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為公眾號又調整了推送規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我本來以為最近沒讀什么書呢,同時間比,肯定沒有過去時間富裕。
最近試著把去年拖延到現在的事做了,也許不代表什么,只是些瑣碎的小事。完成了之后,也不產生什么意義,只是自己心里有了奇妙的空靈感,像是在to do list上最邊緣的地方劃了叉,又像是把家里窗戶上的白霧輕輕拭去,安靜得像一場沒有言語的雪。
我現在常常覺得,人生里的諸多事情似乎都有既定quota,不會多也不會少,只是到來時間有早晚之分。過去我,盡情玩耍,四處旅行,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廣泛嘗試,愛好多得數不過來。可如今,生活簡單得無法想象,很有規律?;叵肫饋恚蛟S是當年把太多玩樂的quota都提前透支了,多巴胺,腎上腺素,荷爾蒙,力比多都花了七七八八,才導致如今生活如此清簡。
不過,那些曾經的快樂經歷也無比珍貴,滋養了我很久。
撰文|祝羽捷
編輯|晨仔
●《中國繪畫:元至清》
巫鴻老師的中國古代繪畫史迎來了大結局——《中國繪畫:元至清》,聚焦于元明清三朝這一中國朝代史的最后六百余年,中國繪畫也隨著社會、政治、文化、商業的變化不斷更新。19世紀中期,西方完成工業革命后開始擴張,中西之間政治沖突不斷,文化相互滲透,攝影、石印、畫報等新型視覺形式進入中國,重塑了中國視覺文化的面貌。
在研究方法上,本書延續前兩卷的風格,依據繪畫發展階段和歷史資料留存情況,綜合考量畫面形象、風格、材料、內容、畫家、觀者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從元代起,相關文獻和傳世畫作增多,本書突破傳統以畫家為綱的敘事局限,將單個畫家置于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中呈現。
書中采用分層敘事結構,從三個層面展開。首先是媒材層面,卷軸畫成為主流,但宗教壁畫、墓葬壁畫、宮室壁畫等仍不可忽視。清代宮廷繪畫與卷軸畫功能不同,本書在以卷軸畫為主線的同時,另辟章節介紹壁畫實例。此外,冊頁、折扇、條屏等繪畫媒材在明清時期流行起來。其次是繪畫領域層面,分為文人畫、宮廷繪畫和商業繪畫三個領域。
文人畫在元明清時期發展活躍,成為中國繪畫中最有影響力的門類。宮廷繪畫和商業繪畫也各有特色,如明代宮廷花鳥畫和受歐洲風格影響的清代宮廷繪畫。最后是地域層面,分析畫家的來源、工作地點及繪畫地理格局,研究繪畫中心與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的關系,以及畫家在宮廷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流動情況。
元代文人畫家如趙孟頫重新確立了文人在繪畫創作中的主體地位,“書畫同源”觀念確立,詩書畫結合成為定式。文人畫在元代獲得獨立的社會地位和藝術風格,明清兩代通過內部分化及與宮廷、職業繪畫的交流融合,逐漸融入廣義的中國繪畫中。紙取代絹成為文人畫的主要材料,更適合書法用筆和皴擦點染技法。
本書還打破傳統研究方法,不再局限于名畫家與經典作品,對女性畫家、女性題材,以及民間風俗和普通人物畫作投醫關注。探究創作者的身份、性別,以及圖像的使用和傳播,幫助我們從更全面立體的角度重新認識中國繪畫的內涵與脈絡。這是一本逼“名家列傳”更真實的古代繪畫世界,原來中國繪畫從來不是掛在博物館的靜態展品,而是活著的文化生命體。
●《氣呼呼的小詞典》
氣呼呼的小詞典:我都和老安聊過他的《稍息》了,愣是沒發現這位 “隱藏款” 幽默大師,只能怪自己有眼不識泰山了!這本詞典堪稱 “迷你小可愛”,開本袖珍,文章精短,詞語新解,寫的也都是些家長里短,充滿人間煙火氣,是屬于老百姓的詞典,是民間的,也是異鄉人的。這些詞語攜帶了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種種現實與時代奔流的匆匆和無奈。
●《驚鴻》
李偉長老師推薦我讀新本《驚鴻》,預測我肯定喜歡。算他準一次。
這本書是送給理想主義藝術青年的情書。在亂世的紛擾與生命的沉思之間,虛實相生的筆觸勾勒出一段跨越時空的藝術旅程。從江南的朦朧煙雨到巴黎閣樓的溫暖燈火,時代的裂變與個體的命運交織成畫卷。藝術家瞬間閃耀的光芒,于愛恨嗔癡的糾葛中映照出人性的本真。為漂泊的靈魂撰寫的傳奇,他們在貧窮中堅守自由,在幻滅中領悟生死,用殘缺的筆觸書寫對生命最深刻的追問。
●《博物館的沉思》
《博物館的沉思》:“作為自由的、世界主義的機構,百科全書式的博物館鼓勵認同世界中的他者,認同共通的人性、共有的歷史和共同的未來,更應強調共識。”伴隨啟蒙運動一起萌生的博物館,有著四重意義:知識民主化、敘事、世界主義、殖民遺產。
針對近年熱議的文物歸還問題,庫諾沒有回避博物館與帝國主義的共謀關系。他承認早期收藏中存在的掠奪原罪,但更強調當代博物館正在轉型為“文化調解者”。在“去殖民化”與“普世價值”之間尋找平衡,其解方在于回歸啟蒙運動的“動態批判”本質。博物館的合法性不在于“完美無瑕的歷史”,而在于“持續自我更新的能力”。
●《你不必著急成為一個大人 》
《你不必著急成為一個大人 》:來自高產的馬叔。文人父親寫女兒的旅行、讀書、生病、食物,生動有趣,處處是細膩入微的情感和辯證的思考。
女兒,你不必著急成為一個大人,可是父親卻等不急得要徹底成熟,化作堅實的盾牌。“許許多多大事小事,很想替子女去做,然而做不來就是做不來,怨都沒得怨。恩心與不足,緊緊相扣,正因有恩心才會以不足為不足,也正因有不足才驚覺恩心之濃。正如世間之一切相對物,永恒與短暫、圓滿與欠缺、長與短、美與丑、高與矮……只有在相對的基礎上才更顯意義。”
●《十月》
這本書太好了,不用一篇篇去找文章看了?!妒隆范甑睦碚搼饒?,以德勒茲的“控制社會”、克拉里的反景觀批判、布赫洛的觀念藝術解構為利器,剖開晚期資本主義文化生產的權力肌理?!妒隆肥撬囆g批評守住理想的陣地。
●《去您的巴西》
《去您的巴西》:胡子太會寫了,文字間有桑巴舞曲的熱烈節奏,熱帶陽光融化所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寫這里的雨季、水果、馬黛茶、美女、不厭其煩的擁吻、派對、罷工、香煙、自行車,被阿婆揩油……謝謝胡子給我一次靈魂出竅的旅行,甚至能聞到衣襟上殘留的巴西西番蓮香。
●《旅行人信札》
《旅行人信札》:是家書,也是旅行游記。跟隨嘉映老師乘坐綠皮火車游歷四方,看他將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想信筆揮灑。時而有家常絮語般的溫熱氣息,時而又透著俏皮——“有知識的就該受欺負”。細膩描繪市井眾生的生活褶皺,而那些思考在語言的靈動跳躍中,展現出澄澈與明朗。
●《秘密繆斯》
《秘密繆斯》:傳統男性主導書寫的藝術史中,女性形象長期深陷被觀看與失語的雙重困境。勞蕾塔?科隆內利秉持檔案考古,融入敘事詩學的溫情筆觸,將那些被永久定格于畫布之上的繆斯們,重新還原為具有鮮活生命維度的歷史主體,讓繆斯們贏回在世存在。
●《著名的無名者》
《著名的無名者》: 徹底拋開風格流派與技法的辯駁,作者如偵探,在藝術史褶皺中探尋個體命運和生命密碼,像提香畫中的威尼斯交際花、馬奈畫里的巴黎波西米亞詩人、蒙克筆下的奧斯陸精神漂泊者……不能確信作者所有的信息是否可靠,但書寫也是尋找,讓名畫背后被忽視的人物,在考據中重煥生機。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 》
《世界作為參考答案 》:很治愈的一本書。其實整本書都在探討的核心是何為理想生活?我們如何構筑令己心滿意足的人生旅程,又該如何擺脫“罐頭”般標準化的模式?無論是梭羅的瓦爾登湖,還是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都不應被簡單地理想化或忽視其內在的復雜性。以更清醒的目光審視自我、今日與世界。書中其他議題,大學與教育在功利主義浪潮中的迷失,“鄉愁”作為一種情感與文化的癥候,“反智主義”的蔓延及批判精神的喪失……既是對現實的叩問,也是對未來的警示。
●《穿行秘魯五千年》
《穿行秘魯五千年》寒假都沒出門,紙上跟著作者旅行秘魯。從卡拉爾一蘇佩遺址的金字塔到印加巨石墻體,再到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巴洛克教堂等各式古老文明遺跡,從秘魯的神廟到現代的巫術市場,從中國與秘魯的海上絲綢之路到中餐館“Chifa”的盛行……看得很過癮,自己旅行也不會這么豐富,對巫術尤其感興趣,可惜這一節內容太短了。
●《超越左右》
《超越左右》:有點硬核,大量數據,光參考文獻就占了這本書的五分之一。黃宗智從歷史出發,結合非西方理論,研究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的歷史與現實,對比中西方農村,讓我很直觀感受到我們鄉村的特點,聯想到一些場景,果真如此。關于當下的問題,他提出“內卷化”:人口多、土地少,勞動報酬遞減,農民剩余減少;“過密化”:如長江三角洲的密集勞動體系,雖產出高但報酬遞減。
● 讀書的日子,日日是好日。
● 點擊視頻可觀看祝羽捷對話余秀華:你的名字已足夠
本文作者:祝羽捷。
本文配圖部分來源于作者本人,部分來源于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
Read More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的可能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請發送“應聘”至后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