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蘭州大學:被低估的學術重鎮
說起蘭州大學,很多人覺得它是一所“沒落”的985高校。大家對蘭大的評價一邊倒,認為它是985高校中的“守門員”,是全國最委屈的大學,甚至傳言蘭大老師都被南方某些大學拿著小馬扎在門口堵著挖走,感覺蘭大老師都快走光了,給人一種蘭大這幾年江河日下的印象。但實際上,大家真的不夠了解蘭大,而蘭大對于這些評論也從未出來辯駁過。
蘭大在中國大學中,絕對是“掃地僧”般的存在。蘭大的基礎學科實力強勁,數學、物理、生態學、生物、草學等專業都堪稱硬核。就拿蘭大物理來說,在全國985高校中,很難有學校敢說自己的物理比蘭大好。蘭大物理的原子核物理方向幾乎能比肩清北,在中科大面前也不遜色。看看蘭大物理走出的人才就知道其底蘊,像段一士、李思淵、錢伯初,都是頂尖級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在70年代去蘭大,聽蘭大老師介紹研究時,都對蘭大物理稱贊有加,認為其基礎扎實。如今很多熱門專業,如工科電子信息等,追根溯源都離不開物理。
再看蘭大的生態學,即便有老師被挖走,蘭大也秉持著“你來我歡迎,廣納天下英才;你走我不留”的原則。蘭大專注于學科研究,認為留下不符合其氣質的人并無意義。蘭大追求低調、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堅信“蘭大雖瘦,必肥華夏”,這是一種深厚的家國情懷。
蘭大的草學更是全國頂尖,學科評估為A+,排名全國第一。很多人覺得草學是冷門專業,實則不然。蘭大草學本科培養的是國內乃至國際頂尖的草學學者、專家和科研工作人員。草學不僅學術前景廣闊,賺錢能力也不容小覷。如今各地城市發展,市政建設、高爾夫球場和足球場的鋪設等,對草的需求極為廣泛。全國為數不多的兩位草學院士——任繼周和南志標,都在蘭大,這足以證明蘭大草學師資力量之強。
蘭大這些年在科研成果方面表現出色,獲得了眾多全國自然科學獎和全國科技進步獎。蘭大的組建歷史可追溯到1908年清末,其前身是甘肅法政學堂,歷經多次更名和發展。1949年解放后,國家對蘭大進行接管,并對其學科進行了分拆。蘭大的俄語給了吉林大學,英語給了西北大學,經濟給了甘肅經濟學院,歷史給了甘肅師范,中文給了蘭州藝術學院,化工給了西北工學院,水利給了西北農學院,蘭大由此成為一所純粹的理科院校。
這種分拆是基于當時的統籌安排。建國初期,諸多大型項目尤其是國防類項目,考慮到國際形勢,選址在相對安全的西北蘭州。那時,全國各高校頂級的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的學者、教授紛紛來到蘭大,如南開大學物理系承建制遷入,中科院蘭州分院的科學技術大學并入,還有草原生態研究所也融入其中。這些都奠定了蘭大的學科基礎,形成了穩健扎實的學風。
蘭大的專業特點是好專業不熱門,熱門專業相對沒那么突出。因為蘭大深知自身定位,專注于基礎學科研究。網上流傳蘭大研究生數量超過本科生,其實在研究型大學中,這是常見現象,像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北航、復旦、上交等高校皆是如此,這恰恰體現了蘭大實實在在做研究的風格。其學科雖不熱門,但都是基礎學科,是所有學科發展的根基。
蘭大之所以沒那么“火”,一方面是學科優勢的專業不熱門,熱門學科又并非其強項;另一方面,蘭大地處西北蘭州,很多人覺得蘭州偏遠,有“西域”之感。然而,蘭大絕對是一所性價比極高、值得選擇的學校。校園環境并沒有因為地處偏遠就很差,而且在蘭大真的能學到東西,學校有優秀的師資和良好的學風。蘭大的保研比例也很高,比如蘭大物理專業的學生,深受清北、中科院以及國外高校的青睞。
《自然》雜志在全國評選的13個優秀學校中,蘭大排名第六。蘭大深知自身地理位置的短板,非常歡迎優秀同學報考,在這里,蘭大不會辜負學生四年的追求,會助力學生走向更高的平臺。蘭大的錄取分數線在各省大概600 - 620分,這個分數可能上不了好的211,但卻能進入如此硬核的985高校。蘭大并非如網上所評那般,它是極為硬核、實力雄厚的高校,恰似西北硬漢,平常低調,一出手便驚艷天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