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果實二年三熟栽培技術
云南省重大科技專項計劃“干熱河谷區生態修復及綠色發展模式關鍵技術研究”( 202302AE090023 )項目資助;云南省職工創新基金“余甘子藥食優良種質發掘及應用”( 2015G30 )項目資助。
張 煒等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 )亦稱滇橄欖、油甘、庵摩勒、庵婆羅、望果、米含等,灌木或喬木.其果實藥食同源,作為藥源,在?滇南本草??本草綱目??藏藥標準?和?中國藥典?中均有收錄,富含沒食子酸和維生素 C ,具有清熱利咽、潤肺化痰、健胃消食、抗衰老、抗腫瘤、抗菌消炎、抗氧化及降血壓等功效;作為水果其風味獨特,富含糖、酸、礦物元素,初食酸澀,良久乃甘,故名“余甘子”,在我國南方水果市場和全國奶茶等快消品市場中具有重要地位,栽培利用歷史悠久 .隨著儲藏保鮮、留樹保鮮技術進步及良種應用,余甘子鮮果周年供給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但儲藏保鮮投資大、成本高,產品應用場景有限;留樹保鮮落果損失率達 20%~80% (損失率與留存時間正相關);良種無法實現周年供給.研究余甘子果實反季節栽培技術,實現鮮果全年供給、增加栽培效益,逐漸成為學者和種植戶的共識.余甘子對熱帶、亞熱帶干熱河谷區生態環境的適應性極強,在生長過程中突遇極端干旱、病蟲危害、人為脅迫等因素導致落枝、落葉或落果,具備生長條件后仍然能夠正常再次開花結實 .根據余甘子的這一生物學特性,我們于 2015 年始開展了余甘子反季果栽培技術研究,創新集成二年三熟栽培技術,于2023 年 8 月 獲 國 家 發 明 專 利 授 權 (授 權 公 告 號:CN113767807B )。
1 栽培技術
11 地塊選擇
選擇海 拔 1200 m 以 下、 ≥10 ℃ 年 有 效 積 溫4500℃ 以上、年最低氣溫 3℃ 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13℃ 以上、具灌溉條件、生長健壯、處于盛果期的余甘子林地.適合的栽培地氣候、灌溉條件,能夠實現余甘子冬季不落葉,以保證冬季能夠生產反季果。
12 品種選擇
選擇果實成熟期 9 月上旬前的早熟或中熟品種,包括但不僅限于‘保山 2 號’‘保山 3 號’‘高黎貢山’余甘子.果實生長期越短( ≤100d )的品種越適宜。
13 一熟果生產與適時采收
按照余甘子常規栽培技術 ,加強待處理植株土壤、肥料、水分、花果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果實成熟后,及時在 9 月上旬前完成采收,為二次果生產提供時間保障。
14 脅迫樹體休眠
果實采收結束后,及時脅迫樹體休眠.具體措施包括:葉面噴霧 5%~7% 尿素溶液 1 次;5~7d 后,再葉面噴霧 6~8 波美度石硫合劑 1 次,強迫栽培植株休眠,促使 養 分 快 速 回 流 樹 體, 5~8d 后 開 始 落 枝、落葉。
15 二熟果生產
當落枝、落葉率達 85% 以上時開展整形修剪,提高雌花比例、坐果率及優質果率.修剪可刺激余甘子再次萌芽開花,于盛花期噴霧 03%~05% 的磷酸二氫鉀、03% 硼肥和 01% 尿素混合液,連續 3 次,每次間隔期 7d ,加強土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次年 3-4 月果實成熟后及時采收。
16 三熟果養樹生產
二熟果采收后,土、肥、水、樹體管理及病蟲害防治,保證三熟果正常生產,促進恢復樹勢,為下一輪的“二年三熟”筑牢樹體基礎。
2 生產案例及成效
21 果實產量
于 2020 年初,在云南省隆陽區潞江鎮叢崗村榿木洼保山市林業和草原技術推廣站余甘子豐產栽培試驗示范基地(106hm2 ,地理坐標為北緯 25°11′28" 、東經 98°49′54" ,海拔 1100m 、年平均氣溫 204℃ ),選擇 2008 年種植、株行距 4m×5m ‘高黎貢山’余甘子 66 株, 0267hm2 (4 畝),每連續分布 11 株為 1 個處理、共 6 處理 3 重復,對照開展二年三熟生產試驗,果實成熟期采收實測產量. 2020-2023 年 4 年間,共開展了 2 輪二年三熟生產與常規生產(一年一熟)對照試驗,測產結果詳見表 1 .由表 1 知:4 年間,常規生產余甘子果實產量 10109kg / 667m2 、年平均果實產量252725kg/ 667m2 ,二 年 三 熟 生 產 余 甘 子 果 實 產 量13284kg/ 667m2 、年平均果實產量 332100kg/ 667m2 ;二年 三 熟 生 產 較 常 規 生 產 果 實 產 量 平 均 增 加79375kg/ 667m2 、增幅 314% 。
表 1 余甘子果實一年一熟與二年三熟產量對照表單位:kg/ 667m 2
22 經濟效益
根據 2020-2023 年余甘子果實采收時市場價格,統計 4 年間試驗植株果實銷售額(表 2 ).由表 2知:4 年間,常規生產余甘子農業產值 50018 元/ 667m2 、年平均產值 125045 元/ 667m2 ,二年三熟生產余甘子 農 業 產 值 83 172 元/ 667 m2 、年 平 均 產 值207930 元/ 667m2 ;二年三熟生產比常規生產農業產值年均增加 82885 元/ 667m2 、增幅 663% 。
表 2 余甘子果實一年一熟與二年三熟經濟效益對照表單位:元/ 667m 2
3 小結
余甘子對熱帶、亞熱帶干熱河谷區生態環境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選擇低海拔、高積溫(海拔 1200m 以下、 ≥10 ℃ 年有效積溫 4500 ℃ 以上、年最低氣溫3℃ 以上)地塊,集約化栽培條件下,余甘子表現為常綠樹特征,是實現余甘子果實二年三熟栽培生產反季果的前提條件。
集約化試驗栽培條件下,余甘子二年三熟生產較常規一年一熟生產,年平均果實產量增加 7937kg / 667m2 、增 幅 314% ,產 值 增 加 8 2885 元/ 667m2 、增幅 663% .
余甘子二年三熟栽培技術,具有操作技術簡便、成熟可靠、無害環保、果實適口性大幅提高、栽培效益好等特點,有效解決了 3-5 月市場鮮果產品供給矛盾,對余甘子產業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和農戶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在生產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