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出重磅規劃,這次來自大虹橋。
最近,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與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及周邊地區專項規劃》草案展開公示。
當前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總面積約151平方公里,而此次規劃總面積達約535平方公里,直接擴容3.5倍。
要打造新時代國際開放門戶樞紐發展示范區。
在樓市備受爭議的大虹橋,這次要起飛了?
大虹橋全面擴容,松江普陀都變"自家人"
原來大虹橋只有151平方公里,現在一口氣擴到535平方公里,相當于整個上海8.5%的面積都算大虹橋了。
松江、普陀這些以前不算的地方(比如佘山、桃浦)也包進來了。
原先是虹橋商務區,這下才成為了真正的“大虹橋”。
具體變化:
之前總面積約151平方公里的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包括虹橋主城片區及周邊的長寧區新涇鎮、程家橋街道,閔行區的新虹街道、華漕鎮、七寶鎮部分(0.3平方公里),青浦區的徐涇鎮、華新鎮部分(2.6平方公里),嘉定區的江橋鎮、真新街道部分(0.3平方公里)。
而從這次《規劃》草案的圖示上,總面積535平方公里的規劃區域,在151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又增加了:
虹橋鎮、古美路街道、梅隴鎮、七寶鎮、莘莊鎮、
九里亭街道、九亭鎮、新橋鎮、泗涇鎮、洞涇鎮、中山街道、佘山鎮、
夏陽街道、趙巷鎮、香花橋街道、重固鎮、 華新鎮、白鶴鎮、
安亭鎮、南翔鎮、真新街道、
桃浦鎮、真如鎮街道、長征鎮、
北新涇街道等街鎮的全部或者部分面積。
不難發現,這些增加的街鎮有的屬于普陀區、有的屬于松江區,
以往“大虹橋”這個“大家庭”,東、西、南、北分別屬于長寧、青浦、閔行、嘉定四個行政區,而這次意味著松江、普陀也從此成為“虹家人”
其中閔行、青浦為主力,長寧,嘉定,松江,普陀打配合。
以后這六個區要一起搞大事。
甚至我們想象力再大點,上海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虹橋區,也不好說。
不是簡單攤大餅
大虹橋擴容,不是簡單的“攤大餅”,也加了點新配方。
規劃里最關鍵的布局是"一核兩軸四片、五帶三濕八組團"。
一核就是虹橋樞紐核心區(機場+高鐵站+會展中心),聚焦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核心區打造國際級資源要素配置樞紐。
而“五帶”“三濕”,構成這片535平方公里規劃區域得天獨厚、獨一無二的資源稟賦,也是2500萬上海人無比珍惜的“綠水青山”。
打造濕地入城、藍綠繞城、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都市。
以后去虹橋不光是趕飛機,還能逛濕地公園、看國際賽事、讀頂尖大學——大虹橋要變成"全能選手"。
擴容后的大虹橋,包含:
2處城市副中心,包括虹橋主城副中心、莘莊主城副中心。
9處地區中心,包括南翔地區中心、華新地區中心、前灣地區中心、江橋地區中心、真北地區中心、趙巷地區中心、徐涇地區中心、 七寶地區中心、佘山地區中心。
總結來看,原來的核心就是虹橋樞紐那一圈,現在搞了個“一核兩軸四片、五帶三濕八組團”的布局。
核心區還是虹橋樞紐,但周圍新增了莘莊副中心(閔行)和9個地區中心(比如南翔、七寶、佘山)。
產業分工也更細。
對樓市有啥影響?
這次規劃,對大虹橋樓市和房價的直接利好暫時還看不到,但從長遠來看,提升了區域能級,加強了內外交流,肯定是利好。
尤其利好核心區,虹橋樞紐周邊地帶,寫字樓多、配套成熟,擴容后這里還是“門面”。
不過要注意的是虹橋辦公樓空置率不低。
至于新納入區域,比如南翔,桃浦,安亭,九亭等等,這些地方還是要看自身的實力和底色如何。
這些地方的開發商賣新房肯定能蹭一些概念,但對二手房買賣,實際影響不大。
大虹橋另外一個好消息是,從2025年上海重大工程布局來看,已經進入項目收獲期:
東軟上海科技中心(南虹橋)、網易上海國際文創科技園(趙巷)、美的集團第二總部(西虹橋)、軌道交通2號線西延伸(西虹橋)均于今年建成。
產業能級、交通便利程度再上一個臺階,加上安踏總部、西虹橋科創中心等竣工項目,大虹橋有望扭轉過去三年地產、商業行業頹勢。
大虹橋買房,還是要聚焦核心區。
從近期的成交來看,大虹橋部分次新房已經出現價格反彈,尤其是600萬總價以上的產品:
蟠龍天地一期,98平,3房2衛,2025年2月份780萬,2024年12月708萬;
萬科天空之城4期,110平,3房2衛,2025年2月808萬,2024年12月749萬;
西郊金茂府,91平,3房2衛,2025年2月660萬,2024年7月616萬;
對比房價最高點,已經回調不少,而核心區徐涇華漕的城市界面,商業,教育,交通配套都已經成熟。
最關鍵的是,這里房子房齡新,其中不乏品質小區。
經過多年開發,核心地段(如蟠龍路、徐盈路)可開發土地已有限。綜合來看,已經跌出了性價比。
不過,有一個風險點是,徐涇2026年面臨大量限售房解禁,疊加華漕前灣新房競爭,可能階段性供大于求。
大虹橋,一個外環外的地段,究竟靠什么吸引這么多人去買房?
并不是因為什么機場高鐵站。
其實根本的支撐其實來自基建的落地。
區域內2、10、17號線、13號線延伸、25號線,示范區線,機場聯絡線,以及嘉閔線,形成網狀結構。
要知道,在外環外和中環外,有這樣網狀結構地鐵的地段是非常稀缺的。
大虹橋是唯一一個在外環外有6條地鐵(輕軌)網狀布局的地方。
而且,華漕和徐涇的優質教育資源,也在不斷落位。
大虹橋還有一個比較稀缺的點:在上海有這么大一個連片開發,又能連接外圍資源的區域是非常少見的。
而從價格邏輯來講,當下在整個上海,600-700萬左右買品質次新三房,其實沒多少選擇。
還有重磅規劃,6條地鐵覆蓋,在整個上海,也只有大虹橋能做到了。
不過,大虹橋的大量新房供應導致缺乏稀缺邏輯。
大量的新房供應。這會長期壓制周邊二手房的價格。但這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新房在上線之前大力的宣傳會讓人們關注到這里。
新房對大虹橋來說是一個很矛盾的載體,它既分流了很多流量,也吸引了很多流量。
最后建議,在大虹橋買房,一定要靠地鐵,這是我用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經驗。
之前我在大虹橋賣過一套房,小區品質一流,樓層也好,但因為不靠地鐵,賣出也是花了不少功夫。
畢竟,地鐵才是郊區樓市里的硬通貨。
注:該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見解,不構成交易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