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濟南市非遺知識產權保護與交易推廣周正式啟動,儀式上公布了“2024年度濟南市非遺知識產權保護優秀案例名單”,我區“章丘鐵鍋知識產權保護案例”和“濟南友誼葫蘆非遺工坊知識產權保護”入選。
本次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案例,是近年來有關區縣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積極探索,也在促進非遺傳承、傳播及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友誼葫蘆
章丘友誼葫蘆“非遺工坊IP賦能-友誼葫蘆技藝向產業化的多元實踐案例”,以“章丘葫蘆雕刻”傳統工藝知識產權保護為核心,整合駐章高校人才資源、產業力量和社會資源,探索構建起集技藝保護、人才培養、產品研發、產業融合于一體的非遺生態體系。
著作權人:李霞
友誼葫蘆非遺工坊大力推進檔案化、數字化保護,通過系統挖掘,整理文字資料超20萬字、視頻資料100G,實物檔案2000余個,共形成62冊非遺技藝檔案。2023年12月,經山東省文旅廳批復濟南葫蘆博物館(非國有制)正式成立,系統展示葫蘆雕刻歷史脈絡、工具演變及代表性作品,年接待參觀量超2萬人次。同時工坊重視數字化技術,將章丘葫蘆雕刻非遺檔案轉化為可存儲、可檢索的數字信息。友誼葫蘆非遺工坊被評為山東省非遺檔案正規化單位和山東省首家非遺入檔標準規范個體單位。
傳承人出版書籍《識葫蘆、刻葫蘆》
?著作權人:姚瑤,宋煦,馬友誼
工坊重視創新知識產權布局,登記注冊“馬友誼葫蘆”商標,不斷打造品牌標識。手握100多項作品版權、2篇學術論文確權和國家發明專利:《松脂墨、制備方法、應用及應用方法》等,形成廣袤的知識產權版圖,依托《斗茶圖》等獲獎作品開發數字藏品和聯名文創,打造高端定制、文旅衍生品等多元產業。
同時工坊依托知識產權產業升級,投身公益事業,累計開展公益培訓260余場,培訓殘困學員3300余人次,帶動超120戶殘困家庭就業,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應,為今后的章丘非遺活化利用提供了優秀案例。
馬友誼向學員現場教授葫蘆雕刻技法
著作權人:馬建棟
章丘鐵鍋
2018 年,《舌尖上的中國 3》開播,讓 “章丘鐵鍋” 一夜爆紅。鐵鍋是手工產品,量產難度極大,激增的市場需求導致仿冒產品泛濫成災,市場亟需為整個行業保駕護航的領頭人。2018 年 4 月,濟南市章丘區鐵匠手工藝行業協會正式成立,當地手工藝人資源得到有效整合,協會牽頭制定行業標準、大力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并通過電商轉型實現了產業升級,為章丘鐵鍋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著作權人:馮全永
協會全面梳理章丘鐵鍋的知識產權情況,對各鐵匠鋪的歷史沿革、技藝特色等進行全面調研,建立了包含商標信息、專利信息、技術信息在內的知識產權名錄。在此基礎上,2020 年 3 月《章丘鐵鍋團體標準》正式誕生,全流程規范原料選擇、鍛打工藝、成品檢驗等環節,確保產品質量與工藝傳承有章可循。
協會召開年度考核,發放使用章丘鐵鍋集體商標
著作權人:孫倩
協會在章丘鐵鍋鍛打技藝保護單位的密切配合下,著手對手工藝人進行技術培訓和專利知識培訓,提高傳承人技藝專業度。2018 年 6 月,協會成為 “章丘鐵鍋” 集體商標注冊申請人。2022 年,“章丘鐵鍋” 集體商標注冊成功,通過法律手段對侵權行為尤其是電商平臺的假冒商標進行打擊,鑄造起章丘鐵鍋的技術壁壘和知識產權護城河。
在行業健康良好發展的背景下,協會推動章丘鐵鍋向電商化轉型,主導在天貓、京東、抖音、拼多多等平臺開設 “章丘鐵鍋” 品牌旗艦店,對從業者進行技能認證,嚴格把控產品質量與品牌授權。 “臻三環”“同盛永” 等核心正品得以牢牢站住市場。
編輯:杜輝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此內容整理自“愛章丘”,如有侵犯,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