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陪診服務“入補”,讓“老有所醫”更可及
王志順
據《解放日報》報道,在近日舉行的2025上海“民生訪談”中,該市民政局表示將把專業陪診服務納入養老服務補貼服務內容,在9個區開展試點,對低保、低收入等困難老年人實行兜底保障,同時鼓勵各試點區、街鎮結合購買服務等形式為80歲以上高齡、獨居等特定對象提供低償、普惠的助醫陪診服務,通過社會公益慈善資源為老年人提供一定資助。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年人就醫難題日益凸顯,獨居、空巢老人面臨的就醫困境尤為突出。陪診師的興起,填補了老年人就醫過程中的服務空白,折射出社會對銀發群體的人文關懷。
然而,作為新興行業,陪診服務目前仍面臨諸多發展瓶頸。職業定位不明確、服務標準不統一、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制約著行業健康發展。此外,一次陪診服務幾百元錢的支出,對一些老人來說是不小的經濟壓力,上海試點將陪診服務納入養老服務補貼范圍,這種政策引導值得肯定。上述“民生訪談”中傳遞出的當地將探索建立培訓考核機制、規范服務合同、引入保險保障等具體措施,也是在為行業發展探索可行路徑。特別是醫院直接參與陪診師培訓的做法,或將推動養老服務體系與醫療資源深度融合,既能提升陪診服務專業性,也將增強醫患間的信任度。
陪診服務是個寶,如何令其更好解決老年人就醫難問題,還需持續發力:一是加快制定行業標準和服務規范,明確從業人員資質要求;二是完善培訓體系,提升服務的專業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合理價格機制,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兼顧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四是探索醫保、長護險等支付渠道的銜接,擴大服務的可及性。此外,也要提升陪診服務申請、預約等環節的便利程度,避免因部分老年群體智能設備使用不暢而制造“數字鴻溝”。
陪診服務的興起,是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一步,相信隨著試點經驗的積累和行業規范的建立,這一職業將成為應對老齡化挑戰的重要力量。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等多方協同,陪診服務能為更多老年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就醫便利,讓“老有所醫”的愿景更可感可及。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