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網絡的迅猛發展,手機數字化閱讀猛烈沖擊著紙質閱讀,尤其是整本書閱讀受到日益嚴峻的挑戰,這種態勢必須改變。閱讀關系到個人成長,也關系到國家、民族的發展,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是教育的使命擔當。而班級共讀是落實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重要抓手,能促使學生去發現書籍的奧秘、發散思維、啟迪智慧。那么,如何有效開展班級共讀活動呢?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湘府英才小學 段小華
作為五年級的語文老師,我發現學生越來越愛刷手機,一個學期能完整讀完5本課外書的學生屈指可數。這學期,我帶著學生玩轉班級共讀,讓不少學生愛上了閱讀。
一、選書有訣竅
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先要讓學生對書產生興趣。我把《綠野仙蹤》《草房子》等書包上報紙,貼上“魔法冒險”“童年故事”等標簽,和學生一起玩“猜書游戲”。每天一位同學抽一本書讀前5頁,再采用舉手投票的方式選出最想繼續讀的一本書。通過這個方式,同學們對小豆豆很感興趣,于是我們共讀的第一本書就是《窗邊的小豆豆》。
二、讀書不枯燥
興趣有了,還要解決“讀不動”的問題。我把整本書拆成21天的挑戰任務,每天讀15頁就能在閱讀地圖上前進一步。讀到關鍵章節,可以解鎖“知識問答”“畫人物頭像”等小任務。集滿21個印章能兌換“免寫作業卡”,大大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共讀有妙招
只讀還不夠,還要讓學生主動思考。讀《西游記》的時候,我們先觀看了《西游記》的視頻,隨后我請感興趣的同學上臺表演剛才看過的情節,學生們笑作一團,對于書籍的內容也更加感興趣了。另外,每次閱讀,我都會提有趣的問題。讀《三國演義》時,我問學生:“如果關羽有微信,過五關斬六將時會發什么朋友圈?”讀《城南舊事》時,我讓學生帶上全家福:“找找你和小英子的三個共同點。”這些問題都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學生們都搶著發言。
四、成果展示會
讀完書要給學生“秀”的機會。我們舉辦過“書本展覽會”,讀完《水滸傳》,有同學用積木搭了梁山泊;讀了《海底兩萬里》,有同學用塑料袋做潛水艇;最厲害的是,有同學讀了《紅樓夢》,竟畫出了大觀園。我們開展過“角色辯論賽”,學生們辯論曹操是好是壞?唇槍舌劍,很是精彩。我們進行過“故事續寫大賽”,學生對小豆豆長大后的樣子進行創編……
其實,只要用對方法,每個學生都能愛上讀書。
@河南省扶溝縣實驗小學 周鳳麗
近年來,我帶領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共讀中我整合教育資源,通過開展多樣活動讓共讀變得有聲有色。
好書推薦,多樣激趣讓共讀啟航
在整本書閱讀之前,我會精心為學生準備一節導讀課。導讀課上,我通過讓學生猜書名、猜目錄;現場共讀片段,對比閱讀;任務驅動、制定計劃等環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同時,預留一周時間,讓學生們為新書閱讀做準備。
親子共讀,現場展示為共讀領航
為了推進班級親子共讀,我邀請班里堅持閱讀的同學家長來介紹親子共讀經驗,并由家長帶領全班學生一起共讀,讀完家長與學生們互動,解答家庭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每次請兩位家長,家長常常會給孩子們分享一些小禮物,親子共讀成為大家期待的活動。
線上閱讀,輪流主持促共讀續航
每周五晚上七點,我們堅持開展線上閱讀活動,全班同學輪流當主持人。主持人負責引領讀、共讀、提問互動、總結,還有學生通過寫美篇作記錄。大家分工明確,各盡其職,提前做準備。上學年,我們開展了線上共讀活動17期,共讀了三本書。
學科融合,成果物化使共讀抵航
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我會聯合美術老師進行跨學科閱讀整合,通過讓學生制作讀書標簽、讀書卡、讀書海報等,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學生們把自己親手制作的書簽贈予老師或同學,以此增進友誼。
多樣活動促進了班級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讓閱讀變得系統化、趣味化、常態化,課本中學到的閱讀策略也在共讀中得以運用和強化。隨著班里學生陸續有作品發表,他們越發覺得閱讀是成長中的必需品。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來源丨德育報
編輯丨智庫君
版權說明丨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