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2025年4月21日,梵蒂岡發出訃告:羅馬教皇方濟各與世長辭,享年88歲。
這位全球天主教13億信眾的精神領袖,在復活節后的清晨安詳離世。
他的一生伴隨著改革、爭議與仁愛,而他走得亦如其人,簡樸低調。
讓人值得注意的是,他生前留下兩句話,一句警告特朗普,一句提點普京。
兩句話
方濟各的去世引起全球關注,不僅因為他是近幾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宗教領袖之一,也因為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留下了兩句意味深長的話,分別點到了美國與俄羅斯,引發了政治和輿論的雙重回響。
去世前一天,方濟各接見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美國副總統JD·萬斯。
這場安排在圣瑪爾大之家、持續時間極短的閉門會面,在外界看來更像是一場“禮節性交談”,但其實不然。
據多方渠道消息,會談雖短,但內容極為敏感,涉及的正是美國國內即將展開的大規模移民遣返計劃。
眾所周知,方濟各向來以關懷弱勢群體著稱。
他在任內多次公開為移民、難民發聲。
而萬斯所代表的特朗普政府則是保守主義的執行者,他們主張強硬邊境政策,推進驅逐非法移民,甚至曾以“愛之秩序”這一神學概念為自身政策辯護。
這種背道而馳的理念碰撞,在復活節的梵蒂岡形成一道難以彌合的裂痕。
雖然會后萬斯強調“只是例行祝?!保⒎Q教皇身體本就虛弱,與其離世無關,但輿論并不買賬。
人們紛紛質問:為何在醫生已建議教皇避免一切高強度交流的背景下,這位副總統依舊來訪?
更令人訝異的是,在見完萬斯不久后,方濟各便通過公告留下了兩句話,隨后便再未公開露面。
這兩句話,一句對準美國,一句面向俄羅斯。
他勸美國要善待移民與邊緣群體,批評社會上盛行的排外情緒與民族利己主義。
他未點名特朗普或萬斯,但措辭明顯影射特朗普的移民政策。
此話一出,國際神學界立即反響熱烈,尤其在拉美和歐洲多地神職人員中獲得廣泛支持。
另一句話,則是關于烏克蘭。
教皇呼吁實現“公正、持久的和平”,他沒有站隊,但意圖明確:戰爭必須停下。
不同于以往西方對烏克蘭“一邊倒”的支持立場,方濟各在戰爭初期便指出北約東擴的挑釁行為是沖突爆發的重要誘因。
他不止一次嘗試調解,甚至勸烏克蘭展現“舉白旗的勇氣”,換取和平機會。
雖然此言遭到澤連斯基方面強烈反彈,但也表現出這位老人面對地緣沖突時的冷靜與真誠。
影響力
有趣的是,這兩句話似乎并未被忽視。
俄總統普京在教皇去世后不久下令,復活節期間俄羅斯軍隊暫停攻擊烏克蘭基礎設施30小時,這被外界視為對教皇遺言的一種回應。
而特朗普本人也一改此前“退出俄烏調解”的態度,突然宣稱“希望本周內俄烏能夠達成協議”,甚至喊話稱“和平可以帶來更大的經濟收益”。
相比之下,美國國內的移民政策則幾乎未見松動跡象。白宮繼續推進驅逐程序,萬斯在教皇去世后亦未發表反思性言論。
這場對話最終未能撼動美國保守政治的核心路線,但方濟各所留下的聲音,卻仍在信仰世界回蕩。
除了對美俄發出警醒,方濟各生前還有一個遺憾,那便是未能如愿親訪中國、完成中梵建交。
在其任內,他多次稱中國為“偉大的國家”“蘊含智慧的文明”,并嘗試推動與中國大陸在主教任命等問題上達成共識。
2018年,中梵雙方接近達成框架協議,邁出了關鍵一步。面對歐美輿論的猛烈抨擊,這場努力最終未能如愿落地。
在2023年飛往蒙古途中,教皇飛機飛越中國領空,他特別發電報向中國人民致意,可見其情感之真摯。
但建交的進程并不只靠教皇一人意志所能推動,外部阻力終究大于信仰推動力。如今他撒手人寰,這一愿望也隨之暫時停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