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25年4月23日
是人民海軍成立76周年
圖源:@央視軍事
76年來
人民海軍從無到有
一路劈波斬浪
縱橫海疆,勇闖大洋
76年來
人民海軍從弱到強
一路步履鏗鏘
走向深藍,向海圖強
他們,一直守護著祖國海疆!
人民海軍,生日快樂!
圖源:@央視軍事
接下來
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
人民海軍中的那些
以云南元素命名的艦艇
昆明艦
圖源:“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
舷號“172”,是我國自主研發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首艦,2012年8月下水,2014年3月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
圖源:“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
該艦具備指揮控制、信息協同、偵察打擊等多項作戰功能,主要擔負編隊指揮、區域防空等作戰任務,是航母編隊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昆明艦官兵出色完成多項武器定型和作戰試驗任務,圓滿完成了中俄海上聯演、航母編隊訓練、遠海聯合訓練等20余項重大聯演聯訓任務。
曲靖艦
圖源:“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曲靖艦是我國自行研制建造的輕型導彈護衛艦,舷號“508”,滿載排水量1300余噸,于2016年6月8日入列。
圖源:“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該艦裝備了多套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武器裝備,信息化程度高,隱身性能好,可單獨或者協同海軍其他兵力攻擊敵水面艦艇、潛艇,具有較強的防空、反潛和對海作戰能力。
文山艦
圖源:文山新聞網
文山艦是056A輕型護衛艦,舷號“623”,于2018年12月11日正式下水,位于南部戰區某基地,整個艦長88.9米,艦寬11.14米,排水量1370噸。
圖源:“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
056型護衛艦是中國海軍的一種現代化輕型護衛艦,主要用于海上巡邏、漁業保護、反潛作戰以及其他防御任務。
大理艦
圖源:“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
舷號“553”,我國自主設計制造的新型導彈護衛艦,具備對海、對空、反潛等作戰能力,2023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
圖源:“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
聯合演訓、戰備訓練、實兵對抗……大理艦枕戈待旦,風雨兼程,“岸上做客,海上為家”,任務一個接一個,戰斗一場接一場,淬煉成長為人民海軍敢打必勝的一柄利劍。
紅河艦
圖源:“東海艦隊發布”微信公眾號
導彈護衛艦紅河艦,舷號“523”,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導彈護衛艦。2023年10月,紅河艦正式繼承“海上猛虎艇”榮譽稱號,成為第五代“海上猛虎艇”。
圖源:央視網
近年來,紅河艦全艦官兵發揚傳承“海上猛虎”精神,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在演習演練中成功實射多枚導彈;在真打實備中,練就制勝本領;在新的航程上,續寫“猛虎”新輝煌!
宣威艦
圖源:宣威融媒
2017年,一艘以“宣威”命名的掃雷艦正式入列。宣威艦是我國自行研制設計生產的新一代掃雷艦艇,舷號“733”。
圖源:宣威融媒
宣威艦入列后駐泊于大連軍港,作為我國遼東半島防御及作戰的主要作戰艦艇,承擔著保衛京津門戶、維護東北亞穩定的重任。
瀘沽湖艦
圖源:“南海艦隊”微信公眾號
2015年12月26日,運輸補給艦瀘沽湖艦加入南海艦隊,該艦滿載排水量1.5萬余噸,艦長155米左右、艦寬大于22米,目前舷號為“909”。
圖源:“南海艦隊”微信公眾號
該級艦沒有綜合補給艦所特有的大型補給門架,只是在中部每舷各裝了兩個小艇投放架。艦后部設有直升機機庫和寬大的直升機平臺,視野較為開闊,便于直升機起降作業,可供多型直升機實施垂直補給。
撫仙湖艦
圖源:“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舷號“888”,2007年服役于南海艦隊,滿載排水量1.5萬余噸,屬于綜合型的大型補給艦。
圖源:澄江融媒
撫仙湖號綜合補給艦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綜合大型補給艦,是我國專門為南沙換班補給量身打造的萬噸級新型島礁綜合補給艦。
鄭和艦
圖源:“大連艦院發布”微信公眾號
海軍鄭和艦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遠洋航海訓練艦,舷號“81”,1987年4月入列,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日“八一”為舷號,以中國偉大的航海先驅“鄭和”命名。
圖源:“大連艦院發布”微信公眾號
鄭和艦隸屬于有著“海軍軍官搖籃”美譽的海軍大連艦艇學院,主要承擔海軍院校學員海上實習訓練任務。截至目前,鄭和艦已安全航行57萬余海里,航跡遍布世界三大洋、六大洲,近4萬名海軍院校學員在鄭和艦上實習訓練后奔赴人民海軍的各個崗位。
昭通艦(已退役)
圖源:“昭通日報”微信公眾號
舷號“555”,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某型導彈護衛艦,1987年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斗序列。2021年4月退役后,該艦移交山東省青島市用于國防教育。
圖源:“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
伴隨著人民海軍的發展壯大,昭通艦走過了34年的光輝歷程,巡守南海、挺進深藍,先后執行20余項重大演訓任務,航程23萬余海里。
下關艦(已退役)
圖源:云新聞
原舷號“231”,1980年改為“501”,65型(江南級)火炮護衛艦,1965年11月1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1966年12月3日下水,1967年6月12日服役于南海艦隊,現已退役。
東川艦(已退役)
圖源:云新聞
原舷號“214”,1980年改為“504”,65型(江南級)火炮護衛艦,1965年8月1日在廣州造船廠開工,1966年6月25日下水,1966年12月2日服役于南海艦隊,現已退役。
開遠艦(已退役)
圖源:云新聞
開遠號護衛艦是65型護衛艦的五號艦,1966年5月在廣州黃埔造船廠開工建造,1969年6月服役于南海艦隊,服役早期舷號為“233”,1980年海軍重新排列舷號,“233”號護衛艦改舷號為“503”。1986年8月1日被命名為開遠艦,現已退役。
(注:以上內容據公開信息整理,為不完全統計)
好消息傳來!
今后將有更多“云南籍”艦艇
加入人民海軍大家庭中
據玉溪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消息,2024年,玉溪市扎實開展“情系邊海防”“城連共建”“城艦共建”活動,繼撫仙湖艦命名后,玉溪艦獲正式命名。
據迪慶州人民政府網站消息,2024年8月21日下午,迪慶州與海軍某艦開展“城艦共建”雙擁活動并簽訂“城艦共建”雙擁協議。海軍某艦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開展“城艦共建”雙擁活動增強了軍民團結情,提高了國民的國防意識,推動了軍民融合。迪慶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我們將和迪慶一同譜寫好“城艦共建”雙擁活動新篇章。
昆明艦官兵走進晉寧,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圖源:晉寧融媒)
艦為城榮,城因艦威。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命名戰艦,是一種無上榮光,不僅會增強市民的自豪感,也是拳拳愛國情的有效載體。而對水兵們來說,艦艇命名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譽市民”的榮譽,更意味著一份牽掛、一種責任、一份動力、幾多鞭策。
近年來,云南省積極開展軍民共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24年,全省16個州(市)與駐滇邊防一線連隊開展軍民結對共建,9個城市與11艘海軍艦艇“城艦共建”,推動新時代軍民共建向邊境、海域延伸,結對共建開創了新格局。
紅河州代表團走訪慰問海軍紅河艦官兵(圖源:紅河發布微信公眾號)
城艦同名,攜手同行
從紅土高原到萬里海疆
戰艦與云南的故事還在繼續
統籌 陳潔
開屏新聞記者 貓恩泊 整理報道
部分內容綜合自央視新聞、云南日報-云新聞、云南紅河發布、文山新聞網、昭通日報、云新聞、“大連艦院發布”微信公眾號、“人民海軍”微信公眾號、大理日報、云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等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林舒佳 嚴云
終審 編委 李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