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鄉村學齡兒童減少,大量鄉村學校規模不斷減小。在快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城鄉教育差距擴大,鄉村教育的價值被忽視。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經費短缺等問題突出,鄉村教育的現狀令人憂心。鄉村教育的未來和出路在哪里?如何促進鄉村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4月19日-20日,在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主辦,貴州省正安縣尹珍教育基金、上海田字格公益和北京聯想公益基金會承辦的未來鄉村教育交流季上,來自國內的知名教育家、經濟學家、公益人士及一線教育實踐者聚焦“鄉村教育的困境與出路”,分享突破路徑與有效解決方案。
交流中,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國務院原參事湯敏表示,鄉村教育是中國教育最后的根,一旦割斷鄉村孩子的根,就難以復蘇,一旦鄉村失去了教育,其振興之路將愈加艱難。而只要改變思維、重新布局,鄉村教育大有可為。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國務院原參事、友成企業家鄉村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
重新認識鄉村教育價值:
并非只為“走出大山”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鄉村學生數量從2013年的3120萬下降至2021年的2240萬,有學者基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預測2035年鄉村小學在校生規模將減少到829萬。但是中國領土廣袤,迄今為止仍然有大量學生在鄉村接受教育。對這些學生來說,鄉村學校是他們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徑。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鄭新蓉在演講中提到,自20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隨著城鎮化的進行,農村進城務工人口大量增長,他們之中多以青壯年、有知識的青年為主。很多人把自己的子女帶到務工地就讀,客觀上減少了農村學校的生源。
與此同時, “撤點并?!闭叩膶嵤?,農村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大量減少,農村學校在萎縮的同時,進一步遠離了原有的村落。特別是隨著農民進城和擇校趨勢的加劇,留在村落小學的孩子只能接受低水平的教育。農村學校規模小數量少、分布分散,學生人數少,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經費短缺等問題日益突出,導致鄉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許多學生轉到城市學校。這種現象削弱了農村教育的質量,也擴大了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對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挑戰。
鄭新蓉談到,學校過度依賴財政和上級管理,農村教師注重學歷、績效和職稱攀比,與農村社會脫節,成為農村的“孤島”。在兒童教育中,家校之間常?;ハ嗤普嗀熑?,這種單向度的責任主體不僅加劇了教師與家庭之間的沖突,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弱化了兒童的成長環境。
“通過學校教育逃離農村,成為普通農村家庭、個體的主要追求。”鄭新蓉稱,農村學校日益脫離農村實際生活,公共教育在空間、情感、目標上都形似鄉村的過客,而非鄉村的主人。培養目標、過程與內容與鄉村社會發展的公共論題漸行漸遠。“學校教育與真實的、集體的農村生活被割斷?!?/p>
鄉村教育的目標就是“走出大山”嗎?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楊東平在交流中提到,鄉村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多元的,不僅要幫助有能力的學生走出大山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也要關注留在鄉村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在大山里過上好的生活。同時,教育還應該面向未來,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能力。這種教育目標超越了單一的升學導向,更加全面和符合大多數人的實際情況,既考慮了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也兼顧了鄉村社會的長遠發展。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楊東平
“當前,我們越來越意識到農村孩子和留守兒童在教育上面臨的巨大困難,尤其是高中教育,這一現狀亟待解決?!睏顤|平談到,盡管如此,教育仍應繼續,目標是培養他們成為誠實、善良、勤勞、自食其力且有愛心的普通人,這是教育的底線和重要目標。
鄉村教育的目標:
不囿于掐尖選優
要辦“留得下的教育”
近年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人們開始重新認識鄉村教育的價值,國家也開始調整教育規劃。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要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完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和工作機制。
事實上,一些地方政府在積極行動,探索鄉村教育新模式。同時,已經有一批滿懷激情與夢想的教育人和教育公益組織逆向而行,從城市走向鄉村,探索鄉村教育新的可能和未來。
活動上,貴州省正安縣人民政府正科級督學、正安縣教育體育局黨委委員張衛東介紹了當地為破解鄉村教育發展瓶頸所進行的系列實踐,其中探索教育新路徑的試點學?!镒指衽d隆實驗小學辦學經驗,獲得與會嘉賓廣泛認可。
張衛東所提到的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是8年前民間非營利性機構“田字格公益”在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創辦的。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正安,長期面臨農村生源減少、師資不足、教育資源短缺等鄉村教育發展瓶頸。而經過多年一線艱苦實踐,田字格小學摸索出適合鄉村兒童、鄉村教育的 “鄉土人本教育”模式,培養立足鄉土、敬愛自然、回歸人本、走向未來的新一代鄉村子弟。
“鄉村教育必須走向‘為生活而教’?!被顒蝇F場,楊東平對該校所提的 “走出大山能生存,留在大山能生活,面向未來能生長”這一理念推崇備至。
田字格公益創始人、貴州田字格小學總校長肖詩堅
該??傂iL、田字格公益創始人肖詩堅認為,鄉村孩子最需要的是三種“生存力”,首先是自洽的生存方式,而非僅依賴升學;其次是生活力,即能自給自足并與他人、環境和諧相處;最后是生長力,即持續學習和成長的動力,避免消極退縮。
在肖詩堅看來,鄉村教育的目標應是為大多數考不上學的孩子提供“留得下的教育”,而非僅限于掐尖和選優。鄉土是滋潤教師、孩子和鄉村教育的寶貴養分,要充分利用而非束縛。鄉村教育應培養能在家鄉找到未來的人才,而非鼓勵他們離開。
受邀參加此次活動的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在視頻演講中與肖詩堅觀點一致,均認為鄉村教育可以成為中國鄉村建設和教育發展的突破口。他指出,鄉村教育目前處于下滑趨勢,而肖詩堅的鄉村教育實踐雖頗具理想主義色彩卻得到廣泛支持,原因在于她找到理想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契合點。”田字格學校的學生既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又擁有較好的考試成績,這表明兩者可以找到契合點。這種經驗具有重要價值,值得推廣,因為它立足于中國教育現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p>
提振鄉村教育核心在師資
“打造鄉土教育家培訓及評價體系”
鄉村教師培訓,也是交流季活動中的一項核心議題。師資隊伍建設,不僅關乎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更是鄉村教育振興和實現貧困人口代際相傳共同富裕的關鍵。
對于鄉村教師的發展,肖詩堅認為,鄉村教師不應被視為城市教師的替補,而應在鄉村振興中占據重要戰略地位,珍視并傳承鄉土知識和文化,這是鄉村教育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建立鄉村教師專屬的評價體系和職業發展通道,如鄉土教育家培訓體系,確保他們在保持鄉土特質的同時享有職業尊嚴。”肖詩堅表示。
同樣長期關注鄉村教師成長的還有左小蕾,她是中國銀河證券前首席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室原特約研究員。八年前,鄉村青年教師培訓計劃——“青椒特崗計劃”啟動,截至目前覆蓋了全國23個省、426個縣的10000多所學校,惠及160000余名鄉村教師,間接受益學生近700萬人,顯著提升了鄉村教育質量和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左小蕾深度參與了該計劃,在此次活動上,她分享了經驗與感悟?!疤嵘l村教育質量,創新教師培訓方式至關重要?!彼劦剑斍?,人才需求的轉變對傳統教育主體,尤其是老師提出了嚴峻挑戰,對此鄉村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培訓也要智能化。在教育數字化大背景下,她建議以大數據信息化技術對鄉村青年教師進行全方位、大規模培訓,“要涵蓋從基本素質到課堂教學的各方面。同時,整合平臺、企校及政府等各方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鄉村教師培訓的全面升級?!?/p>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敏洪在發言中,同樣強調了鄉村教師培訓的重要性?!班l村教師教學負擔重,接觸新知識的機會少,但他們卻承擔著大量孩子的教育任務?!庇崦艉橄MM一步提高鄉村教師薪酬,以吸引更多人留在鄉村教學,與此同時,“政府還要鼓勵青年回鄉創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將產業鏈轉移到鄉村,讓孩子與父母更好地團聚,共同成長。”
采寫:南都記者呂虹 發自北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