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有真酒,也有假酒;真酒叫乙醇,假酒叫甲醇;乙醇益口糧食造,甲醇傷身木材生。
人的口中有良言,也有惡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世人有笑臉,也有冷臉;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心常恨冷臉鬼。
真酒、良言、笑臉,就一定完美無缺嗎?
好酒益身不貪杯,貪杯難化亦傷人;美言加身心飄飄,心飄極易成捧殺;笑臉迎人常歡喜,笑里藏刀未可知。
孔子云:“過猶不及”。
老子說:“物極必反”。
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常言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真酒與假酒、良言與惡言、笑臉與冷臉,皆是世人萬般諸相,皆是眾生千般有為法。
正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天地萬象一花一木、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所謂格物致知。世間萬物又豈止琴棋書畫、梅蘭竹菊,才可以讓人格物,一杯酒、一粒沙同樣可以讓人得道。
正所謂:世事留心皆學問。
有一種好酒,叫罰酒;有一種美言,叫捧殺;有一種笑臉,叫笑里藏刀。
所謂物極必反,物壯則老。萬物負陰又抱陽,世間萬象皆陰陽,陰陽萬相皆非實。
世人常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殊不知真正傷人的往往不是那柄寒光凜凜的刀劍,而是莫測的人心。
昔者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殍。當那些諂媚之徒捧著金盤玉盞,將"冰肌玉骨"、"纖腰若柳"的諛詞堆砌成山,殊不知這錦繡堆里埋著多少森森白骨。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早有警語:"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分寸拿捏之妙,恰似醫家砭石,毫厘之差便入膏肓。
南朝梁武帝敬佛,群臣競相建寺,將"慈悲為懷"唱作太平調,待到侯景之亂,滿朝朱紫竟無一人能挽弓御敵。
江南有富商姓賈,府中常備十二張笑臉迎客。每逢三節兩壽,那朱漆大門前車馬如龍,金玉滿堂間盡是"福如東海"的吉言。某日商船沉沒,昔日賓朋竟作鳥獸散。
《史記·貨殖列傳》早有明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笑臉背后未必都是春陽,有時藏著數九寒霜。
老子觀水悟道,見其善利萬物而不爭;莊子夢蝶得玄機,方知物我兩忘真逍遙。禪宗六祖舂米三月,在木杵起落間參透本來面目;陽明先生格竹七日,終在病痛中悟得心即理。
正如《景德傳燈錄》所載:"運水搬柴,無非妙道"。這紅塵萬丈里,處處皆是修行道場。
汴梁城賣油翁能將油線穿錢孔,蘇州繡娘能在方寸間繡江山,皆是格物致知的現世菩提。
北宋文豪蘇軾謫居黃州時,發明"東坡肉"傳世。世人只見其肥而不膩,卻不知這道佳肴里藏著貶謫之苦。那豬肉需用文火慢煨,正如人生沉浮需以歲月熬煉。
《菜根譚》云:"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恰似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卻可滌蕩心塵。
寒山寺老僧種菊,花開時節總折枝贈人。有弟子問:"師父既愛菊,為何不藏于禪房?"老僧笑答:"好花當共賞,獨樂不如眾樂。"這般境界,恰應了《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的玄機。
江南園林的太湖石以"皺、漏、瘦、透"為美,那些孔竅看似殘缺,卻讓月光得以流轉其間,正如《道德經》所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明嘉靖年間嚴嵩當國,滿朝皆是"青詞宰相",將治國方略化作諂諛文字,終致倭寇橫行、邊關告急??梢妭紊浦Γ壬跤诿髂繌埬懙膼盒小?/p>
《周易·系辭》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這世間從無絕對的黑白。戰國策士張儀連橫破合縱,看似詭詐,實則為天下一統鋪路;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看似溫厚,卻暗藏制衡之術。
這人間世相,恰似一幅水墨長卷——陰晴圓缺皆是景,悲歡離合總關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