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在江北區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 熊 鵬攝
民營企業滿意度測評連續4年保持重慶市第一,營商環境便利度測評連續3年位居重慶市第一,上市企業數量和市值連續多年穩居重慶市首位……作為重慶市主城核心區,江北區近年來將“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作為“一號改革工程”,連續4年把“開年第一會”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持續迭代升級各項措施,吸引經營主體投資江北、建設江北、扎根江北。
數據顯示,2024年,江北區新增經營主體2.96萬戶,總量突破14萬戶。江北區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屈亞軍說,當前,江北區正著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迭代升級版,讓江北區成為“成就企業、創造財富”的高地、“政務便捷、辦事無憂”的高地、“要素集聚、保障給力”的高地。
激發創新活力
走進江北區政務服務中心,數十個綜合服務窗口井然有序,工作人員熱情地為群眾辦理相關業務。“過去要跑幾個窗口才能辦好的事情,如今一個窗口就能辦好,方便又快捷。”正在現場辦理業務的劉斌說。
江北區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李欣告訴記者,江北區在重慶市率先實施政務服務“一窗綜辦”改革,實現了30多個部門的99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綜合服務”。經過改革,江北區政務服務中心的窗口數量縮減了34.7%,窗口更少、效率更高,辦理時限和跑動次數進一步減少,政務服務好評率達到99.99%。
江北區是西部金融高地,全區聚集各類金融機構近500家,其中區域性以上金融總部99家。為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江北區聯合重慶市司法局在全市首創西部金融法律服務中心,打造集業務融合、一站通辦、數字賦能、靠前服務等于一體的金融法律服務平臺。
“西部金融法律服務中心整合了公共法律服務、訴訟、執行、檢察、警務等多方資源,為金融機構和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江北區司法局副局長楊文說,該中心的設立不僅實現了法律服務資源的集聚融合,還建立了金融風險聯席會議機制、訴調對接機制、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等新機制、新模式。截至目前,西部金融法律服務中心累計辦理案例超24萬件,涉案金額270多億元。
一系列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之舉,不斷激發江北區的市場活力。該區創新建立了“百千萬”聯系服務經營主體全覆蓋機制,由區領導聯系超100家重點企業、行業主管部門服務超1000家“四上”企業,街鎮園區基層干部服務10余萬戶經營主體。該機制運行以來,江北區累計解決企業訴求1.9萬件,辦結率在98%以上。
提升服務質效
數字化是江北區營商環境建設的關鍵舉措。近年來,當地聚力打造“數字重慶”先行區,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技術深度應用、數據要素價值共創共享,通過數字化創新提升政務服務質效,讓城市治理更高效、更精準。
在江北區,通過手機登錄“渝快辦”,許多事項都可實現“一網通辦”“一件事一次辦”。“立足數據共享,我們統籌多個部門進行辦事流程再造,86.2%事項實現網上可辦,70多個集成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李欣說。
為破解跨區域辦稅“多地跑、往返跑”問題,江北區稅務局加快推進智慧稅務建設,依托電子稅務局和征納互動平臺,運用遠程身份核驗、音視頻交互、屏幕共享等技術,實現資料線上流轉、信息高效共享、跨區域協同辦稅,推動辦稅繳費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轉變。江北區稅務局總經濟師楊敬說,如今在江北區,96%的稅費事項和99%的納稅申報可“網上辦”“掌上辦”,公眾足不出戶即可辦稅繳費。
數字賦能,江北區“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走深走實。作為全國首批完整社區建設試點,江北區觀音橋街道渝北社區開發上線了“智慧地圖”,圍繞“宜居、宜學、宜養、宜業、宜游”五大核心場景,上架200多項高頻事項,居民只要通過手機登錄專區就可以輕松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務,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精準解決難題
近年來,江北區聚焦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創新環境、要素保障環境等多個方面,先后推出打造最優營商環境10條、20條措施,配套制定實施細則150多項,持續推動營商環境迭代升級、整體提升。
走進江北區觀音橋街道,高樓林立,商業繁榮。這里集聚經營主體3.5萬家,43棟商務樓宇中有11棟是產值過億元的樓宇。為更好服務經營主體,當地升級推出“一橫一縱”服務機制。“橫向上為沿街鋪面及底商配備服務專員,縱向上整合網格員、樓宇運營商等力量設立43個樓宇服務小組,實現轄區服務經營主體全覆蓋。”觀音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萌萌說,去年街道走訪經營主體3萬余次,協調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超2000件。
重慶港城工業園區是江北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入駐企業近1000家。為打通惠企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江北區在園區內設立政務服務專區,梳理出50多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下沉到園區,推動“園區事園區辦”。同時,港城工業園區管委會將園區劃分為4個網格,由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擔任網格長,建立網格化服務工作機制,進一步提升企業服務的效率和精準性。
“去年以來,為助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園區會同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組成融資專項工作小組,對有資金需求的企業逐一走訪,幫助多家企業解決融資需求超3000萬元。”港城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鄒宇說。(經濟日報記者 吳陸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經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