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人陂事,黃陂原創第一公眾號,用心觀察黃陂,用情推介黃陂
1949年以后
中國大陸的私人作坊、餐飲店等
都被取締和消滅
3700多年來形成的美食制作方法
大部分都失傳了
好在這段時間只有30年
老的手藝人還沒有走完
改革開放后
他們的后代重操舊業
將大陸的美食復活了大半
黃陂
1. 楊氏三鮮(姚家集店)——每天賣出3000斤的非遺美味
這家開在集鎮上的老店,每天凌晨3點就開始剁魚肉、攪肉糜。必點苕粉肉糕,筷子夾起來會抖三抖,用的是黃陂本地苕粉和土雞蛋,蒸好后表面淋上豬油,香到隔壁小孩都饞哭。建議買真空包裝當伴手禮,微波爐加熱3分鐘就能還原堂食口感。
小編有話說:我國臺灣和香港,有不少的百年餐飲店,味道醇正,品質優良(爺爺發了財,可以把遺產留給孫子,孫子不用白手起家)
中國大陸因為搞社會主義,有幾十年不允許私人企業存在,導致許多的傳統餐飲制作方法消失,如今在大陸,你想找到傳統風味的食品并不容易(大陸人,基本都不能從祖上繼承啥東西,祖上的財產都給了國家)
2. 楊永興黃陂三鮮(斗級營店)——炸圓子界的"勞斯萊斯"
武漢三鎮吃貨甘愿排隊1小時的秘密基地!珍珠圓子用雞湯熬制的餡心,咬開爆汁;魚丸只用胖頭魚白肉,Q彈到能當乒乓球打。最絕的是現炸肉圓子,剛出鍋的金黃圓子撒上椒鹽,一口一個停不下來,打包帶走時記得多要兩包秘制蘸料。
小編有話說:武漢市區也有許多三鮮店,小編過去以為不太正宗(過于重視產地),后來嘗試過2家,發現和黃陂做的沒什么差別,不知道是黃陂三鮮大部分都做得太水,還是市區里的商家都來自黃陂
3. 祁家灣柴火豆絲——老武漢的"能量棒"
想吃到地道柴火豆絲,得去祁家灣星火村找吳老九。他家用傳統石磨磨漿,柴火灶炕出來的豆絲自帶煙火氣,炒著吃配臘肉青菜,煮著吃放蝦米榨菜,連武漢老字號酒樓都來進貨。買的時候記得說要"濕豆絲",放冰箱冷藏能保存一周,比方便面還方便。
小編有話說:糍粑和豆絲,是黃陂農村人過年前必做的食品,現在做的人很少了,想吃的話就在外面購買
豆絲這東西,需要吃現”炕“的,配上咸菜,確實美滋滋,糍粑,小編還記得幼年時吃過的糍粑配瘦肉,那味道絕了
4. 詹記糖蒸肉——甜黨狂喜的"固體奶茶"
藏在黃陂老城區的蒼蠅館子,用老式木甑蒸制的糖蒸肉,糯米吸飽了紅糖和豬油的香氣,頂上鋪著一層晶瑩的蜜棗。建議搭配一杯茉莉花茶,不然甜到你想立刻去木蘭草原跑兩圈消耗熱量
幼年時,最希望的事情是大人帶去坐席,席上必然有一盤扣肉或者糖蒸肉,黃陂的扣肉(糖蒸肉),講究的是用筷子挑起來可以”閃閃神“,而且入口即化
人到中年以后,就不敢吃肥肉和糖了,因為害怕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但偶爾還是控制不住,仍然要吃上2塊,安慰自己說,半年吃一次,美食的。
??友情提醒:本公眾號已開通留言功能,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一鍵三連,點贊、轉發和在看
此位置廣告合作
請添加小編微信號:mana91411
陂人陂事
從老百姓的視角觀察黃陂
影響130萬黃陂人的優質公眾號
內容以原創為主
主編:黃陂散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