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垂棘”為名,致敬文明之光。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4月23日)即將到來之際,山西博物院正以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獻禮讀者。
▲“晉國垂棘——中華古籍里的山西先賢”展
4月18日,“晉國垂棘——中華古籍里的山西先賢”展覽在山西青銅博物館正式啟幕,系統展出了50余部、近500冊珍貴古籍,通過“晉風淳遠”“盛世繁星”“千年流韻”“山右新風”四大單元,全面呈現從先秦至清末山西先賢的學術成就與思想脈絡。
▲“晉國垂棘——中華古籍里的山西先賢”展
本次展覽中,有《國語》《資治通鑒》等史學豐碑,也有《荀子·勸學篇》《滕王閣序》《江雪》《雁丘詞》《捕蛇者說》等耳熟能詳的千古名篇,既勾勒出三晉大地對中華文脈的卓越貢獻,也展現了古籍作為文明火種、思想燈塔的永恒價值。
同時,山西博物院首次推出的古籍專題展在展品遴選上尤為考究:50余部古籍中,善本比例高達五分之一,其中山西名人傅增湘題跋的明影抄宋紹興淮南路轉運司刻本《史記集解》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墨跡間流淌著跨越時空的學術傳承。其他展品亦經過精心甄選,從史學巨著到詩詞華章,從思想論辯到文學抒懷,泛黃紙頁間躍動的不僅是文字,更是先賢哲思與文化基因的鮮活印記。
▲“晉國垂棘——中華古籍里的山西先賢”展
典籍里的中國有多厚重,典籍里的山西就有多精彩。春光正好,不妨踏入展廳,在泛黃紙頁間與先賢對話,讓古籍的智慧之光照亮閱讀之路。
來源:山西云媒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