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學”(并非魏晉玄學)發展的過程中,西漢出現了一位宗師級的人物,他繼承發展了卦氣說,并提出八宮卦、納甲的理論,為后世所遵沿用,被“玄學”領域奉為圭臬。另外,由于精準的預測,他深受漢元帝的信任。他雖然精通“玄學”,但卻未能給自己帶來福祉,反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京房是誰
此人名叫京房,不過他原本叫李君明,是東郡頓丘(今河南清豐)人。京房早年間研讀易學,并且拜梁人焦延壽為師。京房可以說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的學說充滿著“天人感應”的因素,“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溫為候”。西漢永光、建昭年間,京房多次作出預測,都得到應驗,因此深受漢元帝的信任,多次得到召見。
另外,京房還精通音律,把傳統的十二律擴展成了六十律,他的名字就是通過“推律自定為京氏”。至于他在“玄學”領域的創舉,之前已經做過介紹。總而言之,京房不僅是一位“玄學”宗師,而且是一位經學大家,是今文《易》學“京氏學”的開創者,當然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但是他卻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二、得罪權貴
京房將災異與政治聯系了起來,借此來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對漢元帝說:“古帝王以功舉賢,則萬化成,瑞應著;末世以毀譽取人,故功業廢而致災異。宜令百官各試其功,災異可息。”篤信儒學的漢元帝對此非常感興趣,于是他采納了京房的建議,于是讓其負責此事。之后京房提出了《考功課吏法》,想以此作為考察官吏的標準。
漢元帝讓百官對《考功課吏法》進行評議,結果遇到了問題,“皆以房言煩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許”。接著,京房又得罪了兩位朝中權貴,他們分別是中書令石顯、尚書令五鹿充宗。京房曾向漢元帝提出此事,但優柔寡斷的漢元帝并沒有做出決斷。京房擔心留在京城會受到迫害,于是主動請求到地方上任職。
三、卷入案件
京房到地方任職后,他與漢元帝之間的溝通渠道被石顯、五鹿充宗切斷。之后不久,朝中就爆發了一場案件,直接讓京房喪命。原來京房的岳父名叫張博,京房將自己在朝中的這些事情都告訴了他。另外,張博還是淮陽王劉欽(漢元帝異母弟)的舅父,他知道外甥想到京城去朝見,于是就想通過京房,“為淮陽王作求朝奏草”。
這件事被石顯得知了,不過他并未沒有發作,因為當時京房還在朝中,能夠時常見到皇帝。因此直到京房離開京城后,石顯才發作,“房漏泄省中語,博兄弟詿誤諸侯王,誹謗政治,狡猾不道”,就連淮陽王劉欽也卷入其中。漢元帝當即將京房、張博等人逮捕入獄。最終,“京房及博兄弟三人皆棄市,妻子徙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