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是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的,和懂王打過四年交道,對他的政策、習慣、幕僚群體早就研究透了。
所以,我們的對策不會等他上臺作妖才開始搞,而是未雨綢繆,把網子張好,等這幫MAGA文盲往里跳。
為了狠狠切懂王和MAGA紅脖子的大動脈,我們的反擊措施非常早、也非常嚴謹!
《日經亞洲》表示,中國自今年1月中旬起就凍結了美國大豆和玉米的采購訂單,并減少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同時增加了從巴西等國的采購,以確保農產品供應穩定。在4月初的一周內,中國與巴西簽署了至少240萬噸的大豆采購合同。《紐約時報》報道說,中國在過去10年內已向巴西的倉庫、鐵路、港口和其他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投資,這將為巴西大豆運往中國提供更多便利。
巴西總統盧拉訪華簽署的12個新港口建設協議,加速了我方參與巴西的物流網絡改造,將把巴西大豆運輸成本再砍18%。近幾年,我國對南美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投資,巴西大豆今年的出口量將會達到1億噸以上,大部分會進入中國,加上阿根廷的大豆,完全夠我國需求。
再比如聯合巴西、阿根廷建立跨境區塊鏈溯源平臺,要求大豆供應鏈中的港口、航運公司、貿易商上傳全流程數據,包括種植地GPS坐標、收割時間、運輸路徑等。也就是說,美國的大豆,是休想通過“轉口貿易”的方式進入中國的,我們有著世界上最強的手段和執行力,嚴格監控農產品流入。
再說一個事實,我們其實并不需要美國大豆,我們的糧食儲備量頂的上半個地球的糧食,美國媒體不久前還在發文恐嚇全世界——《中國霸占了全世界一半的糧食》。
中國的主糧高度自給,小麥、水稻自給率均超過100%,玉米自給率維持在97%以上。中國的食物消耗量是非常巨大的,我們吃下了全世界52%的蔬菜,吃掉了全世界70%的西瓜,還吃掉了50%以上的豬肉,49.8%的雞蛋,56%的魚肉,我們的人均蛋白質消耗量早就超過了美國,我們的蔬菜水果消耗量更是美國的十幾倍……人均營養水平也遠遠超過,所以,我們需要進口大豆為主的飼料去保障我們的養殖業。
我們80%進口大豆用于生產豆粕,支撐全球最大生豬養殖體系?。美洲的大豆在我們這兒只是牲畜飼料,進口這點大豆,本質上只是為了“生意好做”,既然你不準備做生意了,那就一拍兩散,面子里子都別想得到。
踢掉美國這個供應商之后,南美各國就太開心了,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多年來一直在為中國農產品市場而努力,荒地一直被鏟平種大豆,原有的農田也在改種大豆和中國大米,人家早就為了“世界第一市場”而努力了,咱們不太重視的東西,在南美國家看來,那是經濟命脈。
2024年中國從巴西進口了7400多萬噸大豆。而從美國進口的只有2200萬噸大豆。2024年巴西大豆產量是1.6億噸……全世界生產多少大豆,其實是我們說了算。
實際上,我們未雨綢繆的遠不止這些。
首先是產業鏈的去美國化,確保我們生產的工業品在核心環節上不受美國限制,其次是開拓更多更大的世界市場,尋求美國之外的世界,這個就要上溯到更早的“一帶一路”戰略了,總而言之,我們的決策層早就研究到了美國和我們徹底決裂的一天,沒有特朗普,也有X朗普,所以必須提前布局,讓全世界“去美國化”。
這將會對美國的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農業領域:中國對美大豆進口額從2024年的128億美元驟降至2025年預估的15億美元以下,美國農民面臨庫存積壓和價格暴跌的雙重打擊。
其次科技產業:中方同步實施稀土出口管制(美國80%中重稀土依賴中國加工)和“不可靠實體清單”,限制16家美企技術合作,卡住半導體、軍工產業鏈。他們的飛機、無人機、軍艦將會變得更加“難產”。
最后是民生成本飆升:摩根大通測算,美對華加征的關稅中92%成本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iPhone若轉嫁成本,售價將從799美元飆升至1142美元…….美國人將漸漸買不起普通的工業品、實物、日用品,這場“關稅戰”不但不會讓美國“制造業”回歸,反而會進一步摧毀美國的產業,讓更多人陷入貧困和失業。
關稅戰,看起來是美國發動的,但實際上是我們等著他們發動的。
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