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與著名管理學者陳春花教授共同開啟一場深度閱讀之旅。跟隨她的閱讀與寫作軌跡,既汲取經典著作的精神養分,也感悟中國本土管理智慧的沉淀。讓我們以書為舟,駛向認知的星辰大海。
春暖花開
整理:機械工業出版社
我們是否可以知覺,感受這個世界,是否能夠擁有獨立的心智,來認知這個世界,有賴于對知識的把握程度。
常被唐詩宋詞所感染。“梧桐夜雨”,一種夜晚雨打梧桐葉所發出的聲響就會在耳畔響起;“念天地悠悠”,一份空曠廣垠的氣勢就會在胸中填滿。我羨慕這些作者內化文字的力量,讓隔著幾世幾代的人們,依然清晰可感、心動不已。
看《蔣勛說宋詞》中寫到:“樓高目斷,天遙云黯,只堪憔悴。念蘭唐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張愛玲說她最喜歡“心長焰短”這四個字,因為她覺得“心長焰短”是一個生命的狀態,它不是在講蠟燭,是在講一種極大的熱情已經燃燒得要到最后了,內在的激情還有那么多,但是物質能夠提供的燃燒的可能性已經那么少了。我也總是為晏殊的這首作品感動,就這樣安靜地描述一個景象,你的心卻會隨之而動。
這份對于文字內在力量的理解有時會讓我覺得今不如昔。雖然現代社會,技術更加發達,信息更加通暢,但知覺與認知世界的能力也更加強大嗎?
如果內化了知識,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沒有內化知識,答案會是否定。
所以盡可能多去閱讀,去學習。學習閱讀是為了你自己,為了知覺與認知世界,為了可以與世界對話、與外界交流,最終是為了感受到真正的美,也因此讓世界感受到你的創造與價值。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身邊也有很多朋友和學生喜愛讀書,這是讓我最開心的事情,我也分享一下我自己讀書的收獲。在我的一生中,對我影響至深的三本書,分別是:居里夫人的女兒所寫的《居里夫人》、林語堂先生的《人生的盛宴》以及彼得?德魯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居里夫人傳》是我中學時讀的一本書。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她對知識如饑似渴的追求、為實現留學巴黎的夢想而堅持做了8年家庭教師的隱忍、對世俗偏見的淡漠、對金錢和名利的清醒認識、對科學界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卓越貢獻都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
2、《人生的盛宴》是我大學時讀到的一本書。
這本書讓我感悟到:面對人生,不僅要有激情,還要有智慧的沉淀,才能避免人生的摧殘;僅僅有知識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去“了解”它,探索知識背后的規律。生活中我們總是太容易批評,不懂得欣賞,而欣賞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缺乏的是一雙慧眼和一顆欣賞的心。
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一定清醒地知道他的能力和價值來自哪里。書中所展示的林語堂的哲學給大學時代的我許多寶貴的啟迪,讓我能夠看到生活之美。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我轉行到管理領域之后讀到的一本書。
這本書給了我明確的研究價值取向,讓我更深地理解了管理價值,以及管理學者的使命和責任。我常常問自己,“我可以貢獻的價值是什么?”
我也按照德魯克先生所倡導的那樣,深入到企業的實踐中,理解管理的真實問題,并找到解決辦法。也因為德魯克,讓我堅定了根植于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和研究,因為“只有中國的管理者才能夠解決中國的管理問題”。
這三本書,讓我的人生充滿了機遇和快樂,讓我擁有了克服困難的依托,也擁有了發現價值的基礎,更獲得了觀察世界、快樂生活的秉性。我把這三本書帶給我的認知,轉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這種轉化帶給我無限的收獲,讓我感受生活之美、工作之美。
我專門寫了一本《我讀管理經典》的書,就是因為經典閱讀給予我極大的幫助,不僅從專業上給予我厚重的基礎,而且在管理實踐上讓我對于一些本源問題的理解清晰而明確,這樣使得我能夠透過現象找尋到本質。
今天的互聯網技術,使得資訊與信息非常容易獲得,人們的閱讀方式也因此有了巨大的改變,我不反對這些改變,但是希望閱讀本身的特征能夠被保有,也就是養成閱讀的習慣,養成閱讀經典的習慣,養成用心閱讀,完成與偉人、有影響力的人,以及與自己對話的習慣。
閱讀在我看來,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是一個積累自己內在深度的過程,這也是我建議大家保有閱讀習慣,而不是瀏覽信息的習慣。閱讀本身就是一個思考與對話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過程。
很多學生常常希望我能夠推薦一些書給他們,每每遇到這樣的請求,我都會耐心地回絕,因為我推薦的書,是我的選擇,這個選擇是書與我的對話過程,是我自己成長的過程。
我建議學生們自己去閱讀和選擇,不要借助于別人的推薦,因為如果借助于別人的推薦,你們遇到屬于自己的書的機會就大打折扣了,在我看來,這是極為可惜的事情。
《我讀管理經典(珍藏版)》
我們最需要學習的不是時尚,而是經典;不是概念,而是規律。
從科學管理理論一直到管理創新理論,這些管理理論在近30年間都引進中國,經典著作的出版,本身正是為了解決如何理解管理的基本問題,這也是我一直希望回歸到基本層面的根本原因。
所以閱讀經典著作是我自己的選擇,也是我給讀者的建議,我們需要清晰理解管理基本的理論,需要明確管理理論的核心內涵,更需要真正理解管理的本質。源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真去閱讀和理解管理學的經典著作,并把這些閱讀的感悟記錄成冊,分享給大家。
---花老師的管理思想殿堂---
深耕中國管理實踐三十載,陳春花教授將西方管理理論與中國企業場景深度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管理學派"。世界讀書日我們特別推薦其如下代表作:
《管理的常識》
唯有增長能夠應對不確定性。企業需要堅持增長,才能夠應對環境的變化,擁有自己的確定性。
管理,就是把理論變為常識。作者對日常管理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梳理,通過深入闡述讓管理發揮績效的8個基本概念,幫助管理者規避常見的管理陷阱、糾正錯誤的管理觀念,提升管理手段,從而改善管理績效,實現組織與個人的共同成長。
《經營的本質 第2版》
2025年,我們更需要以價值為經營信仰,確信價值經營的力量,回歸到經營的本質,為顧客創造附加價值。
經營的本質即商業的邏輯,就是能夠有效地把握顧客價值、合理成本、有效規模、人性盈利四大基本要素。企業要持續成長,不能只依靠資源和環境,唯有在戰略、營銷、產品、服務、價值鏈、品牌等經營層面,都回歸到對四大基本元素的綜合思考,才能在市場變化前做出準確判斷,適時進行改變。
《激活組織》
組織健康與否成為制約或者發展的關鍵因素。組織健康是指組織的戰略方向、文化價值觀、組織系統、人才與領導力發展等所決定的組織效能。
當不確定性成為常態,企業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確保組織能跟得上環境的變化,讓組織具有駕馭不確定性的能力。激活組織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是要在結構、文化、激勵、工作習慣、績效檢驗、價值共同體以及領導者角色七個方面做出改變。這些改變將幫助組織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實現穩定、持續的發展。
《激活個體》
人工智能來了之后,更是知識驅動。在一個知識驅動的社會和獲得績效的企業,我們更加發現,強個體更加普遍,更多人參與進來。
工業時代的管理在當今這個復雜多變的環境里,越來越無能為力。管理需要在數字化時代提供新的范式,一種基于共享價值為基礎的新范式。管理本身更需要強化,而不是淡化或者去管理化。“我”如何成為“我們”,“個體價值”如何成為“整體價值”,是管理新范式必須要解決的命題。
《組織的數字化轉型》
企業通過場域跨界、協同共生,成為連接器、重構者、顛覆者或新物種等角色,推動創新發展和市場繁榮。
數字化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數字化轉型也已經成為企業家與管理者的共識,但他們所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實現數字化轉型。本書指出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全方位的重塑,必須改變企業的認知、戰略、組織、文化,乃至每個組織成員的行為,最終引發更深層次的企業變革,才能形成全新的組織思維與組織價值。在數智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背景下,組織管理呈現出的新景觀——共生存在。
《共生理念:組織范式的轉變》
當組織所處的技術環境和制度環境發生改變,組織新的生命形態,即新的“組織景觀”就會顯現。新的“組織景觀”本質上是“共生的存在”,要實現這一點,組織理念必須轉化為“共生理念”。
在數字化浪潮與全球不確定性交織的今天,企業如何突破傳統競爭邏輯,找到可持續增長的新路徑?這本書不僅是管理學的理論革新,更是一本融合生物學、哲學與東方智慧的未來生存指南。無論是企業管理者、創業者,還是關注未來社會形態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突破認知邊界的鑰匙。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讓我們以共生之名,開啟組織與人類文明的下一段進化之旅。
讀者寄語
盡可能多去閱讀,去學習。學習閱讀是為了你自己,為了知覺與認知世界,為了可以與世界對話、與外界交流,最終是為了感受到真正的美,也因此讓世界感受到你的創造與價值。
從汲取經典智慧到構建中國管理思想體系,陳春花教授用閱讀與寫作詮釋著“知識工作者”的終極使命——“讓理論生長于實踐,讓思想服務于進步”。這個讀書日,讓我們以《居里夫人傳》的求真精神翻開書頁,用《管理的常識》的實踐智慧合上書本,在閱讀中完成從認知世界到改變世界的躍遷。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