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1日,天主教教皇方濟各因中風和心臟驟停,在梵蒂岡與世長辭,享年88歲。消息傳出,舉世哀悼,而他生前定下的打破傳統(tǒng)的葬禮和安葬安排,更是成為全球焦點。
方濟各在遺囑中明確表示,希望自己的遺體安葬在位于羅馬的圣瑪利亞大殿。他要求“墓穴設于地下,簡樸無華,不作特別裝飾” ,僅以拉丁語刻上“方濟各”的銘文,安葬費用也將由一位捐助者承擔。這一決定打破了過去一百多年的傳統(tǒng),以往每任教皇的最終歸宿都是在圣彼得大教堂主壇下方的地宮。
按照天主教傳統(tǒng),教皇去世后會舉行為期九天的哀悼期,期間有一系列古老儀式。方濟各的死亡認證和棺材安放儀式由他最信任的助手之一凱文·約瑟夫·法雷爾樞機主教主持,在梵蒂岡城圣彼得大教堂旁邊的圣瑪爾大之家一樓小教堂確認死亡后,遺體被穿上有33顆紐扣、代表耶穌在世生活每一年的白色長袍,放入鍍鋅木棺。值得一提的是,方濟各生前就住在圣瑪爾大之家,因為他覺得梵蒂岡宗座宮太過奢華。
不僅如此,見證死亡的儀式后,教皇的象征——“漁夫戒指”也被銷毀。這枚在教皇就職典禮上贈予、刻有使徒圣彼得肖像和方濟各名字的鍍金銀戒指,曾用作官方文件印章,如今被法雷爾用特制錘子毀掉,象征著方濟各統(tǒng)治的結束。
當地時間4月23日上午9點,教皇遺體將被送往圣彼得大教堂供公眾瞻仰。與以往不同,他的棺材將放置在教堂地板上,而非高架平臺。并且,他的棺材采用木質結構內襯鋅板,摒棄了傳統(tǒng)的柏木、鉛木和榆木三層套棺。
葬禮將于4月26日上午10點在圣伯多祿廣場舉行,由樞機主教團團長喬瓦尼·巴蒂斯塔樞機主持。葬禮前夜,遺體會接受圣水祝福,面部蓋上白色絲綢布,棺材內放置裝有教皇執(zhí)政期間鑄造硬幣的小錢包和裝有文件及教皇傳記的金屬管,隨后密封。
方濟各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是歷史上首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皇,在任12年間推行多項改革,增強女性在教會中的決策權,倡導教會成員“多元化”,主張儉樸生活,摒棄高級神職人員的一些特權。他還廣泛關注氣候變化、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對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積極發(fā)聲。
如今,方濟各離去,但他留下的精神遺產和獨特的葬禮安排,都讓人們對這位“平民教皇”充滿敬意與懷念。眾多世界領導人,包括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都將出席葬禮,與公眾一同送別這位偉大的宗教領袖。在圣彼得廣場,在圣瑪利亞大殿,人們將共同緬懷方濟各,他的故事也將永遠在歷史長河中流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