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晚直接講周易64卦,今晚講“乾卦——周易大門”。
上下卦都是“乾為天”,構成一個六畫卦的“乾為天”卦。
乾卦有很多基本涵義,我們今天只需要記住幾種,就可以理解今天的課程內容了。
1、乾為天,坤為地
2、乾為父,坤為母
3、乾為剛(強,堅強,剛健)
坤為柔(順、和順,敦厚)
以上3種是八卦的乾卦的基本涵義,那么,上下兩個乾卦重疊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
六畫卦的乾卦,那就是:1、“天上有天,一層層天……”
過去說,不知“天高地厚”就是從這里來的
六畫卦的乾卦,第二個涵義,那就是:2、“剛而又剛,健而又健,強而又強——自強不息!…”
兩個坤卦構成的六畫坤卦,那就是“厚而又厚,越來越厚——厚德載物”
這就是乾坤兩卦的最核心精神!
我們看乾卦的卦辭——
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大家其它的話看不懂沒關系,最重要的是看懂這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關鍵是看懂這一句——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六畫卦中,每一橫畫線,稱為爻,連著的是陽爻,中間斷開的是陰爻
乾上六個陽爻組成,坤由六個陰爻組成
陽爻的數是“九”,六個陽爻是從低往上讀的——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前面分開各爻講,是指每個爻由陽變陰出現的情況。“用九”指六個爻全部變陰,那么整個乾卦就會變成坤卦,這當然是“群龍無首”了。
好,卦辭與爻辭的基本意思講明白了。現在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在幾千年歷史中,最具乾卦精神與狀態的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1、潛龍——少年時期的李世民
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公元599年1月28日),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誕生于武功(今陜西咸陽境內)之別館。時有二龍戲于館門之外,三日而去。(《舊唐書?太宗上》)
高祖李淵駐節岐州,太宗當時只有四歲。一位書生自稱善于看相,見到高祖時說:“您是貴人,而且有貴子。”見到太宗時說:“龍鳳姿容,天日相貌,到二十歲,必定能濟世安民。”李淵聽罷,這分明揭示太宗李世民將來會做皇上!這話若要傳揚出去,豈非招來滅門之禍!高祖害怕書生言語泄露,即派人追殺,書生忽然不知去向。高祖信為天神,因此采納“濟世安民”之意為太宗李世民的名字。
2、見龍在田——初露鋒芒
大業十一年,隋煬帝被突厥十萬鐵騎圍困在雁門無法突圍,只能把詔書綁在木頭上,放進汾河讓詔書順流而下,希望有人看到詔書前來救援。太宗那年只有十六歲,前去應征,歸在云定興將軍麾下。云定興手下只有兩萬新兵,且多是步兵。太宗向云定興建議:突厥敢圍困天子,是認定我們沒有援軍。不如我們把軍隊前后拉開,延綿數十里,讓敵軍白天看見旌旗招展,晚上聽見鉦鼓聲聲,誤以為大軍壓境,如此才能不戰而勝。若他們知我虛實,兩兵相接,則勝敗難料。云將軍采納了太宗疑兵之計,突厥兵看到隋軍浩浩蕩蕩絡繹不絕,果然以為隋軍大批救兵到,于是解圍逃遁而去。
太原起兵
18歲之時——大業十三年五月(617年),太宗胸懷天下,欲救民于水火之中;念系蒼生,運籌帷幄;承天意,順民愿,勸父起兵。李淵遂于晉陽以勤王討賊為號正式起兵,開啟大唐一代新朝。及義兵起,太宗率兵攻克西河。
我:
3、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李世民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掃平群雄
……最終一統天下。在這之前,李世民都是為臣,處下卦之位。
4、九四:或躍在淵——是向上奮戰登天子位,還是任由李元吉與李建成陰謀陷害,李世民處于一再猶豫之中……
元吉其人,貌丑性殘。出生時,母親太穆皇后嫌惡其貌,不養他,侍媼陳善意私自乳養,元吉免于夭折。長大成人,元吉為人兇殘,驕奢淫逸。常以奴仆、諸妾、兵卒披甲交戰為娛,相互擊刺,死傷人眾。后來元吉被刺傷,陳善意制止他,元吉發怒,命壯士將救命恩人拉死。武德二年(619年),劉武周進逼并州。“元吉大懼,紿其司馬劉德威曰:‘卿以老弱守城,吾以強兵出戰。’因夜出兵,攜其妻妾棄軍奔還京師,并州遂陷。”(《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傳》)……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辦?——這就是“或”(疑惑)躍在淵
最終,李世民下了決心,于是有了“玄武門之變”
對于“玄武門之變”,很多人都認為唐太宗是為了奪權而殘殺兄弟,那么,歷史真相是什么樣的呢?
玄武除孽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白日現于正南方午位;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白日現于正南方午位。古人知道這是“皇權變更”征兆。傅奕密奏高祖:“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高祖將密奏給太宗看。太宗報告建成、元吉淫亂后宮,且曰:“臣于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敵人報仇。臣今枉死,魂歸地下,恥見諸賊!”高祖妃子張婕妤竊知太宗表意,馳語建成。建成召元吉謀之,元吉曰:“宜勒宮府兵,托疾不朝,以觀形勢。”建成曰:“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一)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建成、元吉一早就派四五百兵士埋伏于玄武門。太宗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恭帶一支精兵隨行。太宗一行人來到,元吉先張弓搭箭射向太宗,未中。建成、元吉兩人朝太宗射了三箭,太宗早有防備,身穿鎧甲而來,未被射傷。混亂中,秦瓊還射一箭,建成斃命。元吉見狀想逃,被尉遲敬德一箭射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之“玄武門之變”。
九五、上九之后的對應故事就不用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