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綠茶
2025年頭三個月,因為想搞清楚“磁縣北朝墓群”之東魏和北齊的皇家墓葬歷史,讀了不少與東魏北齊相關的書籍,雖然東魏只有十六年(534年—550年),北齊只有二十七年(550年—577年),兩個王朝加起來才四十三年,但歷經一千四五百年的時光流變,這個“坑”可謂深不見底。
今天就來分享東魏、北齊四十三年間的一些故事吧。首先,梳理一下近期讀過的“北朝之書”。
《魏書》 北齊魏收撰,二十四史之一,記載從北魏道武帝建國(386年),至東魏禪代(550年)共一百六十四年歷史。全書一百三十卷,其中本紀十二卷,列傳九十八卷,志二十卷。天保二年(551年),北齊文宣帝高洋命中書令兼著作郎魏收編寫魏史,天保五年(554年)完成。
《魏書》在后世一直爭議很大,被稱為“穢史”。魏收此人品格有失,既是才華橫溢的文人,又是趨炎附勢的官宦。他借修史酬恩抱怨,凡自己祖先姻親,“多列史傳”“飾以美言”,對北齊高歡家族更是極力歌功,甚至收受爾朱家族賄賂,對爾朱榮屠殺北魏士族兩千余人的“河陰之變”塑造為“定亂功臣”。
盡管如此,《魏書》的貢獻仍不容忽視,它是記錄北魏王朝史最詳盡的資料。唐代李延壽編纂的《北史》,其中北魏部分基本節錄自《魏書》。其首創的《官氏志》《釋老志》為后世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制度、民族關系、宗教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也因此,清人趙翼在其《廿二史札記》中言:“收之書穢,然無收書,則魏事湮矣?!?/p>
《北史》 唐李延壽撰,二十四史之一。記載從北魏道武帝建國(386年),到隋恭帝義寧二年(618年),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隋共二百三十三年的歷史。全書共一百卷,包括本紀十二卷、列傳八十八卷。
李延壽和父親李大師的治史經歷有點像太史公司馬遷和父親司馬談,都是父親立志修史,未能完成遺愿,子承父志。李延壽官位不顯,主要承擔唐朝官方修史工作,先后參與了《隋書》《五代史志》《晉書》《太宗政典》等的編撰。并歷時三十年,獨立完成《南史》《北史》。
李延壽的《南史》《北史》因史料剪裁得當、敘事連貫而為后世所重,司馬光曾評價為 “近世之佳史”,歐陽修也對其大加贊賞,并在其編撰的《新唐書》評價“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遠甚”。《南史》《北史》為研究南北朝歷史提供了豐富、系統的史料,有重要的史學價值。
《北齊書》 唐李百藥撰,二十四史之一。上起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東魏建立,中經武定八年(550年)魏齊禪代,為北齊天保元年,截至承光元年(577年)北齊為北周滅亡。全書共五十卷,有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
李百藥也是史學家族出身,其父李德林歷經齊、周、隋三朝,在北齊時就參與國史的編寫,完成《齊書》二十七卷,入隋后擴充為三十八卷。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設梁、陳、齊、周、隋五朝史編修機構,命李百藥寫北齊史。他在父親《齊書》的基礎上,并參考王劭的《齊志》等,于貞觀十年(636年)完成《北齊書》。
《北齊書》到北宋時李百藥原文僅剩十七卷,其余為后人根據《北史》和其他史志補全。李百藥對北齊君主的權謀、野心、昏庸、殘暴,都有挺不客氣的描寫,盡顯其“以霸代王” 的特性。唐代史家劉知幾在《史通》中則說《北齊書》過度渲染北齊君主的荒淫暴虐,有失公允。殘缺的《北齊書》盡管不全,尤其是后世補修導致有些史實自相矛盾,但總體來說,這是一部“文史兼修”的典范,是研究北朝歷史的核心文獻。
《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王怡辰著。東魏北齊兩個小朝代,疆域僅限華北,國祚短短四十三年,但卻是從北魏到隋,鮮卑化過渡到漢化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漢化、士族化、私有化的風氣,與胡化、反階級、半農半牧的部落習俗有著強烈的沖突,并且在沖突中慢慢形成新形態的機制,進而過渡為隋唐制度。本書深入還原當時的政治權力與利益真相,厘清長久以來受到胡漢沖突觀念而曲解的真實現象。從高氏的崛起到東魏的四大派系、到北齊前期的軍政分治、再到后期的恩佞政治,持續的政爭最終導致北齊滅亡。
《兩魏周齊戰爭中的河東》 宋杰著。兩魏周齊,持續爭端,戰爭不斷,你進我退,此起彼伏,最終以北周滅北齊告終。
東魏與西魏(534年—550年)時期,先后有沙苑之戰(537年)、河橋之戰(538年)、邙山之戰(543年)、玉璧之戰(546年)等主要戰役;北齊與北周(550年—577年)時期,先后有邙山之戰(564年)、河陰之戰(575年)、平陽之戰(576年)、鄴城之戰(577年)等主要戰役。最終,在577年的晉陽之戰和信都之戰后,北周平定北齊。
戰爭的核心目的,均圍繞河東要地,河東可謂是“一身系天下之安?!薄1緯ㄟ^對河東地區的全面考察和戰爭史料的細致梳理,深度呈現了兩魏周齊爭霸中的 “河東地理樞紐”,對認識兩魏周齊的歷史、軍事、地理等方面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磁縣北朝墓群出土碑志集釋》 馬忠理、馮小紅、崔冠華編?!按趴h北朝墓群”為東魏北齊皇室和貴族墓葬,有134座。這些墓穴遭遇多次偷盜,文物流失,墓志流出。本書收錄碑志八十六方,據編者考證,均出土于“磁縣北朝墓群”,其中多數為盜墓所出,有部分系考古挖掘而得。
八十六位志主中,只有二十八位在正史中有傳、附傳或簡記,尤其珍貴的是,有二十六方北朝女性墓志,其中只有高歡妻閭氏茹茹公主和韓智輝在《北史》中有簡傳,其他二十四位女性,這方墓志就是留給我們的全部信息。
編者對每方墓志的詮釋由題解、拓片、錄文和注釋組成,提供清晰的史學與文學信息,為我們了解北朝墓群提供了權威的學術標準。
《彼美淑令:北朝女性的個體生命史》 羅新主編。過去二十年間,羅新和比他年輕一輩的學者在解讀墓志時,驚喜地發現有很多北朝女性墓志,她們被遺忘了多年,所幸,這些墓志給了她們重生的機會,借由學者們的研究,重新被我們看到。她們來自不同社會階層,有著不一樣的人生際遇。羅新老師說,中國古代女性是被制度性排除在歷史之外的。
該書收錄了十一篇文章,既有元氏皇族公主,也有貴族女子,還有蠻族領袖之女,以及比丘尼,甚至還有北方柔然的茹茹公主。她們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卻幾乎不見于歷史,她們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她們的故事值不值得被講述?這本書,打撈這些遙遠的北朝女性,努力講出她們的故事,以及她們在歷史洪流中的曼妙身姿。
此外,我近期還讀過或在讀南北朝時期其他著作,對進一步認識東魏、北齊也有著重要的參考。有羅新的《漫長的余生》,李憑的《北魏平城時代》,李貞德的《公主之死》,侯旭東的《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毛漢光的《中國中古政治史論》《中國中古社會史論》,黃永年的《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呂春盛的《華麗的貴族時代:魏晉南北朝史》,王壯弘、馬成名的《六朝墓志檢要》……隨著閱讀的展開,“坑”也越來越深,要讀的書越來越多,且緩慢讀之。
這是六根推送的第3615篇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