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熱衷于探尋那些具有延年益壽功效的“神奇食物”,卻往往忽視了那些價格實惠、隨手可得的“長壽食材”。特別是有一種優質食材家家都有,常常被我們忽視,很多人都沒吃夠。尤其是對于60歲以上的朋友們,勸你要多吃!
健康時報圖
60歲后,
多攝入植物蛋白顯著延壽
2025年4月,悉尼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在生命早期(5歲),多吃點動物蛋白和脂肪更有助于提高生存率。但是,在生命后期(60歲)則完全相反,多吃點植物蛋白(豆類、堅果和全谷物等)),少吃點脂肪,這樣才最有助于延長壽命。①
這項覆蓋101個國家、歷時近60年的研究表明,吃夠蛋白質對各個年齡段的人都很重要。總蛋白攝入不足與更高的死亡風險相關,而不同年齡段對動植物蛋白的需求明顯不一樣。
研究指出,蛋白質吃得少,各個年齡段的人死亡率都高。但是那些多吃植物蛋白的國家,人們活得久一些。
早期生命階段(5歲):多吃點肉和脂肪,有助于提高生存率。這表明,在生命的早期階段,動物蛋白對于促進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晚期生命階段(60歲):恰恰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多吃些植物蛋白(如豆類、堅果和全谷物等),同時少吃點脂肪,能夠更有效地延長壽命。也就是說,老年人應該多吃點植物蛋白來保持健康。
研究還指出,在日本沖繩、希臘伊卡利亞島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馬琳達等地,因其以植物蛋白為主的飲食習慣而聞名于世,并且這些地區的居民通常擁有較長的壽命。
因此,研究強調,對于60歲以上的人群來說,多吃植物蛋白才有利于延長壽命。
植物蛋白的營養被低估了
1. 多吃植物蛋白,能健康到老
2024年,研究人員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發表的研究顯示,那些中年時候多吃植物蛋白的人,到了晚年健康老化的幾率可能會提高46%。②
“健康老化”的定義是沒有11種主要慢性疾病(包括:癌癥、2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衰、腦卒中、腎衰竭、慢阻肺、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癥和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心理、認知或身體功能健康。
2. 多吃植物蛋白,能延緩衰老
2024年,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員們在《歐洲營養學雜志》上發表了的研究指出,多吃點植物蛋白能讓人老得慢一些。而且,用植物蛋白來代替動物蛋白,比如用全谷物代替紅肉或者家禽,或者用堅果代替紅肉或者加工肉,也能讓人老得慢一些。③
3. 多吃植物蛋白,能防心血管病
2024年,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的研究表明,多吃植物蛋白,有助于預防心血管病!④
數據顯示,與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攝入比例最低的人相比,比例最高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19%,冠心病風險降低27%。研究人員認為,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風險的降低,可能是由于植物蛋白替代紅肉和加工肉的緣故。植物蛋白的攝入通常伴隨大量的纖維、抗氧化維生素、礦物質和健康脂肪的攝入,這有助于改善心臟代謝風險因素,包括血脂和血壓以及炎癥生物標志物。
健康時報圖
大豆是植物蛋白的杰出代表
俗話說:大豆養人,常食長壽。大豆由于其營養價值很高,被稱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等。
鄭州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陳巧敏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指出,大豆是植物蛋白的杰出代表,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5%~40%,氨基酸組成較為合理,是名副其實的優質蛋白。大豆也素有“植物蛋白之王”的美譽。⑤
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在2024年發布的信息強調,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15~25克大豆或相當量的大豆制品。目前我國2/3以上的居民未達到推薦攝入量,應適當增加。
注冊營養師姜丹在書籍《全民營養公開課》中指出,日常也要經常吃大豆制品,如豆漿、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這些大豆制品不僅能提供優質蛋白,還富含其他多種重要營養素。⑥例如:
(1)豆腐、干豆腐、豆腐干、素雞等富含鈣,是僅次于奶類的膳食鈣的良好來源;
(2)豆豉、納豆、大豆醬等發酵大豆食品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2。
(3)豆漿雖然含鈣不多,但保留了大豆異黃酮、低聚糖、植物甾醇、膳食纖維和大豆皂苷等營養物質,是保留豆類營養最全面的一種大豆制品,特別值得推薦,尤其是不加糖的豆漿。
(4)大豆制品或多或少都含有大豆異黃酮,大豆異黃酮是一種植物雌激素,有益女性健康。
健康時報圖
這些都是豆制品謠言,
別再被騙!
雖然吃大豆和大豆制品對身體好處多多,但是關于它們的謠言也從未停歇。下面列出了一些大家經常聽到的謠言,千萬別信!
1. 痛風不能吃豆制品?錯
北京博愛醫院副主任營養師史文麗2024年在CCTV生活圈刊文指出,整粒的大豆嘌呤含量較高,但在制作成豆腐的過程中,可以去掉部分嘌呤。所以豆腐、豆制品的嘌呤含量并不高。
對于高尿酸血癥患者,痛風緩解期,也就是痛風患者不痛的階段,是可以適量吃豆腐的,注意每日攝入量不要超過100克。將豆腐、豆制品先焯水后再烹飪可以進一步降低其嘌呤含量。⑦
2. 腎結石不能吃豆制品?錯
史文麗醫生指出,腎結石患者是可以適量吃豆腐或豆制品的,雖然腎結石常見的成分是草酸鈣結石,但正常的鈣攝入量并不會增加患結石的風險,每天吃一拳頭大小的豆腐或豆制品,一般是沒有問題的。⑦
健康時報圖
3. 豆制品吃多了會致癌?錯
江西省九江醫院附屬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吳奇2025年在醫院微信公號刊文表示,異黃酮只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其作用力遠弱于人體自身產生的雌激素。實際上,大豆異黃酮對體內雌激素水平具有雙向調節作用:
當人體雌激素不足時,異黃酮可以與雌激素受體結合,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當雌激素水平過高時,大豆異黃酮又可以阻止雌激素與其受體的結合,從而抑制雌激素的作用。
這種雙向調節機制使得大豆異黃酮不僅不會致癌,反而可能對預防某些類型的癌癥有益。⑧
4. 兒童吃會性早熟?錯
吳奇醫生表示,目前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兒童食用豆制品會引起性早熟。大豆異黃酮在結構上和人體的雌激素有一定的類似作用,但在作用效率上差的可是十萬八千里。也就是說,大豆異黃酮=植物雌激素=類雌激素≠雌激素。而且,豆制品中植物雌激素的含量相對較少。
在保證飲食均衡的基礎上,適當多吃一些大豆,比如豆腐、豆漿這些,可以幫助孩子們的青春期發育得更健康,減少過早發育的情況發生。 ⑧
精選
文章
本文綜合自:
①Andrews, Caitlin J.,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national plant-based vs animal-based protein supplies and age-specific mortality in human population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1 (2025): 3431.
②Korat AVK, Shea MK, Jacques PF, et al. Dietary protein intake in midlife in relation to healthy aging – results from the prospective Nurses Health Study cohort. Am J Clin Nutr, January 17, 2024.
③Xu X, Hu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plant and animal protein and biological aging: findings from the UK Biobank. Eur J Nutr. 2024 Dec;63(8):3119-3132.
④Andrea J Glenn, Fenglei Wang, Anne-Julie Tessier, et al. Dietary plant-to-animal protein ratio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3 prospective cohor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4; 120 (6): 1373
⑤2025-03-24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這些被低估的"寶藏蛋白",你可能一直沒吃夠!》
⑥《全民營養公開課·健康管理》,姜丹 王興國 著,中國婦女出版社,ISBN:9787512719705。
⑦2024-05-16CCTV生活圈《【回復】這兩類人不能吃豆腐?營養專家的答案來了》
⑧2025-02-13九江醫院附屬醫院官微《健康 | 豆大點事!關于豆制品的這些說法都錯了!研究真相是……》
編輯:王楠
審稿:魯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