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這波操作真是把“坑隊友”三個字寫在腦門上了。
澤連斯基前腳剛跟中國簽完百億農產(chǎn)品訂單,后腳就配合美國玩起“凍結中企資產(chǎn)”的戲碼,還大言不慚說掌握了“中國援俄鐵證”。
結果被中國外交部當場打臉——烏外長去年還在聯(lián)合國承認俄軍95%的武器零件來自西方呢!這種自相矛盾的表演,活脫脫一場政治鬧劇。
從指控到制裁,48小時的急劇升級
4月17日:澤連斯基在記者會上宣稱,烏克蘭情報部門發(fā)現(xiàn)中國企業(yè)向俄羅斯供應“火炮火藥”及“武器零部件”,并暗示部分武器“在俄境內由中國機構制造”,而烏方始終未出示任何可驗證的文件或數(shù)據(jù)支持這一說法。
4月18日: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發(fā)布第237號決議,將三家涉及航空航天、機械制造及高性能材料的中企列入制裁名單,凍結其在烏資產(chǎn)并禁止商業(yè)活動。烏經(jīng)濟部稱此舉系“防止技術流向俄羅斯軍事工業(yè)”,但未提供具體證據(jù)鏈。
澤連斯基的“三張算盤”
轉移國內反戰(zhàn)怒火:自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烏克蘭經(jīng)濟崩潰、民生凋敝,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日益加劇。此時拋出“中國軍援俄羅斯”的謊言,意在將矛盾轉嫁至外部,掩蓋自身治理失能。
勒索北約追加軍援:就在指控當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防長奧斯汀宣布訪烏。澤連斯基公開喊話:“別空手來!”其邏輯赤裸裸——以“中國威脅論”刺激北約恐慌,迫使西方加大武器輸送。
配合美國孤立中國戰(zhàn)略:美國近年來通過《反華認知戰(zhàn)法案》狂砸16億美元抹黑中國,而烏克蘭此次指控恰與美方“一帶一路污名化”行動形成呼應。
有意思的是,美國自己都承認找不到中國軍援的證據(jù)。去年2月美國務卿布林肯炒作類似謠言時,就被自家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親自打臉。這種"先造謠、后否認、接著再造謠"的套路,活脫脫就是當年用一管洗衣粉誣陷伊拉克的翻版。
路透社最近的報道直接點破,烏克蘭外交部被問到證據(jù)進展時,支支吾吾只說“還在整理”。這不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嗎?國際媒體都開始嘀咕:澤連斯基這“情報”怕不是臨時編的吧?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在烏克蘭資源問題上獅子大開口,要求掌控烏未來礦產(chǎn)項目半數(shù)收益,一邊卻對中國"一帶一路"的共商共建指手畫腳。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在沿線國家創(chuàng)造的就業(yè)崗位超過300萬個,這種實打實的合作,比起美國的空頭支票不知實在多少倍。
當然,澤連斯基這番操作還有一部分內因。烏克蘭東北部蘇梅市剛被導彈炸了,35條人命沒了,國內反戰(zhàn)情緒跟火山似的要噴。他得趕緊找個“外敵”轉移視線。
不僅如此,烏克蘭還跟美國鬧得不可開交——烏方想買10套“愛國者”防空系統(tǒng),價值150億美元,可特朗普冷笑一聲,壓根不掏錢。澤連斯基急了,干脆拿“中國威脅”當籌碼,逼美國趕緊開錢包。
再加上戰(zhàn)爭即將結束的情況下,澤連斯基其實手里已經(jīng)沒什么牌可打了,但他又急需向美國表忠心,所以他選擇抨擊中國。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最近一段時間,澤連斯基才會污蔑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并且無端制裁三家中國企業(yè)。
這種做法明顯不符合烏克蘭與中國之間的友好外交關系,但在這種困境下,澤連斯基也顧不上那么多了。
中烏關系的撕裂與重構可能
中國對烏克蘭的立場始終帶有戰(zhàn)略耐心。即便在澤連斯基頻繁對華示警的2024年,中方仍向烏提供15億元人民幣人道援助,并推動黑海糧食外運協(xié)議續(xù)簽。但烏方將中國的善意視為可交易的“政治期貨”,正在侵蝕雙邊互信根基。
有輿論建議,中國應調整對烏策略,例如限制日用品出口或暫停關鍵零部件供應,以反制其“吃飯砸鍋”的行為。
畢竟,烏克蘭90%的日用品依賴進口,而中國是其最大來源國;
中國為啥這么硬氣?因為咱干得正,站得直!2024年3月,中國通過紅十字會給烏克蘭東部戰(zhàn)區(qū)送去價值5000萬元的糧食和醫(yī)療物資,500噸小麥、2000套移動醫(yī)療設備,直接送到哈爾科夫老百姓手里。
當?shù)毓賳T都公開感謝,說中國物資救了急。可澤連斯基呢?愣是沒在國際場合提這茬兒,擺明了“選擇性失明”。
這讓我有點感慨,中國就像個穩(wěn)重的鄰居,默默幫你修房頂,你倒好,轉頭說人家偷了你家雞!
中國這態(tài)度,擱誰身上不得夸一句有擔當?可偏偏有人看不慣,非得往中國身上潑臟水。澤連斯基的指控,表面上是烏克蘭的事兒,背后卻是北約和美國在推波助瀾,想通過輿論戰(zhàn)把中國孤立起來。
再說美西方,他們的“雙標”操作簡直讓人想吐槽。2024年,北約往烏克蘭砸了430億美元的軍援,坦克、大炮跟不要錢似的往那兒送,占了全球軍援的七成!美國更狠,不光送武器,還盯著烏克蘭的資源下手。
最新曝光的美烏礦產(chǎn)協(xié)議,美國居然要未來資源項目50%的收益,還得優(yōu)先掌控基礎設施,這不就是明搶嗎?跟“殖民”有啥區(qū)別?
這場外交風波恰似一面鏡子,照見了當前國際關系的復雜面貌。烏克蘭的指控缺乏確鑿證據(jù)支撐,更像是戰(zhàn)場受挫后的應激反應。中國堅持的中立立場雖然面臨質疑,但在全球南方國家中獲得了廣泛認同。未來局勢如何演變,取決于各方能否為和平解決危機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