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戶外勞動者在河南鄭州金水區24小時“在線”愛心驛站首次掃碼登記后,即可在工作間隙刷臉進入驛站休息。
愛心驛站作為城市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保障戶外勞動者權益、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城市愛心驛站,能夠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隨著快遞、外賣等新業態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勞動者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長時間進行戶外作業,經常面臨“飲水難、熱飯難、休息難”等問題。各地通過愛心驛站的建設與運營,為戶外勞動者提供貼心服務,幫助其解決急難愁盼的“關鍵小事”。
戶外勞動者在享受這些服務的同時,能感受到城市管理的溫度,增加對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城市文化氛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愛心驛站還可成為社區居民參與公益活動的平臺,促進社區居民的互助合作。
當前,各地城市愛心驛站的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驛站配套設施不完善,難以滿足戶外勞動者的實際需求;一些驛站衛生狀況不佳、設施設備損壞,影響驛站的使用效果;還有一些驛站運營管理不夠規范,存在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
這就需要在建設中補齊短板,完善休息、飲水、應急藥品等配套設施,確保能夠滿足戶外勞動者的實際需求。在此基礎上,可根據實際情況,對驛站進行改造升級,擴大覆蓋面。例如,一些地方的愛心驛站在原有的便民服務功能上,新增24小時無人值守、人臉識別智能門禁系統、智能消防設備、遠程通話設備、語音提醒、感應電源、遠程開門、智能AED等智慧管理功能。通過這些舉措,提升服務質量,體現城市治理的精細化與人性化。同時,可通過加強鼓勵引導,提高城市驛站知曉率和使用率,讓更多戶外勞動者了解驛站、走進驛站,讓積極使用、維護驛站成為常態,讓驛站真正成為戶外勞動者的“溫馨港灣”。
此外,創新運營模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也是必要之舉。各地可積極探索與社會力量合作的新模式,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積極參與驛站的建設和運營。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以推動城市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和創新,還能促進城市管理者、企業和社會組織的有益互動,進而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格局,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
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僅體現在高樓大廈的林立、高端產業及人才的集聚,還體現在對普通勞動者的關愛與尊重。期待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讓越來越多的愛心驛站傳遞出城市溫暖與關懷,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戶外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子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