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加拿大“戴安·弗朗西斯專欄”網站4月21日文章,原題:中美之爭有一句非洲諺語適用于如今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大象打架,小草遭殃。”美國發起的對華關稅訛詐正在震動世界,并且這種震動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北京已經對此進行了一系列反制,如今全世界都在觀望誰會先眨眼。
在4月9日市場陷入混亂之后,美國政府有所退縮,將所謂的“對等關稅”針對大部分國家暫停3個月。但當這些關稅最終實施時,全球貿易將會大幅萎縮并重組。在那之前,市場持續動蕩,貿易展會被取消或延期,中間商匆忙尋找變通辦法,或者努力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中國已經表明堅定立場,并公開承諾要“奉陪到底”。
美國發起的對華關稅訛詐正在震動世界 圖為特朗普資料圖
那么問題來了,哪頭“大象”會贏呢?美國認為手中的牌比中國多,但它錯了。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同時還是一個頗具貿易影響力、擁有全球盟友網絡的強大對手。美政府的滑稽行為讓很多人意識到,相較于反復無常、變幻莫測且政策不連貫的華盛頓,中國是一個更值得合作的對象。如今的美國民眾正因關稅政策、股市暴跌以及迫在眉睫的通貨膨脹感到焦慮不安和憤怒。
中國對美國征收的高額關稅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美國也將因關稅遭受損失,因為一些合作伙伴和客戶正轉向中國,以開拓中國龐大的市場并利用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西班牙日前宣布計劃加強與中國的關系。法國總統馬克龍敦促歐洲企業停止在美國投資。歐盟今年夏天將派一個代表團前往北京。英國已不再是歐盟成員國,它正朝著重新融入歐洲大陸并與其他中等強國達成貿易協定的方向發展。
中國的另一張“王牌”是,它從美國進口的商品(主要是農產品和大宗商品)在其他地方很容易找到替代品,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則不然。這意味著,對于美國而言,與中國進行漫長且激烈貿易摩擦的風險更大。
紐約城市大學學者瑪爾塔·本戈亞表示:“美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更高,因為中國從其他地方獲取農產品比美國替換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要容易得多。例如,中國已經開始從巴西大量購買大豆,所以最終中國掌握著更多的主動權。”
美國消費者對政府發起的對華關稅訛詐并不買賬,美國的企業和零售商更是如此。大多數人擔心關稅可能帶來的通貨膨脹,許多零售商將無法把成本轉嫁給客戶。華爾街也對政府的魯莽行為以及對保護資本市場漠不關心的態度感到不滿。
此外,美國總統最近暗示美聯儲主席應該辭職,因為“他沒有降低利率”。一想到美聯儲受到攻擊、其主席是否將被解雇,市場就感到一陣寒意,因為美聯儲及其主席支撐著美元在全球的價值和影響力。
美國的科技從業者也很不開心。硅谷在中國有著大規模的制造業務和不斷增長的消費市場,與中國聯系緊密。自“解放日”以來,大批重要的美國企業家和組織紛紛前往中國。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美國政府決定對英偉達對華出口的H20芯片實施無限期出口管制后,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前往北京。
美國對英偉達的禁令來得突然且影響很大,不僅僅是因為它損害了美國半導體芯片領域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的核心利益。這一禁令表明了美政府的貿易政策是多么不可靠,如今,這一既定事實正迫使企業努力與這兩個大國都開展業務。
英國《金融時報》進一步說明了為什么科技界不得不同時扎根于中美兩個經濟體:“科技行業擔心,迫使芯片和電子制造業更多回流美國本土的努力,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阻礙像OpenAI、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公司發展,而這些公司正試圖在開發先進人工智能方面擊敗中國的競爭對手。”
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如今擾亂了從全球資本流動到供應鏈以及技術發展等方方面面。 這場美挑起的貿易摩擦誰會是贏家呢?沒有人。誰會是輸家呢?所有人——無論是“小草”還是“大象”。(作者戴安·弗朗西斯,王從譯)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以哈佛為首的高校之間的對抗近日愈演愈烈。
據英國《衛報》報道,美國哈佛大學所在的馬薩諸塞州州長希利(Maura Healey)周日公開指責特朗普,稱其對哈佛大學和其他學校的攻擊正在產生有害的連鎖反應,受影響的有研究實驗室、與高校有關聯的醫院等。
這位民主黨籍州長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面向全國》電視節目中批評道,哈佛大學受到的影響正在損害“美國的競爭力”,因為一些研究人員正在離開美國,到其他國家尋找機會。她說,在對科學和創新進行了數十年的投資之后,美國正在將知識資產拱手讓人。
談及針對高校的系列行動,希利表示:“這對患者不利,對科學不利,更對美國競爭力造成嚴重打擊。一個州不可能彌補聯邦資金削減帶來的損失。”
“我最近走訪了波士頓兒童醫院,那里收治著全國病情最嚴重的患兒。特朗普的行動直接導致波士頓兒童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經費削減,因為這些醫院是教學醫院系統的一部分,”她補充說,“對高校的經費削減引發重大連鎖反應,導致科學家和醫生被裁員,癌癥治療的臨床試驗被迫中止。”
希利稱,作為州長,她希望馬薩諸塞州和美國有個光明的未來,但“特朗普的所作所為實質上是在邀請中國等其他國家搶走我們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這太可怕了,尤其是考慮到他對經濟造成的破壞。我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以降低本州居民生活成本、削減稅收并建造更多的住房,而特朗普卻在讓我們所有人的生活變得更加昂貴和艱難”。
馬薩諸塞州州長希利 視頻截圖
去年10月7日加沙沖突爆發后,包括哈佛、哥倫比亞大學等知名高校校園爆發了抗議浪潮,抗議學生聲援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的戰爭行為。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后,開始“清算”被自由派聲音主導的美國高校,以削減聯邦經費施壓各高校“自我審查”。
而作為全美高校支持巴勒斯坦浪潮中的“抗議主力”,哥倫比亞大學最早被特朗普組建的“反猶太主義問題工作組”盯上。在被特別針對后,哥倫比亞大學做出“明顯讓步”。
哥倫比亞大學前校長博林格(Lee Bollinger)20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對學術機構的攻擊是對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權利的嚴重侵犯。
博林格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這是政府權力的武器化,可以說是一場“恐嚇運動”。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3日,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巴以沖突持續,親巴勒斯坦示威者在哈佛大學校園內設立抗議營地
本月早些時候,特朗普政府曾致函哈佛大學,要求該校進行廣泛的管理和領導層改革,制定“擇優錄取”的招生和聘用政策,并對其研究機構、教職員工和領導層的“觀點多元化”進行審查。期間,哈佛大學需要與特朗普政府共享所有招聘數據和錄取數據。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還要求哈佛禁止學生戴口罩。
在哈佛大學上周(4月14日)拒絕了上述“整改”要求后,特朗普政府當天宣布凍結向該校提供的約22億美元撥款和6000萬美元項目合同款項。
15日,特朗普再發出威脅,要取消哈佛大學的免稅資格,并要求該校道歉。特朗普政府表示,它之所以針對哈佛,是因為哈佛在打擊反猶太主義方面做得不夠。16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威脅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資質。
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非常憤怒,計劃再削減10億美元經費。
特朗普政府被指對哈佛大學非常憤怒,計劃再削減10億美元經費 資料圖
這場政府與頂尖學府的對峙近日出現了轉折。據《紐約時報》19日報道,美政府11日寫給哈佛大學的整改郵件其實“發錯了”,發出之前“未經授權”。白宮高級政策策略師梅·梅爾曼還“甩鍋”哈佛,稱后者收到郵件后未與政府相關部門核實。
對于這一說法,校方表示質疑,稱這封郵件由三名聯邦官員簽署,使用的是官方郵件模板,還是從一名高級聯邦官員的電子郵箱發出,“即便其中包含的要求很過分,但我們也沒有懷疑過它的嚴肅性或真實性。”
哈佛一發言人還在一份聲明中寫道,“即使假定政府現在希望撤回其一連串令人‘嘆為觀止’的侵擾性要求,其最近幾天的所作所為也表明,它確實就是想這么要求,行動勝于雄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