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背后是經濟,經濟下行的世界,各處動蕩不安。
對于我們來說,能夠引起混亂的,印度也在其中,且尤為重要。
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最近幾天,有實證照片流出。
印度正在拉達克地區的公路上,拍攝到了大批的印度軍用卡車正在有序撤離。
這是在為什么行動而做準備嗎?疑惑的是,在照片中,并沒有發現能夠強力壓制火線的重型裝備,更多的是印度軍務人員的撤離。
蘇杰生也在采訪中回應了自己的態度,他的觀點從未改變過。
蘇杰生長期以來,在和各個國家的斡旋中,始終將中印邊境的問題,放在第一位。
這是印度在國際地位上最大的一張牌。
而此次的行動,也好似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信號,中印邊境:我后退了一步。
早在美國布局全球格局時,對亞洲地區的布防除了菲律賓之外,自以為是的將印度看作了制衡中國的最重要一枚棋子。
而印度也順勢在美老大面前抬高自己的價值,憑什么呢?
各國博弈,絕不會輕易的站隊,蘇杰生心里很清楚,最重要的不是真正的站隊,而是抬高身價,才有資格在強勢斡旋里有一絲發聲的機會。
印度正是利用自己靠近中國的優勢位置,在美國面前有了發言權。
中美的較量從暗渡陳倉,逐漸要浮出水面。
美國在整個亞洲地區最早做出的“印太戰略”計劃,就是要另找一個國家,替代這個東方大國。
印度看準了這一點,在外交方面,無論對美還是對中,都一直沒有清晰的邊界,以此來反向要挾美國,正因如此,美國對印度看似照顧,但沒有大力扶持。
而中國這邊,在經濟、軍事等方面也對印度有所防備。
軍事武器更是嚴禁向印度流通,導致印度在通過外交獲益這點上,一直多方面卡殼。實際在印度心里,中國也是他想要替代的對手。
但當我們的各類新型武器轟-20、21型反艦導彈、單兵無人機等等,逐一露出肌肉后,內行看門道,蘇杰生瞬間明白了,局勢隔夜發生巨大變化。
莫迪在處理中印問題上,意圖清晰且目光長遠,他與蘇杰生達成了一致思想。
如果繼續偏向美國而處處針對中國,隨著中國在國際地位的提升,印度將逐漸丟失現在來之不易的寥寥發言權。
從整體發展的宏觀角度來看,中國絕不會放任自己的對立面地位上升,而美國的一貫作風,都是“老大吃飽,小弟喝洗鍋水”。
哪怕是自動降級作為美國的棋子,印度占便宜的排名也得往后靠。
想要讓印度經濟發展,除了長遠站隊外,當下的利益不能不顧,而搖擺不定的姿態,勢必會讓印度在近幾年不那么好過,更不用說長遠發展。
基于各種現實局面的考量,蘇杰生表達了中印之間協議的重要性。
重要性不代表大力支持。
要知道,在協議初期,中國始終強調的就是邊境公路問題,長達2000公里的邊境范圍,對于此地的安全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上個月,我們就印度邊境的數次無端挑釁,表達了從未變更的強勢態度,主要在巡邏問題上,印度一直糾纏不清,而我們的態度更是:隨你來,但不好走!
這次的協議,表面看蘇杰生對中國的態度十分緩和,甚至有投懷送抱的前期征兆。
但中國這個自古以來,以權謀、縱橫著稱的中華文明,在這些看似親近但令人存疑的動作面前,又怎會真正的拿出美味招待。
在最近的兩年中,印度方面每年在自己邊境問題上所花費的軍費額度遠超他們所能承受的比例。
在18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之間的數額,幾乎全部投入到了邊境,尤其在中印邊境上。
到底是什么呢?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協議真正解決了中印邊境問題嗎?并沒有。
但做出了姿態沒有?也做出了,可來來去去問題根本沒有解決。
這一來一去,印度究竟有什么好處?
邊境問題緩解,中國自然也要給蘇杰生一個臺階下,相當于給印度留出了大量的空白時間。
印度的整體基建包括軍事基建需要時間和空間,否則,近800億美元的軍費豈不是白打基礎了。
目的不言而喻。在經濟上,印度國內的聲音也影響了局勢發展。
四年前最大的一次邊境沖突,讓中國對和印度交好的想法撤下會議,流血就要償還。
緊接著中國各方涉外代表企業,紛紛對印度的貿易往來,強制性采取打壓手段,印度多數企業在業務范圍上遭到重創。
時隔四年,丟失的經濟利益,在外交的輾轉騰移下,并沒有好轉起來。
再到前文講到的中國新型武器在全世界嶄露頭角,印度國內精明的企業家們,都紛紛強烈呼吁印度有關部門,加緊和中國的和平聯系。
背后是印度國內經濟空虛的需要,國防的根本支持是國力,而國力均化到每個民眾身上,就是顆粒狀的經濟積少成多。
很顯然,印度此刻在這方面需要回暖。與中國的對抗,對印度經濟利益將造成雪上加霜之態勢。
至此,蘇杰生所表達出的與中國互相合作,化解誤會的目的清晰明了。蘇杰生的目的,美國清楚嗎?
當然清楚,不僅清楚同時也做出了相應的行動,美國的高調訪問菲律賓不僅僅是做給中國看,更是近距離對菲律賓的拉攏和震懾。
針對印度,美國則是抓住了印度經濟窘迫的把柄,一度在股市上對印度進行打擊,開盤大量拋售,讓印度措手不及。
要知道,印度目前的經濟,有很大一部分頭部企業都是來自于國際投資,國際投資為什么偏偏青睞印度?
也是印度為吃紅利,做出假意迎合美國,實則墻頭草的作為,惹怒了以美國為首的投資團。
本身在中美博弈的過程中,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分析,中國經濟大幅度發展,其主要核心因素在于人口紅利的支持。
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當下,中國尚且沒有找到更好的出路,在這個空缺中,美國也是看準了印度和中國非常相似的一點:人口眾多。
以美國代表的投資團大力投資印度各個重點關注企業,試圖調動印度的人口以發展經濟。
奈何印度企業以“不講誠信”聞名全世界,打鐵還需自身硬做不到也就罷了,外交政策上的“不講誠信”,給印度帶來的將是不可逆轉的落敗之勢。
現階段,國際投資團在印度吃了無數啞巴虧后,紛紛撤走投資,逃離印度烏煙瘴氣的市場。
這也正是為什么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下,中國強勢發射新型導彈。
一方面為了威懾別國切勿輕舉妄動,一方面也是用實力來證明:中國投資市場是安全且有實力且說到做到的。
雖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此次印度撤軍來表達親近之態度,我們心中存疑偏多,但收到印度的第一步示好,也算是在維護本土安全上又上了一個臺階。
畢竟,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和多次的沖突,也是扎在我們身邊的一根釘子。
后續的問題,還是實力說話,等待印度進一步拿出更實際解決問題的行動,以便徹底解決因地緣問題帶來的安全隱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