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車展就要有車展該有的樣子。
去年的這個時候,要說中國車市最熱的話題,無疑是手機廠商正式進入車市后引發的一系列產業震蕩。
人人都在追著手機造車的熱度大做文章,或帶著旗下網紅電車奔赴賽場制造話題,抑或圍繞創始人及業務一把手,陷入流量爆發的瘋狂中。而自從之后,市場給予其產品的絕對認可,在銷量端的體系可謂一發不可收拾。
進入2025年,在流量慣性下,春風得意的企業,就很自信地將全年銷量目標時不時向上再提了提。但中國車市的特殊性總在于,消費者的內心實在太難捉摸了。車企想要看著品牌的顯性號召力獲取銷量,就有可能會面臨輿論變化帶來的棘手課題。
在上海車展前夕,和往年的市場風氣相比,由于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車企終究看清了高流量反噬的真面目。當人云亦云時,沒有一家企業能自帶濾鏡,躲開消費者的毒辣目光。再具有群眾基礎的品牌,一旦輿論風向出現分歧,未來的發展也就充滿了變數。
換句話說,在一個處處刺刀見紅的非常時期,誰都承受不起輿論端的風吹草動。在領略了流量帶來銷量紅利的厲害后,也該明白了要想牢牢站在中國車市的最中央,很多時候還得憑借足夠牢靠的產品和骨子里自帶信任感的品牌。
多少年來,“網紅”一詞一直以它的兩面性,在每個領域施加著自己的魔法。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著整個行業的發展風向。放到汽車行業里,當突發事件讓流量的毒性一下就被激發了出來,相信事關產業發展的理性自然就會回歸。
01
流量雖好,切勿貪杯
2024年全年,也不知道市場是著了什么魔。全行業內,幾乎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在了如何制造流量上。有了流量就有存在感,有了流量就有用戶對于品牌的認同感,有了流量更是有了銷量,仿佛沒啥事比干這一件事來得更為重要。
最夸張的是,當諸多新勢力創始人以一己之力改寫了車市關注的焦點,僅從去年北京車展到成都車展,再到年尾的廣州車展,消費者也好,廠家也好,深陷在了追求流量的漩渦中。為領導打造個人IP,抑或在社交上與網友頻繁互動,一下成了企業自我宣傳的關鍵。
當然,論結果,網紅新車的銷量好與差,避免不了和自身展現的流量成正比。無論是新勢力網紅車,還是其他中國品牌的新車,每一款車型得以熱銷的主要原因會在于,遠超同行的關注度和足夠好感度的品牌形象。
也正由此,從去年年中開始,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風氣,上至國有企業,下至各大民營車企,只要內部級別到位,爭相開開通社交平臺的賬戶,靠內部群策群力也好,還是借著熱點大作文章也好,人人都沖在了企業廣宣的第一隊列中。
我知道,這樣的舉動并不是自發形成的,一定是和眼紅人設帶來的流量脫離不了干系。在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中,要是有途徑能給自家產品一個釋放的路徑,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
只是,在這個是非紛爭實難預測的年代,對于流量的競爭真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嗎?網紅這個詞自誕生以來就處在了一個中性程度,極具兩面性。
別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說法已經過去了數千年,到了今天,我想,依舊是再正確不過的論斷。在汽車圈外,有多少所謂的網紅人設崩了?一人興則企業興的故事不停在上演,理應讓人警覺,需要給推廣自家的產品提供備選方案。
的確,喬布斯也說過,“營銷的終極目標是,在顧客心中塑造一種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價值。”但此種價值真的只局限于情緒價值嗎?顯然不是。
不僅如此,中國市場發展了這幾十年,你真的會認為誰會有完美無缺的人設嗎?而鑒于社會成分的復雜特性,要想單憑此種營銷思路而達成一勞永逸的結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了上海車展前夕,隨著國家叫停有關智駕的不實宣傳,不管流量源頭在哪里,整個消費端似乎一下就冷靜了下來。
此前,追著品牌跑,追著網紅車型而去的勢頭一去不復返。而從企業領導到整個企業,重新整理思路便成了現階段的重中之重。
究竟什么才是贏得用戶的認可的核心?對于這個問題,每一家前來參與上海車展的企業都該好好思索一番。
02
回歸理性,終是好事
在中國汽車圈,上海車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于身在產業鏈中所有人,一次上海之行,豈是用來推銷自家的產品那么簡單。
作為觀察者,我們也提出了“上海車展看流量也看質量”的觀點,那這一切就是在說,不同于去年任何一屆大型車展,上海車展更像一個競技場,而不是一個用來作秀的大舞臺。
任何一個品牌來到這里的最終目的,就是圍繞自己餓核心產品和創新技術來獲得關注的。所以,在“毒”流量被兇猛的競爭浪潮所稀釋后,不管這近200場發布會下,還藏著多少博人眼球的噱頭。所有人的焦點還是回歸到產品或技術本身。
至今,我都會認為,“烏煙瘴氣”就是去年同期北京車展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路人追著小網紅、小網紅追著大網紅、大網紅圍著車圈紅人打轉的癲狂狀態,是歷年來任何一次國際車展不曾有過的。
彼時,你要問,任何一個身在傳統汽車公司的人,大多數都是十分錯愕的,突然會覺得從業多年,車展還能這么開的嘛?
當然,到了這屆車展,市場提前就給這次展會定了調。價格戰不停,唯有用更好的產品來打動人心。除此之外,做什么都是無效的。
我們承認,今年的汽車市場依舊充滿了火藥味。從開年開始,都不說價格戰所引發的一連串問題,原本由自主品牌開始主宰的市場話語權都出現松動。豐田、本田、大眾、日產的全面反撲,不僅呈現出極強的力量感,也真實地讓消費者的目光回到產品本身。
事實上,今年的上海車展的確再次將這股趨勢擴大了不少。出現在展會現場的任何一款新車都不再有任何網紅流量附體,要想在此贏得用戶捧場,就得看自身的產品力究竟如何。
車展前夕,大量新車雖已做了上市或亮相的預熱,寶馬、奔馳的技術之日,亦向外傳遞了來自外資品牌的兇悍一面。
到了車展現場,有著“杭州灣庫里南(參數丨圖片)”之稱的極氪9X、加長了的仰望U8L一舉撐起了中國汽車的價格天花板,隔壁,豐田鉑智7、馬自達EZ-60就用最中國的方式將合資的倔強拋在了腦后,所有這些相較于過去追隨流量的玩法,是不是一下就讓行業回歸了發展常態?
說實話,作為參與者,我們仍會覺得,上海車展還是有著車展本應有的喧囂感,只不過,當外部的浮躁被遏制,“放衛星”的規劃不再出現發布會的PPT上,一切得以回歸正常,在這個嘈雜的年代,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件幸事。
責編:曹佳東 編輯:王越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福耀系”誕生200億IPO,曹德旺要搶曾毓群的生意
商旗艦車芯片延期,英偉達的“王炸”讓誰更焦慮?
關稅漩渦中的汽車供應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