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空軍殲-10C編隊飛越紅海時,美軍航母突然暫停了對也門的空襲。這一微妙動作背后,藏著怎樣的戰略交鋒?
一、中埃聯演:中國空軍的“高光時刻”
2025年4月,中國空軍殲-10C、運-20與空警-500組成的混合編隊橫跨8000公里,降落在埃及南部基地,開啟“文明之鷹-2025”聯合演習。此次行動不僅創下我軍非洲部署紀錄,更首次實現了殲-10C全程“飛赴”海外參演,在運油-20的空中加油支持下,驗證了遠程戰略投送能力。
關鍵細節:
- 殲-10C掛載PL-15導彈(射程200公里)和電子吊艙,模擬高強度空戰。
- 空警-500全程開啟雷達監控,美軍航母編隊主動降低活動強度,雙方形成“戰略默契”。
轉載網絡
二、埃及為何“棄美選中”?武器博弈的深層邏輯
埃及空軍擁有200余架F-16,卻因美國限制無法配備遠程導彈(如AIM-120D),淪為“閹割版”戰機。反觀殲-10C,搭配霹靂-15導彈,射程碾壓美法同類武器,直接解決埃及“手短”痛點。
軍貿對比:
- 美國:F-15EX附帶政治條款,擔憂以色列制空權。
- 俄羅斯:蘇-35交付受阻,蘇-57產能不足。
- 中國:無附加條件,支持本土組裝,助力埃及航空工業升級。
轉載網絡
三、中東“去美國化”:中國模式的戰略破局
中國此次部署,不僅是武器出口,更是安全合作范式的轉變:
- 軍事外交:通過聯合演訓提升地區國家防御能力,而非直接干預。
- 技術賦能:向埃及輸出預警機、加油機體系,填補其“系統作戰”短板。
- 戰略威懾:同期西北戈壁反導測試成功攔截16枚彈道導彈,展示“攻防一體”能力。
專家點評:
“中國在中東的布局,實則是用技術替代霸權,用合作對沖對抗。當美國沉迷于關稅戰時,中國已悄然重塑地區安全規則。”
轉載網絡
四、未來展望:中東會迎來“殲-10C時代”嗎?
埃及48架殲-10C訂單僅是開端。沙特、阿聯酋等海灣國家正密切關注:
- 巴基斯坦殲-10C的實戰表現(如超視距打擊)成關鍵參考。
- FC-31隱身戰機或成下一目標,埃及已表達采購意向。
轉載網絡
結語:中國空軍此次非洲亮劍,既是技術實力的彰顯,更是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國方案”落地。當美軍航母在紅海“暫避鋒芒”,世界已然看清:中東的天空,正迎來新的“守護者”。
互動話題:你認為中國武器出口能否打破美國主導的軍貿體系?歡迎評論區討論!
(注:本文基于公開信息分析,不代表官方立場。數據引用來源詳見鳳凰網、觀察者網等平臺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