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久前,編號為“2024YR4”的小行星引發全球關注,2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將這顆小行星2032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上調至3.1%。不過,不久后又連續下調撞擊概率至0.004%,即對地球基本沒有重大威脅。
2.為什么這個數據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計算會受到其亮度與鄰近大天體引力等因素影響,這些觀測數據隨時在變,因此由它們計算出來的撞擊概率也就時高時低。
3.近地小行星在太空里并不少見,目前被人類發現的就已超3萬顆。“2024YR4”小行星大約每4年穿越地球軌道一次,其軌道近日點位于地球軌道以內,遠日點接近木星軌道,意味著它可能與地球發生近距離接觸。
4.人們會比較關注它撞擊后產生的破壞力。“2024YR4”小行星和導致俄羅斯通古斯大爆炸的小行星大小相似,直徑都在40米到90米之間。以此推測,2024YR4假如撞上地球,足以摧毀一座城市或引發區域性海嘯。
5.所以,此前撞擊概率計算值達到3.1%時,引發了全球關注。盡管目前這一概率已降至0.004%,威脅暫時解除,但也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假設人們真正面對這樣的撞擊風險,該如何應對呢?
6.去年,中國深空探測實驗室發布了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務方案:我國將首次開展近地小行星在軌驗證任務,采用“伴飛+撞擊+伴飛”任務模式,使用動能攔截器對小行星實施撞擊。
7.同時,中國科學院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也發布消息稱,中國小行星監測設備成功對一顆直徑1米、代號為“2024RW1”的小行星實施跟蹤,并成功計算出該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時間和區域。
8.不難看出,我國已具備進行近地軌道小行星防御的先決條件,即準確的預測和有效干預。目前對付小行星的手段至少有5到6種,例如動能撞擊、核爆、引力牽引、強激光照射等。
9.目前來說動能撞擊是較為可行的方法,人類也做過一些實驗,例如2005年美國對“坦普爾一號”彗星的深度撞擊任務。2021年,美國發射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也采用動能撞擊方法,以改變其軌道。
◎文/科普中國 漫畫/楊仕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