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苗正卿
頭圖 | 電影《蜂鳥計劃》
“大家看,在這個游戲場景中,左邊的iPhone機身溫度是45度,而我們這次發布的新品把溫度控制在了42度。”
以上這段發言,對于任何一個看過國內手機廠商發布會的觀眾來說,都不會陌生。在少則五六頁,多則十幾頁PPT的比較后,總感覺下一秒臺上的人嘴里會蹦出一句“聽懂掌聲”。
不過,這種田忌賽馬式的對比法,已經算是上個版本的敘事手段了,現在各家的最新版本是“擁抱蘋果”。
比如4月21日晚間,vivo發布的旗艦機型X200 Ultra、X200s。簡單來說,這兩款手機依舊保持著X系列在影像上的高水準,至于其他方面的升級則略顯中規中矩。
但值得重點說下的是,vivo這次在X200s上推出了“雙機流轉”功能。
用一句話概括這項功能:如果你同時擁有vivo和iPhone,那么你可以在vivo上看到iPhone的來電通知、短信,或者用vivo去查找iPhone。而在后續的OTA升級中,甚至可以直接用vivo的手機去接聽iPhone的電話。
不僅僅是手機,vivo X200s還兼容AirPods——不是簡單地連接或者觸控操作,而是可以在vivo X200s使用蘋果引以為傲的“空間音頻”功能。
這玩法,當年的喬布斯可能都想不出來。
實際上,在擁抱蘋果這件事,國內安卓廠商自去年開始便逐漸達成共識,vivo甚至算做得晚的。
那么過去手機廠商心心念念的“生態閉環”,怎么突然就完成轉向了呢?
你的下一臺iPhone,何必是蘋果?
其實要說擁抱iPhone,最激進的廠商當屬OPPO。
在去年9月,OPPO在蘋果App Store上架了一款名為“0+互聯”的APP,最早的官方標注是“跨系統的免流量傳輸工具”,聽起來有點像是方便用戶換機、進行數據遷移時的工具。
但隨著ColorOS 15操作系統的推出,用戶才發現OPPO還在這項應用里加入了“一碰傳”的功能,可以實現與iPhone在文件、視頻、圖片的互傳。
一個比較有趣的點是,OPPO不僅支持iPhone的Live Photo,而且還可以在iPhone上對OPPO拍攝的Live Photo進行二次編輯。
另一邊,小米也沒有閑著。
在“O+互聯”上線的一個月后,2024年10月,小米在新品發布會上宣布,在澎湃OS 2.0系統上,小米手機可通過“小米互聯服務”與iPhone、iPad、Mac之間實現文件互傳,同時支持在小米的設備上查看Keynote、Pages等蘋果專屬格式的文檔。
更夸張的是,Mac端上“小米互聯”還有一項名為“妙享桌面”的功能,也就是將小米手機在Mac上進行鏡像投屏與操控。
可以說,在融合iOS/MacOS的路上,國內手機廠商各自都摸索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路徑。
那么問題來了,安卓和iOS陣營割裂了十余年,這些應用為什么以前沒有出現?是技術所限嗎?
先說結論,上述提到的各項功能在原理上都不算難。
比如在Mac上操作手機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通過Scrcpy(一個開源的命令行工具)來進行設備的遠程操控,這在行業內早已被廣泛運用,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是在“屏幕內容獲取——屏幕內容顯示——輸入事件處理”這條線路上的網絡延遲問題。
當然,對于在通信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的安卓廠商來說,也算不上多大挑戰。
因此,與iOS/MacOS之間的互聯,不是難與不難的問題,而是手機廠商想不想做的問題。
如果兼容蘋果生態,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能夠快速吸引那些“安卓/蘋果”雙持的用戶。
但與此同時,自身的敘事邏輯又可能陷入前后矛盾的局面。
就像過去安卓廠商非常重視開發OS/UI的原因在于,它能夠在手機和IoT設備之間,建立一條“保障用戶體驗一致性”的話術,可如果兼容蘋果生態,用戶體驗一致性好像又不重要了,怎么看都有些擰巴。
即便如此,當下的安卓陣營,還是不得不去兼容蘋果。
“溫水煮青蛙”戰法
回顧過去一年的智能手機行業,會發現中國大陸市場呈現出了一種非常詭異的競爭格局。
根據市調機構IDC的統計數據,2024年,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前五的廠商分別是:
vivo:市場份額為17.2%,出貨量同比增長10.3%。
華為:市場份額為16.6%,同比增長50.1%
蘋果:市場份額為15.6%,同比下降5.4%
榮耀:市場份額為14.9,同比下降8.1%
OPPO:市場份額為14.8%,同比下降6.4%
可以看到,頭部廠商之間在市場占有率上完全沒有拉開身位,這在過去的手機行業中從未出現過。
能直接反映出的兩個問題是,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完全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與此同時,廠商之間已經很難再完成大范圍的“用戶心智搶占”。
那有沒有比較特殊的用戶群體呢?對于安卓廠商來說,“安卓/蘋果雙持”的用戶絕對算一個,這部分群體的用戶畫像有幾個共性特征:
智能手機的重度用戶,對功能互補有一定需求
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場景有兩個或多個
對封閉系統不存在,或較少存在路徑依賴
對于這部分人群的數量,目前并沒有較為權威的機構做出過統計,但《什么值得買》APP曾做過調研,結果顯示在2023年有18%的智能手機用戶選擇“雙持”。
盡管這一數據并沒有明確區分是安卓與蘋果的雙持,還是安卓陣營內不同品牌的雙持,但還是能夠粗略地推斷出在國內市場“雙持”用戶群體的規模仍并不小。
因此,在智能手機這個存量市場中,這部分群體的歸屬,很可能就是未來競爭的勝負手。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在實現對蘋果生態的兼容后,也不是沒有可能去占領蘋果用戶的心智。
實際上,自去年安卓陣營陸續“兼容蘋果”以來,各廠商都采取了一種非常溫和的策略,比如摒棄了過去對iPhone的拉踩,轉而突出自家系統對蘋果生態的互聯互通。
在執行層面,也沒有想著一股腦地完成適配工作,而是先實現文件互傳,然后再逐步開發跨平臺的功能性操作,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減少用戶的抵觸心理。
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的戰法,或許會在存量市場中挖出新的增長點。
本文來自虎嗅,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68413.html?f=wyxw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