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成友??郝迎燦??劉佳華
沈陽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授石磊還有個身份——企業科技特派員,“我們為恒力石化(大連)有限公司研發的離子液體螯雙金屬催化劑,應用于二氧化碳轉化碳酸乙烯酯裝置,每年可降低生產成本約2億元。”
2024年,遼寧向955家企業選派1003名科技特派員,幫企業解決技術、成果轉化等需求1546項;今年2月底,遼寧本年度首批813名企業科技特派員再出發,奔赴企業研發一線。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在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遼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夯實融合基礎,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
不久前,遼寧濱海實驗室準固態鋰離子電池研究團隊突破關鍵技術,大幅提升準固態電解質膜性能。“實驗初期缺乏相應條件建設實驗產線,遼寧省、大連市政府積極協調,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實驗室研究員張永光和團隊正忙著搭建中試生產線,加速產業化進程。
中國工程院院士、遼寧濱海實驗室主任劉中民說,實驗室在人、財、物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權,可自主選聘科研、管理等人員,實驗室自主部署的項目可以直接列為省級科研項目,“我們已部署各類科技攻關項目50項,創新資源加速集聚。”
賦予選人用人、經費使用等自主權,以全新體制機制組建的遼寧材料實驗室、遼河實驗室、濱海實驗室、黃海實驗室,目前已集聚科研人員698人、推動在遼寧轉化科研成果181項。
重大平臺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成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利器。遼寧累計投入11億余元,3個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大連先進光源”進入系統調試階段,“超大型深部工程災害物理模擬設施”申請26項發明專利,“海洋工程環境實驗與模擬設施”大型設備進入現場安裝階段。2024年,遼寧研發投入強度創10年來新高。
——聚焦融合關鍵,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走進遼寧首家制造業“獨角獸”企業——沈陽微控飛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調試車間,飛輪轉速高達每分鐘4.1萬轉。“我們掌握了高速磁懸浮儲能飛輪整套技術體系,取得國內外專利90多項。”公司董事長張慶源信心十足,“去年公司‘摘’得沈陽市‘揭榜掛帥’項目,獲得10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搞研發更有底氣了。”
開展企業科技特派員行動、實施“揭榜掛帥”政策試點、聯合大院大所大企共建專業孵化器……遼寧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壯大工程,2024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6206家、高新技術企業1625家、“雛鷹”“瞪羚”企業940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
——拓寬融合途徑,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高溫將金屬熔為液體,再氣霧化,制備出微小的金屬粉末顆粒……遼寧中科博研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里,真空感應氣霧化制粉設備順利通過熱試,制備的3D打印專用金屬粉末,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
遼寧推廣實施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以專利技術出資入股,和公司合作進行成果轉化。”公司董事長張宏偉介紹,去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7000萬元。
不斷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遼寧推動更多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鏈。2024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540.8億元,同比增長17.8%。
2024年,遼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營收占全省22個重點產業集群比重首次超過1/3。“我們爭創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快實現動力變革、動能轉換。”遼寧省委書記郝鵬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3日 01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