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6年1月11日,無數北京居民自發地走上街頭,他們是來送別心中最親愛的人。
載著周總理遺體的靈車緩緩駛過天安門,人群中哭聲一片,維持秩序的戰士們也眼含熱淚擋在擠著上前吊唁的民眾身前。
在八寶山的靈堂里,一位老婦仿佛被抽了筋一般六神無主,眼看著相守一生的愛人離自己而去。
兩人曾經歷的風風雨雨一幕幕在眼前閃過,這位古稀老人面對敵人的尖刀都不曾畏懼,但此刻她卻顯得如此無助。
聽聞噩耗的同志們紛紛前來探望他們的鄧大姐,可鄧穎超卻閉門謝客一概不見。
連素來交好的楊尚奎水靜夫婦也被她拒之門外,水靜并沒有生氣反而更加擔心鄧大姐的身體情況,直到離京前她才明白其中隱情,感動得無以復加。
熱心無私的鄧大姐
總理夫婦的道德品質和革命意志一直令人稱道,周總理為國為民日夜操勞,而鄧大姐除了照顧好他的生活,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提攜照顧了不少老同志和晚輩。
1934年由于我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中央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帶領一方面軍進行戰略轉移,他們北上與四方面軍會合從而完成抗日的目標,這就是著名的長征。
當年8月黨中央翻過夾金山后成功抵達懋功與四方面軍會合,但是四方面軍的領導人張國燾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利欲望,以各種理由拖延中央北上陜甘的行動。
在關鍵時刻,時任中央紅軍總政委的周恩來以大局為重主動讓出總政委的職務給張國燾,以此來滿足他的爭權之心。
當時周恩來飽受肝病的折磨,是軍醫精湛的醫術和鄧穎超無微不至的照顧才讓他度過了危險,而在長征路上鄧穎超不僅需要照顧丈夫,還要照顧當時毛主席的妻子賀子珍同志。
瑞金轉移時賀子珍為了不拖累隊伍,將自己兩歲的孩子托付給留在蘇區的毛澤覃照顧。
在長征途中為了掩護士兵賀子珍不幸負傷,毛主席日理萬機根本無暇顧上愛人,也是鄧穎超盡心的照顧讓她恢復健康,后來賀子珍產女也是鄧穎超在身邊陪伴生產。
革命勝利后新中國成立之初,外交擔子非常之重,周總理既要照顧經濟民生,又要應對國際風云,黨中央幾番考量后,決定讓雷厲風行的陳老總擔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以此分擔總理的壓力。
雖然陳老總的工作做得格外出色,但在外交活動中始終缺少一位合適的外交夫人。
多方考察下,陳老總的夫人張茜女士成為了主要人選,張夫人外貌出眾,氣質端莊,精通俄語的她談吐不凡,無疑是接待外國元首夫人的最佳選擇。
可是張茜女士當時正全身心投入在俄語翻譯的事業之中,頗有堅守象牙塔的風骨,陳老總與夫人幾番溝通都無功而返。
陳毅和張茜
在苦惱之時他想起了鄧大姐遂登門求助,鄧穎超了解了前后緣由,當場答應做張茜的思想工作,另一邊接到鄧穎超電話的張茜心情愉悅的應允了邀請,立刻趕到西花廳。
兩人見面后經過一番寒暄,在談興正濃時鄧穎超立刻轉入了正題,將組織的殷切期望傳達給張茜。
起初她還有些猶豫,但在鄧穎超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并強調這是組織交給她的政治任務后,張茜內心終于開始松動。
鄧穎超又深入淺出地為她解釋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張茜終于不再堅持勇挑重擔。
回到家中她將放在枕頭底下的俄語工具書全部收進箱子,陳毅不明就里還以為妻子生了氣,趕忙上前詢問。
“現在英語是重點了!”張茜語氣堅定地說道。
陳毅聞言大喜由衷地感嘆,“關鍵時刻還得是鄧大姐啊!”
1956年李德全率團訪問巴基斯坦,張茜組織了中國婦女代表團同行,其中包括了劉清揚、龔普生等杰出的女性代表。
其中張茜是年紀最輕的,但是作為外交夫人她的分量舉足輕重。
團里資歷和聲名最顯赫的當屬劉清揚,作為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人物她不僅是鄧穎超的同學,還是周恩來的入黨介紹人。
在臨行前的準備會上,鄧穎超專門指出因為張茜是陳毅副總理的夫人,她此次代表中國婦女訪問,巴方肯定會提高規格接待,她希望各位同志多支持張茜的工作。
在座的各位都是久經考驗的老同志,即便鄧大姐不說她們也自然會全力支持工作,這體現出了鄧穎超對張茜的關心和愛護。
后來張茜果然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在鄧穎超的幫助下她積極投入到我國的婦女工作中,在1957年成功當選了全國婦聯執行委員。
與水靜亦師亦友
1959年,時任江西省委第一書記的楊尚奎赴滬參加會議,妻子水靜同行照顧,這是她與鄧穎超的第一次見面,同時也是她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毛主席和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
盡管他們的形象已經在同志們的口口相傳中格外生動,但是真正見面后水靜才感受到他們的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她對鄧穎超的印象尤為深刻,多年后水靜回憶起兩人第一次見面仍難掩激動之情:
“她見到我就熱情的拉住我的手和我聊天,作為我黨婦女運動的領袖人物和總理夫人,鄧大姐的誠摯和熱忱讓我永生難忘!”
在那次會議期間,鄧穎超專門組織了參會領導干部的夫人舉行了一個座談會,每位夫人都開心激動地趕到錦江飯店,會議室里洋溢著飽滿的熱情。
鄧穎超并沒有直入主題,而是先與眾人聊了聊家常,等到大家都放松下來后,她才點明了今天會議的主要內容。
“今天請大家來呢,也就是我們互相認識一下,交流交流自己的工作經驗。”
鄧穎超輕松的話語讓會議的氣氛嚴肅中不失詼諧。
“在座的各位都是主要領導干部的家屬,責任大擔子重,所以家中的大小事務基本都落在各位的身上了。”
在場眾人皆認真聆聽,不時點頭呼應,于是鄧穎超繼續說道:
“個別同志認為我們有特權,這是他們不了解情況的主觀臆測,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難免要受些委屈,但是大家要堅信你們扮演的角色對于國家和人民非常的重要!”
這一番樸實的話語迅速調動了所有人的積極性,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理解和認同,于是大家各抒己見,分享著自己遇到的問題,探討該如何處理。
鄧穎超從不打斷夫人們的發言,只是圍繞著主題不時點撥,于是在熱烈的氣氛中,大家都有不少的收獲。
會議結束后,她又提議眾人合影留念,于是就留下了鄧穎超與王光美,何連芝,于若木,薛明和水靜等一眾夫人的大合影,照片記錄下來的影像多年后仍活躍在眾人的心中。
一年之后水靜迎來了她與鄧穎超的第二次會面,60年7月,她陪同丈夫楊尚奎前往北戴河參加中央會議,期間再次應鄧大姐的邀請參加了夫人會議。
有了上一次上海的基礎,這次的會議目的更加明確,鄧穎超和蔡暢邀請了醫學界的權威專家與會,與眾人一同探討如何保障領導干部的身體健康。
這次的會議有近70位夫人參加,鄧穎超的號召力和眾人的熱情可見一斑。
在會上大家全方位的探討了每一個細節,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飲食用藥都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鄧穎超的風趣幽默和博學多知給水靜和眾人再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經過幾次會面,水靜與周總理和鄧大姐已經非常熟絡,她與李先念的妻子林佳楣十分要好,而李先念一家就住在西花廳附近,每逢水靜赴京都會去林佳楣家做客,兩人自然也會一同前去探望鄧穎超。
每次她們來訪,鄧穎超都會十分高興,不僅與她們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情況,還會熱情的煮紅豆稀飯給二人吃,看著她們香甜的吃相,鄧穎超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有時她們還會在鄧穎超的引領下參觀西花廳,鄧穎超會耐心的為她們介紹每一間屋子的陳設和重要物品的由來。
每次看著鄧穎超細心的捧著她與周總理的一些物件,兩人總能感受到這對伉儷夫妻的恩愛情深。
有一次水靜和林佳楣以及余叔“三姐妹”再次拜訪,鄧穎超關心她們的身體健康,再三叮囑她們要保重身體。
說到興起,她忽然想起近期習練的八段錦,于是便拉著幾人到院子里操練起來,她一邊演練,一邊耐心的講解每個動作的要領。
水靜等人認真地同她學習了整套動作,最后鄧穎超還不忘耐心地囑咐她們回去不僅要自己勤加練習還要教會她們的丈夫多加鍛煉。
“鄧大姐,這下我們可都是您的徒弟了。”水靜開心地說道。
多年后在紀念鄧穎超的紀錄片中水靜動情地說道:
“鄧大姐一直耐心教導我們,讓我意識到該如何做好一位領導的夫人,這么多年來在為人處世上,在生活和工作中沒有行差踏錯,和鄧大姐的關心愛護絕對分不開。”
楊尚奎、水靜
用心良苦謝絕見客
聽聞總理辭世的噩耗,遠在南昌的楊尚奎禁不住老淚縱橫,工作的繁重沒有擊倒他,但是總理的撒手人寰讓他一病不起,水靜也因悲痛過度心臟病發,中央立即安排他們赴京治病。
在住院期間水靜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鄧穎超的情況,在林佳楣前來探望時,她直接提出了想去探望鄧大姐的要求,林佳楣也同樣關心著鄧大姐,當下應允回去詢問是否方便見客。
幾天后林佳楣再來探望,楊尚奎也在等著她帶來好消息,可是林佳楣的話卻讓他們失望了:
“自從總理去世后鄧大姐一直閉門謝客,無論誰來探望她都不見,但是鄧大姐強調以后一定會有機會再見面的,叫你們不要多想。”
林佳楣
楊尚奎夫婦二人對這個消息難免有些失望,但是對鄧大姐最后交代的以后會有機會見面又滿懷期待。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兩人的病情有所好轉,出院后被安排留京休養,這段時間雖然他們沒能見到鄧大姐但是卻與好多老友重逢,也算沖淡了始終沒能探望鄧大姐的失落。
同年10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遍全國,烏云終于散開,在賓館休養的老同志們,也被這個消息鼓舞得恨不得立刻返回工作崗位。
面對大好局面楊尚奎決定盡快啟程返回江西,在臨行前一晚楊尚奎和水靜夫婦來向李先念夫妻辭行,在一番寒暄后楊尚奎再次提出想在離開之前見見鄧大姐,水靜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愿。
“你們別急,我這就打電話聯系一下工作人員。”
李先念
林佳楣說著便起身朝電話走去,不一會兒她就興奮地返回,“鄧大姐一聽你們要回去了,也表示想見見你們。”
楊尚奎夫婦聞言激動地立刻起身準備前往西花廳,林佳楣趕忙攔住他們,
“別急呀,鄧大姐已經過來了,她要來看咱們。”
水靜激動得無以復加,“這都九點鐘了,我們去已經打擾鄧大姐休息了,還讓她來看我們這怎么好意思呢,還是應該咱們趕過去。”
正當幾人還在斟酌時,鄧穎超已經邁進了客廳:
“你們從江西過來,我作為主人理應來看看你們啊。”
幾人聞聲望去,熟悉的身影映入眼簾,楊尚奎夫婦再見鄧大姐都不禁紅了眼眶。
楊尚奎立刻上前緊緊握住大姐的手,而水靜更是控制不住哽咽著抱住大姐不愿松手,鄧大姐耐心地勸慰她,好一陣寒暄后幾人才落座敘話。
剛一坐下鄧大姐就打量著楊尚奎:
“水靜啊,我看老楊氣色不錯,你有功啊!”
水靜聞言剛平復的心情又激動起來:
“大姐,我們大家一直都很想您,總理離開了,我們都擔心您的身體,今天終于見到您健康硬朗。”
“你們的心意我都知道,佳楣一直在傳達你們對我的關心。可是那幫人一直虎視眈眈,我們不能輕舉妄動。”
說到此處鄧大姐頓了頓平復下情緒繼續說道:
“之前我閉門謝客是不想你們受牽連,恩來為此費了不少心思,現在他們不在了,咱們不就見面了嘛,我說過會有機會再見的。”
在場的幾人此時才體會到鄧大姐的良苦用心,水靜的心中更加激動,雖然久未蒙面,但是鄧大姐一直關心著他們的安危。
這不僅僅是對水靜夫婦,每個被她拒之門外的人都是她想保護的人。
周恩來與楊尚奎水靜夫婦
在水靜與鄧穎超往來的幾十年中,鄧大姐始終親切友善地關心著她的生活,而水靜對她的崇敬數十年如一日絲毫不曾減弱。
結語
鄧穎超喜歡聽到別人親切的稱呼她為鄧大姐,有一位剛剛分到機關的年輕女同志,第一次見到鄧穎超時激動地脫口而出“鄧媽媽”,鄧穎超臉露慈愛的糾正她,讓她稱呼自己鄧大姐。
作為一名黨員,她更是始終踐行艱苦樸素的作風,總理辭世之后,西花廳收到了各地群眾寄來的慰問品。
鄧穎超感動之余命人全部退回,實在退不回的她都按照原價購買,即便在自己最無助的時刻仍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
所有與她接觸過的人都會因為她的平易近人和熱情無私而心生敬意,她不僅是親友的好大姐,更是群眾的好公仆!
1992年7月11日在人民無限的緬懷中鄧穎超平靜的結束了她偉大光榮的一生,享年88歲。
晚年的水靜仍不時回憶起當年鄧大姐對她的關心和愛護,她勤加練習鄧大姐傳授給她的八段錦,在2021年4月14日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9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