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迎來第15個年頭,最受影迷關注的“北京展映”單元匯集300余部來自世界各地的影像佳作,在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世界電影誕生130周年之際,為各路迷影老饕奉上一份“炸裂”片單。
“炸裂”一詞是“北京展映”單元策展人沙丹的口頭禪,也是影迷們調侃的對象。一年一度的“炸裂”背后既有像《悲情城市》《金的音像店》這樣的意外驚喜,也會出現一些名頭勝過質量的影片。
當然,觀影感受千人千面,各花入各眼,“北京展映”作為兼具專業性與大眾性的單元,初期便以“藝術性、觀賞性、融合性”作為選片原則。同時,策展人沙丹認為,在多年發展中,“北京展映”逐漸找到了與主競賽、注目未來單元的層級關系和不同特點,即以折衷為核心思路,在觀眾、影人、產業、政策中尋求平衡的多元路線。
本屆北影節最快售罄的影片《紅玫瑰 白玫瑰》
“極端二極管”與“中庸萬花筒”
YIQIYINGCHUANG
所謂折衷,一方面在于用“極端”的策劃調和大眾口味。片單中需要有面向大眾熱門經典,如2019年的《2001太空漫游》,2022年的《教父》,2023年的《悲情城市》,2024年的《低俗小說》,影迷們在比拼手速、轉票換票、怒罵黃牛的過程中達成電影節狂歡。
同時,片單內也要包含培養大眾的冷門佳作,如本屆焦點影人之一的小田香,對中國觀眾而言是一個極其陌生的名字,作品在豆瓣標記的總人數不過千余人,但她是當代日本勢頭正盛的新銳導演,影像風格極具個性,具有和濱口龍介、三宅唱一樣的發展潛力。如策展人沙丹所言,“電影節就是要把大家不熟悉的人變成熟悉的”,通過各種途徑挖掘出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的影人和作品。
小田香代表作《向著那份溫柔》
折衷思路的另一方面體現在對觀眾、影人、產業、政策多個維度的平衡,“北京展映”既需要來自戛納、威尼斯、柏林等國際電影節的資源,又要在這一基礎之上做出自身的文化主體性。
以本屆“首映”單元為例,所選影片大多已被國內的版權機構代理,未來極有可能引進。其中,《天空的另一面》《光》等影片均來自柏林國際電影節,以巴黎奧運會為背景的《巴黎夏日》不失為是對2024年中法建交60周年的回望,達格·約翰·豪格魯德導演的《夢》一經開售便成為影迷們的搶手貨,有嘉賓“哆啦A夢”出席的《哆啦A夢:大雄的繪畫奇遇記》更是早早售罄,一票難求。整個單元與觀眾、影人、產業、政策形成的多重聯動,生動詮釋了“北京展映”的中庸之道。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影資料館豐富的珍惜電影資源為“北京展映”提供了強大的內容支撐。無論是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策劃的“兩甲子的喝彩·中國電影特展”,還是“致敬·紀念”中的石揮首作《返魂香》,都使整個展映單元更具獨特性。
石揮銀幕表演首作《返魂香》
拓展銀幕邊界
尋找靈感綠洲
YIQIYINGCHUANG
后全球化時代,技術發展為視聽藝術帶來了愈發豐富的表現形式,電影也在面臨多重機遇與挑戰。隨著威尼斯接納網飛,戛納攜手TikTok,老牌電影節都在探尋自身在影像變革時代的新路徑。
2024年,“北京展映”推出全新單元“幕力所集”,將劇集、演出、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引入影院,嘗試拓展電影與銀幕的邊界。《坂本龍一:杰作》《我的阿勒泰》等作品為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視聽體驗,反響極佳。回顧整個2024年的電影市場,我們可以在電影院看奧運比賽、欣賞演唱會現場,以及不久前上映的《初步舉證》NTLive,大銀幕的多樣性正在被不斷挖掘。
第十四屆北影節《我的阿勒泰》展映活動現場
今年的“幕力所集”單元進一步升級,來自世界各地的劇集、演唱會紀錄片、話劇現場共計15部,其中不乏炙手可熱的《成為齊柏林飛艇》,二輪加場的《漢斯·季默與朋友們:沙漠之鉆 音樂會》,以京劇藝術家譚鑫培為原型的劇集《云雀叫天錄》(第1-3集)等。
此外,今年的“北京展映”也有意通過多種形式提升電影院本身的吸引力。“繁花·好久不見 特別盛典”活動,除放映劇集和番外短片外,還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設置了打卡區域,由王家衛策劃、朵云軒制作的巨幅木版水印作品《云起花開之青云》亮相藝術影院,銀幕內外共同為觀眾呈現獨特的觀影體驗。《流金歲月》《浩劫》《諾斯費拉圖》等數十部影片也安排了海報贈送,策展人沙丹介紹,“要通過各種方式把電影院做成一個有粘性的空間,才能更好地留住觀眾。”
巨幅木版水印作品《云起花開之青云》
作為以電影單一市場為主體的國家,商業類型片始終是我們所需要的核心內容,“綠洲”單元應運而生。一系列具有鮮明敘事風格和別樣類型特征的海外新作既能為觀眾帶來輕松愉悅的觀影體驗,也能讓國內的創作者從中獲得靈感啟發,從而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未來發展。
“綠洲”單元展映影片《工作細胞 真人版》
三方博弈,愛恨交織
YIQIYINGCHUANG
隨著產業功能和觀眾影響力的提升,“北京展映”與片方影人、影迷觀眾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沙丹曾形容策展人與影片版權方、電影觀眾之間存在“曖昧的三角關系”,看似你儂我儂的糾纏背后,實際是某種權力的博弈。
北京作為全國電影中心,與市場緊密相連,一部影片在北京亮相,就意味著片方和市場之間只剩下一層窗戶紙。因此,有意進入國內市場的電影片方會格外謹慎。正如“北京展映”可以助推《金的音像店》《瘋狂星期一》這類電影節爆款走入市場,卻無法保證影片會取得怎樣的成績,盡管評價頗高,但這兩部影片登陸院線后的票房收益卻十分慘淡,這在無形之中給片方和策展人帶來巨大的壓力。
第十四屆北影節一票難求的《瘋狂星期一》
本屆“北京展映”第一部亮相的影片《昨日青春》獲得極高評價,導演空音央用絕佳的質感影像解讀青春,影片對末世社會冷幽默式的諷刺在影迷中引起強烈共鳴,在高口碑和高討論度之下,《昨日青春》也有望引進國內市場。但當影片正式從電影節走向大眾,對片方和宣發方來說仍是一次考驗。在分線發行尚未成熟的市場環境和“人人皆可評”的自媒體氛圍中,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步入《燃冬》式的后塵。
《昨日青春》
回顧“北京展映”的發展之路,從初期的小眾狂歡到如今的不斷破圈,既離不開持續優化升級的片單,也需要整個產業和政策的多方支持。盡管每年4月都能聽到影迷們對所選片目、排片形式、影院體驗等方面的吐槽,甚至是“再也不來了”的憤然嘆息,但當來年春風至,大家又像侯鳥歸巢般涌來,開啟新一年的歡鬧。這份為電影奔赴的熱忱,終比抱怨來得更濃烈。
作者 | 筱囡
自由撰稿人,哏都青年
排版丨阿塔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益起映創的新老朋友們:
我們專注影視教育12年,提供300+門課程覆蓋電影全產業鏈,助力超100萬愛好者與從業者成長。現在發起"學電影"用戶調研,填寫問卷即贈100元課程券。您的意見將幫助我們更好陪伴電影人"一起硬闖"!
掃碼填寫問卷(1分鐘),領取福利>>
益 起 推 薦
關 注【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