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認為,《圣教序》注重單字結體,而《蘭亭序》則更注重神采與氣韻,所以先學前者然后再學后者更易得法。
作為書法入門的必修科目,《圣教序》與《蘭亭序》是所有書法忠實愛好者們應該長期研習、終生揣摩的一處書法高地(哪怕出帖了也應該去不斷臨習),入帖越深、出帖越新。
馮承素摹《蘭亭序》之后不久,懷仁就完成了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工作,懷仁不僅四處收集了王羲之字體,也肯定參考了馮承素摹本。那么對比二者的學習,我們要有清楚的認知:
1、碑帖和墨跡之間存在那些出入?
2、學習碑帖和墨跡有何取舍?
3、二者筆畫有何加減法?
下面,我們從《蘭亭序》和《圣教序》中采集了36字對比,發現了了很多秘密:
一、入筆。
上圖對比的字,主要看入筆、連筆有哪些出入。二者入筆動作會有一定區別,比如蘭更側重露鋒的犀利果敢,而圣的切筆入鋒更明顯。
二、用筆減法
再看刻刀與筆毫的表現是否不同?刻刀表現畢竟與能八面出鋒的毛筆有很大差距,所以圣教序的筆觸關系是做了很多減法,化繁為簡,因為這種減法對于初學行書而言也是好事。
我們再想想,圣教序的有哪些筆觸、筆鋒及筆法關系,是碑刻不能表現出來的?
三、韻律
繼續看行筆的使轉韻律。雖然說懷仁請的刻工的刀法十分嫻熟,但是從這些單字對比中,依舊就能明顯看出刀法刻字遜于筆毫的靈活度。也能清晰看出馮承素摹寫《蘭亭序》使用的兼毫筆。
四、左右呼應關系。
大家繼續看看,尤其是左右結構的呼應關系,圣教序對高低關系的合理性與蘭亭序的韻律做了編排,或許機械,但是吸納出新看個人。
繼續觀察細節,尤其是筆畫之間的呼應關系。
五、優化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圣教序的結構關系是做了優化的,這種結構的跌宕起伏與強烈的空間布白處理,要比蘭亭序更顯精彩與夸張,這種教科書式的案例,可以讓學習者有無限的學習與發揮空間,這種空間的儲能要比蘭亭序更大。
對比刀法與筆法的優化與細節巧妙處理,懂篆刻的書友可能看得更明朗。
你認為哪個更“王羲之”?
六、小結
看完以上比對圖片,我們一定有所思,有時候專注也是需要來一點拓展的。給大家幾點建議:
一、只臨一本碑帖,也要找來其他版本比對;
二、只臨一本碑帖,也要其他的墨跡版比對;
三、只臨一本碑帖,也要找其他書家臨本來比對。
如此三點專注功夫,你才能發現、領悟到更多的東西。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