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每當這首熟悉的旋律響起,86 版《西游記》中那些經典畫面便在腦海中浮現。唐僧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除魔,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早已成為幾代人心中的不朽記憶。
但你是否想過,如果《西游記》完全按照原著來拍攝,會是怎樣一番景象?恐怕會顛覆很多人對這部經典名著的固有認知。
顛覆認知的師徒形象
在大眾印象里,唐僧總是一襲錦斕袈裟,手持九環錫杖,面容慈祥,氣質儒雅,仿若不食人間煙火的圣僧。
86 版《西游記》里,徐少華、遲重瑞等演員塑造的唐僧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成為無數觀眾心中的 “標準唐僧”。可翻開原著,你會發現,真實的唐僧遠比電視劇里 “脆弱” 得多。
唐僧愛哭,這在原著中是個不爭的事實。遇到困難,他哭;徒弟被妖怪抓走,他哭;甚至被妖怪騙了,他也哭。比如,在寶林寺借宿遭拒時,唐僧雙眼垂淚,自嘆命苦;馬被小白龍吃了,他更是淚如雨下,不知所措。
在獅駝國,聽說路途艱難以及孫悟空被妖魔吞進肚子里等情況時,唐僧同樣悲啼落淚。這般動輒哭泣的形象,與大眾印象中堅毅果敢的取經人形象大相徑庭。
這是因為原著中的唐僧,雖是金蟬子轉世,肩負著西天取經的重任,但本質上還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面對妖魔鬼怪和重重艱難險阻,內心的恐懼和無助常常難以抑制,哭泣便成了他情緒宣泄的一種方式。
再看唐僧的三個徒弟,更是與影視劇中的形象差異巨大。先說孫悟空,在影視劇中,孫悟空通常被塑造成一個威風凜凜、身材高大的英雄形象,如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身形矯健,動作敏捷,給人一種強大而可靠的感覺。
然而,原著里的孫悟空身高還不到 1 米 2,就像小學低年級學生一樣。“孤拐臉、凹臉尖嘴”,活脫脫一副 “尖嘴猴腮” 的模樣,更像是一只野性未馴的猴子,而非人們想象中高大帥氣的齊天大圣。
豬八戒的形象同樣如此。影視劇中,豬八戒雖然胖,但模樣還算憨態可掬,觀眾對他更多的是喜愛和調侃。但在原著中,豬八戒 “黑臉短毛,長喙大耳”,相貌丑陋恐怖,面目可憎。
他食量驚人,一頓飯能吃下好幾斗米,而且偷懶好色,取經路上常打退堂鼓。原著里的豬八戒,更貼近一個真實的 “妖怪” 形象,帶著滿身的世俗氣和缺點。
沙僧在影視劇中往往是老實忠厚、任勞任怨的形象,挑著擔子,默默跟在大家身后。但在原著中,沙僧在流沙河為妖時,也是兇狠殘暴的。
他 “青不青,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長,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獠牙撐劍刃,紅發亂蓬松。一聲叱咤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還曾吃過九個取經人,將他們的頭骨做成項鏈掛在脖子上。
殘酷驚悚的取經之路
原著中的《西游記》,取經之路充滿了殘酷和驚悚的情節。
書中的妖怪大多兇狠殘暴,吃人不眨眼。獅駝國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里的妖怪數量之多,場面之恐怖,令人毛骨悚然。
“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斑斕老虎為都管,白面雄彪作總兵。丫叉角鹿傳文引,伶俐狐貍當道行。千尺大蟒圍城走,萬丈長蛇占路程。樓下蒼狼呼令使,臺前花豹作人聲。搖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鋪盡山精。狡兔開門弄買賣,野豬挑擔干營生。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
獅駝國被妖怪占領后,變成了一座人間煉獄,城中百姓被屠戮殆盡,到處彌漫著血腥和恐怖的氣息。而唐僧師徒四人要穿越這樣一個地方,其艱險程度可想而知。
還有一些妖怪的手段極其殘忍。比如紅孩兒,他不僅口吐三昧真火,差點燒死孫悟空,還將自己偽裝成被綁架的孩童,騙取唐僧的同情。一旦得手,便用狂風將唐僧攝走,準備吃掉。
再如蜘蛛精,她們在盤絲洞用蛛絲將唐僧等人困住,意圖將他們蒸熟吃掉。這些情節,遠比影視劇中呈現的更加驚險刺激,也更加殘酷血腥。
復雜微妙的師徒關系
原著中師徒四人的關系,也遠比影視劇中復雜微妙得多。
孫悟空對唐僧并非一開始就忠心耿耿。他本是天地孕育的靈猴,生性自由不羈,大鬧天宮時,連玉帝都不放在眼里。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為了重獲自由,才答應觀音菩薩,護送唐僧西天取經。
但在內心深處,孫悟空壓根看不起唐僧這個肉眼凡胎的和尚,即便唐僧是如來佛的弟子金蟬子轉世,他也沒把唐僧當回事。剛開始,唐僧用緊箍咒制住孫悟空時,猴子發現后竟然揮棍子要打唐僧,可見其對唐僧的不滿和反抗情緒。
孫悟空愿意取經,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他的任務是保護唐僧、降妖除魔,對唐僧并沒有太多深厚的感情,骨子里甚至很蔑視唐僧。
豬八戒則是出工不出力。他本是天蓬元帥,在天界也是一流的戰將,實力并不弱。但他深知唐僧這個領導不怎么樣,在這樣的人手下工作,多做多錯。所以,他故意裝作沒用,只打打小妖怪,工作輕松自在。
反正他的目的也是取經成功,只要跟著走到西天就行,何必拼命。取經路上,豬八戒常常偷懶耍滑,一遇到困難就嚷嚷著要散伙,回高老莊。他還經常在唐僧面前搬弄是非,挑撥唐僧與孫悟空的關系,使得師徒之間矛盾不斷。
沙僧看似老實忠厚,但在原著中,他在師徒關系里更多時候是保持沉默,充當一個調和者的角色。
他知道孫悟空本領高強,豬八戒愛耍小聰明,唐僧又耳根子軟,所以在面對師徒之間的矛盾時,他大多時候選擇兩邊勸解,避免矛盾激化。但這種沉默和調和,也反映出他在團隊中的無奈和小心翼翼。
按原著拍攝的挑戰與可能
如果真的按照原著來拍攝《西游記》,會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原著中一些過于殘酷、驚悚的情節,可能不適合大眾觀看,尤其是兒童觀眾。如何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時,對這些情節進行合理改編,使其既能展現原著的魅力,又能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和價值觀,是一個難題。
其次,原著中復雜微妙的師徒關系,也需要演員們精準地把握和演繹。要讓觀眾既能看到師徒之間的矛盾沖突,又能感受到他們在取經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深厚情誼,這對演員的演技是極大的考驗。
但如果能夠克服這些挑戰,按原著拍攝的《西游記》也可能會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和心靈沖擊。它能讓觀眾更深入地了解原著的內涵和魅力,領略到吳承恩筆下那個奇幻而真實的神魔世界。
比如,可以通過更逼真的特效和場景布置,展現出獅駝國等恐怖場景的震撼;通過演員細膩的表演,將師徒四人復雜的性格和關系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樣的《西游記》,或許會成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的經典之作,讓觀眾對這部名著有全新的認識和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