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雪兒少兒中醫啟蒙系列課程,
讓中醫藥文化幸福每一個家庭世代傳承、茁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
《黃帝內經》距今已2000多年歷史,《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起源于軒轅黃帝,后又經醫家、醫學理論家聯合增補發展創作,一般認為集結成書于春秋戰國時期。在以黃帝、岐伯、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病理的同時,主張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時主張養生、攝生、益壽、延年。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等。
黃帝內經
刺禁論
原文:
黃帝問曰:愿聞禁數。
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腎治于里,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欬。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瘖。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刺郄中大脈,令人仆,脫色。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刺脊間中髓,為傴。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欬逆。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刺膝髕出液,為跛。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欬。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刺腨腸內陷,為腫。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譯文:
黃帝問道:我想了解人體禁刺的部位。
岐伯回答說:內臟各有要害之處,不能不細看詳審!肝氣生發于左側,肺氣肅降于右側,心氣布散體表的陽氣,腎氣治理體內的陰氣,脾像運輸官主運化水谷精微的傳輸,胃像集市主受納飲食水谷的匯聚。橫膈上面,有維持生命活動的父母(指心、肺兩臟),第七椎旁的里面有心包絡。上述部位都應該禁刺,遵循這個刺禁法則,就有利于治療;違背了,則會給人體造成禍害。
刺中心臟的,約一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噫氣(嘆氣)。刺中肝臟,約五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多言多語。刺中腎臟,約六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打噴嚏。刺中肺臟,約三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咳嗆。刺中脾臟,約十日即死,其病變癥狀為頻頻吞咽。誤刺中膽,約一日半死,其病變癥狀為嘔吐。
針刺足背上(的沖陽穴),誤傷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會死亡。針刺面部誤傷了溜脈(手太陽經別絡),不幸會致眼瞎。針刺頭部的腦戶穴,若刺至腦髓,就會立即死亡。針刺舌下(廉泉穴)過深,誤傷了血管,若出血不止,可使喉啞失音。針刺足下布散的絡脈,誤傷了血管,若淤血留著不去可致局部腫脹。針刺郄中穴(即委中穴)太深,誤傷了大經脈,可令人跌仆,面色蒼白。針刺氣街穴(即氣沖穴),誤傷了血管,若淤血留著不去,鼠蹊部就會腫脹。針刺脊椎間隙,誤傷了脊髓,會使人的背部彎曲不伸。針刺乳中穴,傷及乳房,可使乳房腫脹,內部腐蝕潰膿。針刺缺盆穴的中央太深,造成肺氣外泄,可令人喘咳氣逆。針刺手魚腹部(魚際穴)太深,可使局部發生腫脹。
不要針刺飲酒大醉的人,否則會使氣血紊亂。不要針刺正值勃然大怒的人,否則會使氣機上逆。此外,對過度疲勞,剛剛飽食,過分饑餓,極度口渴,方受極大驚嚇的人,皆不可以針刺。
針刺大腿內側的(足少陰脾經的)穴位,誤傷了大血管,若出血不止,便會死亡。針刺客主人穴(即上關穴)太深,誤傷了經脈,可使耳內化膿或致耳聾。針刺膝臏蓋骨部位,若誤傷以致流出液體,會使人發生跛足。針刺手太陰肺經的穴位,若誤傷出血過多,則立即死亡。針刺足少陰腎經的穴位,誤傷出血,可使腎氣更虛,以致舌體失養轉動不利而語言困難。針刺前胸兩旁太深,傷及肺臟,就會發生氣喘上逆、仰面呼吸的癥狀。針刺肘彎(尺澤穴)處太深,氣便結聚于局部而不行,以致手臂不能屈伸。針刺大腿內側下三寸處(讀注:本應指腎經,但在此處無腧穴。肝經在此附近有陰包穴,治遺尿。)太深,使人遺尿。針刺腋下(天府穴)脅肋間太深,使人咳嗽。針刺小腹部太深,誤傷膀胱,使小便漏出流入腹腔,以致小腹脹滿。針刺小腿肚(承筋穴)太深,會使局部腫脹。針刺眼眶而深陷骨間,傷及脈絡,就會造成流淚不止,甚至失明。針刺關節,誤傷以致液體外流,則關節不能屈伸。
中醫經典誦讀好 果雪兒少年兒童經典誦讀課程
果雪兒少年兒童經典誦讀系列課程是一個專注于中醫文化傳承的教育項目,主要面向少年兒童家庭。
該系列課程以中醫四大經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和中醫四小經典(《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賦》《湯頭歌訣》)為核心內容,通過誦讀、導讀和講解等方式,幫助孩子們學習和理解中醫文化。
一、系列課程目標:
1. 傳承中醫文化:通過經典誦讀,讓孩子們從小接觸中醫理論,了解中醫的哲學思想和養生智慧。
2. 提升中醫素養:培養孩子們對中醫的興趣,掌握基本的中醫知識,為未來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礎。
3. 促進心理健康:中醫強調“身心合一”,通過學習中醫經典,幫助孩子們調節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家庭共同成長:通過親子共讀,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系列課程內容:
1. 經典誦讀:孩子們通過反復誦讀中醫經典,熟悉其中的核心思想和理論。
2. 導讀與講解:針對中醫經典的導讀和講解,以幫助孩子們理解經典中的深奧內容。
3. 實踐與應用: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孩子們學會運用中醫知識解決日常健康問題。
4. 心理健康輔導:通過中醫的“情志調養”理念,幫助孩子們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三、系列課程意義:
1. 中醫文化傳承:中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經典誦讀,幫助少年兒童從小樹立文化自信。
2. 中醫健康啟蒙:中醫強調“治未病”,通過學習中醫經典,孩子們可以掌握基本的養生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 家庭共育中醫健康家風:通過親子共讀,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中醫知識,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家庭和諧。
果雪兒少年兒童經典誦讀系列課程不僅是一次文化的傳承,更是一次健康教育的啟蒙。通過這一項目,參與的家庭成員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中醫知識,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同時為中醫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
果雪兒少年兒童中醫啟蒙,依托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成果,以及依托中醫藥大學專家資源,面向幼兒園、學堂、企事業單位等機構提供系列中醫課程合作服務;面向家庭提供中醫兒童營、中醫少年營、中醫游戲班、中醫誦讀營、中醫師資班等線上課程,以及提供寒暑假期間的中醫夏令營、中醫冬令營等。
咨詢聯系果雪兒少兒中醫啟蒙黃老師。
咨詢聯系黃老師:微信號“ guoyiqimeng ”(“國醫啟蒙”全拼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