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柏柏爾人
柏柏爾人(berber)。非洲北部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突尼斯和馬里等。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使用柏柏爾語,屬閃-含語系柏柏爾語族。多數(shù)人信伊斯蘭教。
實際上柏柏爾人并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它是眾多在文化、政治和經(jīng)濟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統(tǒng)稱。柏柏爾人這個稱呼本來不是柏柏爾人自稱的稱呼,而是來自拉丁語中的barbari(野蠻人)。在北非有約1400至2500萬說柏柏爾語的人,他們主要集中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少數(shù)人群最東部的可以到埃及,最南部的可以到布基納法索。
柏柏爾語是閃含語系中的一支,由許多非常相近的方言組成,其中包括卡拜爾語等語言,共有約1400萬至2500萬使用者。
(1)分布
柏柏爾人主要分布在摩洛哥(稱里灰人、塔馬齊格特人和什盧赫人)、阿爾及利亞(稱卡比爾人和沙維亞人)、利比亞(稱喬夫拉人)、馬里(稱圖阿雷格人)等國家和地區(qū)。
柏柏爾人分為若干部落,各有不同的語言。這些部落中最大的是里夫人(Rif)、卡比爾人(Kabyle)、沙維亞人(Shawia)、圖阿雷格人(Tuareg)、哈拉廷人(Haratin)、施盧赫人(Suluh)、柏拉柏爾人(Beraber)。
柏柏爾社會相當松散,一群家庭組成氏族,幾個氏族組成社區(qū),許多社區(qū)組成部落。很多北非的阿拉伯人其實有柏柏爾人的血統(tǒng)。
最簡單的柏柏爾政治機構為賈瑪赫(jamaah),見於阿爾及利亞和上阿特拉斯山脈地區(qū)的一些村莊,是村中所有成人的集會。完全游牧的部落選出一個常任的酋長和議會,而季節(jié)性的游牧者則每年夏季選一個首領指揮遷移。最大的柏柏爾人社會單位是部落,它僅是松散的組織。
柏柏爾人大多保持父系大家族制,族長對家族中的產(chǎn)品分配、婚姻、對外交涉等一切重大問題有絕對權威。實行一夫一妻制,婦女社會地位較高,出門不戴面紗,行動較為自由。
(2)民族起源
關于柏柏爾人的起源沒有定論,但是不同的學科提供一定的線索。
柏柏爾人的起源尚無定論。但一般認為,柏柏爾人的祖先一支來自歐洲,一支來自撒哈拉。柏柏爾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名稱。
639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在北非大力傳播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在阿拉伯人影響下,以及在與阿拉伯人的斗爭中,柏柏爾人曾建立兩個強大的王朝:阿爾摩拉維德王朝和阿爾摩哈德王朝。其勢力南至毛里塔尼亞,北達西班牙,東抵利比亞。爾后則為突尼斯的哈夫斯王朝、阿爾及利亞的齊亞尼德王朝、摩洛哥的馬寧王朝所取代。在這些王朝統(tǒng)治時期,阿拉伯人大批遷入,多數(shù)柏柏爾人被同化。部分未被同化者則逃到山區(qū)和沙漠地帶,至今仍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風俗習慣。
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柏柏爾人形成了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定居民和以畜牧業(yè)為主的游牧民及半游牧民。定居民主要種植小麥、大麥、黑麥、葡萄、豆類、蔬菜和油橄欖;游牧民主要飼養(yǎng)牛、羊、驢、馬、騾和駱駝。傳統(tǒng)手工業(yè)有制陶和編織等,能燒制各種儲糧盛酒的大型容器,以及各種小巧玲瓏的杯盤、燈盞、燭臺等,編織各種地毯、帳幕以及褡褳等用品。
定居的柏柏爾人以村莊為居住單位。每個村莊選舉德高望重的長者組成長老會,管理日常事務。所有柏柏爾人都實行父系大家族制。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婦女主持家務,外出不戴面紗,行動較自由。
(3)殖民
有史以來柏柏爾人生活在非洲埃及和大西洋之間的地區(qū)。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歷史紀錄中經(jīng)常提到他們。最早提到柏柏爾人的紀錄來自于古埃及前王朝時期。在新王國時期,埃及人與他們西部邊境上的部落爭戰(zhàn)。許多埃及學家認為約從前945年開始,希沙克一世領導的柏柏爾人建立了第二十二王朝。此后埃及長期受柏柏爾人統(tǒng)治,但也有人認為這些入侵者是努比亞人。長時期里他們是西部沙漠地區(qū)最主要的居民。拜占庭帝國的文獻經(jīng)常抱怨他們襲擊當?shù)仄h的修道院。
(4)被殖民
在歷史上,非洲北部曾多次被入侵和殖民。腓尼基(奠定了迦太基)、希臘人(主要在利比亞)、羅馬人、汪達爾人、阿蘭人、拜占庭、奧斯曼帝國、法國、西班牙均曾入侵非洲北部。幾乎所有這些入侵者都給予柏柏爾人一定的影響。始終也有歐洲人被當作奴隸販賣給柏柏爾人(有人估計奧斯曼帝國時期有125萬歐洲人被帶到北非)。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之間的交往也給柏柏爾人留下了影響。
在有史時期中柏柏爾人向南擴張,進入撒哈拉沙漠,取代了當?shù)氐暮谌巳巳喝缢鲗幙巳说?。與此同時,尤其是在11世紀班紐希拉爾部落的入侵中,在北部他們在文化上大部分被阿拉伯人同化了。
非洲北部柏柏爾人保存了他們的語言和傳統(tǒng)的地區(qū)一般是最少受到外部影響的地區(qū),尤其是卡拜利和摩洛哥的高地上。這些地區(qū)在羅馬和奧斯曼時期大多數(shù)保持了它們的獨立,而腓尼基往往在這些地區(qū)的海岸也沒有立腳。不過這些地區(qū)也不是完全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尤其法國的入侵也涉及到了這些地區(qū)。尤其在撒哈拉沙漠另外一個重要的外部影響是歐洲商人組織的從西非跨大西洋的勞力貿(mào)易。
(5)伊斯蘭擴張
與此前的宗教和文化的入侵不同的是,由阿拉伯人帶來的伊斯蘭教對非洲西北部有長久和保持的影響。伊斯蘭教不同的形式滲透了社會幾乎所有的方面,它帶來的軍隊、學者和神秘主義取代了大多數(shù)部落的宗教,造成了新的社會標準和政治教條。
雖然如此,這個地區(qū)的伊斯蘭化和阿拉伯化是一個漫長和復雜的過程。雖然游牧的柏柏爾人很快就皈依了伊斯蘭教并幫助阿拉伯入侵者,但一直到12世紀阿爾摩哈德王朝時基督教和猶太教社群才縮小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最早到達非洲西北部的阿拉伯軍事遠征是在642年和669年,它們帶來了伊斯蘭教。這些從埃及的基地出發(fā)的遠征是出于地方軍官的命令,而不是從中央哈里發(fā)明令的。哈里發(fā)的首都從麥地那移到大馬士革后,倭馬亞王朝認識到要控制地中海的話,需要集中兵力遠征北非。670年阿拉伯軍隊在烏克巴·伊本·納菲的領導下在今天的突尼斯以南160千米處建立了凱魯萬作為下一步行動的基地。
納菲的繼承人繼續(xù)向西推進,進駐阿爾及利亞,最后他與信基督教的柏柏爾人聯(lián)盟的統(tǒng)治者達成了一個暫行架構。柏柏爾人同意皈依伊斯蘭教,并將其首都從特萊姆森移到離凱魯萬比較近的塔基爾萬(Takirwan)。
但這個和平維持不長。直到697年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交替控制這個地區(qū)。711年倭馬亞王朝在皈依伊斯蘭的柏柏爾人的幫助下占據(jù)了整個北非。倭馬亞王朝哈里發(fā)委任的總督的首府在凱魯萬,它是新建立的伊夫利卡省的省會。這個省由黎波里塔尼亞(今天利比亞的西部)、突尼斯和東阿爾及利亞組成。
但是伊斯蘭教在柏柏爾人當中的傳播并沒有保證他們支持阿拉伯人控制的哈里發(fā)國。阿拉伯人對柏柏爾人加重稅、對待他們就像對待二等穆斯林一樣、而且還奴役他們,這使得柏柏爾人非常反對阿拉伯人。在伊斯蘭出走派的旗幟下,柏柏爾人于739年至740年發(fā)生暴動。出走派伊斯蘭反對倭馬亞王朝,在哈里發(fā)國的東部抵抗倭馬亞王朝,并且宣揚不論其民族、級別、是否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任何合適的穆斯林均可以成為哈里發(fā)。這對柏柏爾人非常有號召力。
暴動后出走派在當?shù)亟⒘嗽S多神權的部落王國。大多數(shù)這些王國都很短命和困難重重。一些位于重要商路上的王國如特萊姆森則比較繁茂和強大。750年阿拔斯王朝取代倭馬亞王朝后,阿拉伯帝國的首都轉移到巴格達。阿拔斯王朝重建了它在北非的統(tǒng)治。當?shù)伛v于凱魯萬的總督雖然名義上是由哈里發(fā)派駐的,但實際上至909年為止他們形成了一個世襲的王朝,享有獨立的權利。他們的宮廷成為一個學習和文化的中心。
在其西部從塔赫特至阿爾及利亞西南從761年至909年是一個由一位被市民領袖選舉出來的伊巴迪出走派阿訇統(tǒng)治的地區(qū)。這位統(tǒng)治的阿訇必須具有誠實、憐憫和公正等名聲。這個位于塔赫特的宮廷支持數(shù)學、天文學、占星術、神學和法學的學者。但是他們未能阻止一支可靠的常駐軍,這個錯誤以及后來其統(tǒng)治者陷入奢侈為后來法蒂瑪王朝戰(zhàn)敗塔赫特統(tǒng)治者提供了條件。
(6)安達盧斯
711年進入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主要是柏柏爾人,他們的首領塔里克·伊本·利雅德就是一個柏柏爾人。不過下達命令的是大馬士革的哈里發(fā)瓦利德一世和他在北非的總督。712年一支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混合組成的軍隊增援。據(jù)說伊比利亞半島的穆斯林中,柏柏爾人占66%。另外據(jù)說他們幫助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fā)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征服安達盧斯是因為該哈里發(fā)的母親是一個柏柏爾人。泰法時期的眾多小王國的來源各不相同,但是一些是柏柏爾人統(tǒng)治的,比如格拉納達的茲里德王朝就是柏柏爾人。來自今天的西撒哈拉和毛里塔尼亞的柏柏爾人的阿爾摩拉維德王朝征服安達盧斯,結束了這個混亂時期。此后源自摩洛哥的阿爾摩哈德王朝統(tǒng)治安達盧斯。在這段時期里,安達盧斯非常興旺。
在安達盧斯的階層中,柏柏爾人的地位介乎阿拉伯貴族和平民階層之間。民族之間的競爭是安達盧斯政治的因素之一。
哈里發(fā)國分裂后,托萊多、馬拉加、巴達霍斯和格拉納達的國王均是柏柏爾人。
(7)北非獨立
9世紀以前非洲西北部主要是柏柏爾人地區(qū)。班紐希拉爾的到來促使阿拉伯化進展迅速。埃及的法蒂瑪王朝派遣班紐希拉爾進入這個地區(qū)作為對柏柏爾人放棄什葉派的懲罰。很快大多數(shù)平原地區(qū)都被班紐希拉爾占據(jù),柏柏爾人只剩下了少數(shù)海岸城市。他們的入駐也導致過去許多農(nóng)業(yè)地區(qū)被放棄,游牧被推廣。
北非國家獨立后很快就設立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來取代法語(利比亞是唯一的例外)。今天用阿拉伯語取代法語的過程依然在進行。大多數(shù)柏柏爾人必須學和懂阿拉伯語,他們在學校和大學里無法使用他們的母語。這可能會加速柏柏爾人的阿拉伯化,尤其在使用雙語言的地區(qū)這個過程非常迅速。
非洲西北部國家獨立后,長時間里政府忽視或者故意縮小柏柏爾文化的存在以及其文化的特殊性。但是在有些國家情況有所好轉。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改變了它們的政策,阿爾及利亞將自己定義為“阿拉伯人的和柏柏爾人的穆斯林國家”。
在阿爾及利亞,柏柏爾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之一,在一些柏柏爾人居住區(qū)里它是學校里的必修語言。在摩洛哥,柏柏爾語雖然不是官方語言,但在全國是必修語言。
柏柏爾人在北非國家中并不因為他們的民族和語言而被歧視。只要他們同意政府政策,他們可以在社會上獲得很高的地位。比如前阿爾及利亞總統(tǒng)拉明·澤魯阿勒和現(xiàn)任摩洛哥總理德里斯·杰圖都是柏柏爾人。在阿爾及利亞軍隊中柏柏爾人的比例也比較高。甚至公開支持柏柏爾民族主義的政治家也有機會在政治中獲得比較高的地位,比如女權主義和柏柏爾民族主義政治家卡麗達·圖米成為阿爾及利亞的文化部長。
一些柏柏爾人部落(尤其卡比爾人)與北非的政府之間爆發(fā)矛盾,部分由于語言和文化問題。比如在摩洛哥孩子不能使用柏柏爾語名字。
(8)經(jīng)濟
雖然許多人以為柏柏爾人是游牧民族,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柏柏爾人是傳統(tǒng)的農(nóng)民。他們住在地中海岸附近的山里或者沙漠的綠洲里。南薩哈拉的圖阿格雷部落和澤納加部落是游牧民,也有些部落是半游牧民。柏柏爾人的經(jīng)濟生活方式現(xiàn)已不統(tǒng)一,有的是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定居民,有的則是以畜牧業(yè)為主的游牧民或半游牧民。曾有過制陶、編織等較發(fā)達的手工業(yè),但在殖民時期衰落了。
雖然大多數(shù)柏柏爾人是定居農(nóng)民,但是有些部落冬天在低地耕種,夏天在山區(qū)草原牧羊。其他則是常年牧民。其種植的主要作物是小麥、大麥、水果、蔬菜、堅果、油橄欖。家牛、綿羊、山羊成群,與牛、騾、駱駝和馬一起用來拖拉和運輸。定居農(nóng)民住單層石屋,季節(jié)性遷徙部落立起防御性和儲藏用碎土造據(jù)點,放牧時住在山羊毛帳篷。制陶、編織等大部分家庭工業(yè)由女人來做?,F(xiàn)代許多柏柏爾人是在西班牙、法國打工的流動勞工,其他人則移居大都市找工作。
(9)文化
柏柏爾人是非洲較古老的民族,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北非后,開始歸信伊斯蘭教,接受阿拉伯文化,經(jīng)過十幾個世紀的發(fā)展變化,大部分柏柏爾人都接受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而成為穆斯林民族之一。大部屬遜尼派,但有少部分山區(qū)和沙漠綠洲地帶的柏柏爾人仍保持原有的語言和風俗習慣。柏柏爾人在接受伊斯蘭教的過程中,還保留本民族的許多古代宗教殘余,如對巖石、高地、樹木等物進行祭祀,并把它們看作“守護神”。許多部落還都有自己的圣徒。部分柏柏爾人的清真寺建筑亦與阿拉伯人有所不同,尖塔不是圓形的,而是四角形或六角形的。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