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位河南鄭州的寶馬車主通過網絡平臺投訴,稱其2023年10月購買的寶馬X1,在使用一年多的時間里,就出現了主駕駛座椅左側塑料開裂的情況。當他與4S店溝通時,卻被告知該問題不在保修范圍內。
寶馬“座椅開裂”是否為個案?
根據車主的描述,他在網絡上也搜到了和他有同樣遭遇的車主。在與鄭州某寶馬4S店溝通時,4S店售后也告訴他,其他店也有類似情況,這是質量問題,并表示會和寶馬廠家溝通。
但4S店和廠家溝通兩次后的結果,卻是告知車主,主駕座椅左側塑料開裂,是受外力作用所致,因此不在保修范圍內。
通過網絡搜索可以看到,關于寶馬“座椅開裂”的新聞確實存在。有一位寶馬5系車主,通過視頻向廣大網友展示了自己車輛座椅左側塑料出現開裂并已經脫落的情況。該寶馬5系車主還表示,自己詢問過維修廠的師傅,維修師傅說:“這是寶馬車的通病”。
寶馬廠家不保修合理嗎?
以本案中這位鄭州車主的涉事寶馬X1為例,才行駛了1年多,應該還在整車的保修范圍之內。日常正常使用車輛,主駕座椅受到外力作用是不可避免的。廠家以這樣的理由來拒絕消費者提出的保修需求,這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很難證明寶馬車型在設計上存在缺陷,修理廠師傅的“經驗之談”也只能作為參考意見,并不能成為切實有力的證據。那么問題來了,在面對廠家單方面拒絕保修的情況下,車主除了在網絡發聲或者自費更換受損零部件,還有什么更好的維權手段嗎?
律馳駕道觀點
本案關鍵在于,主駕駛座椅左側塑料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易損耗零部件,且汽車保養手冊往往未對此類部件的具體保養和保修作出明確規定。這一現狀為消費者維權帶來了顯著難點,具體分析如下:
一、維權難點:質量問題的證明
對于消費者而言,面對廠家拒絕保修的立場,首要難點在于如何證明座椅塑料開裂屬于汽車質量問題。由于汽車保養手冊缺乏對此類部件的明確保修規定,消費者往往難以直接依據手冊內容要求保修。同時,普通消費者缺乏專業技術和檢測手段,難以自行判定開裂原因是否源于設計或制造缺陷。此外,修理廠師傅的“經驗之談”雖然提供了參考,但并不能作為法律上的確鑿證據。
二、法律依據與三包規定的適用
根據汽車三包規定,家用汽車產品在包修期內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有權憑三包憑證選擇由修理者免費修理(包括免除工時費和材料費)。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消費者需首先證明座椅開裂確屬質量問題,且該問題發生在包修期內。由于前述的維權難點,消費者往往難以有效運用這一法律規定來維護自身權益。
三、改進建議
建議監管部門推動建立汽車質量爭議快速鑒定通道,降低消費者舉證成本。這一舉措將有助于消費者在面對質量爭議時,能夠更快速、便捷地獲得專業鑒定結果,從而有效維護自身權益。同時,明確“外力作用”的界定標準,防止銷售者濫用保修條款,拒絕為消費者提供應有的保修服務。
綜上,本案暴露了汽車行業保修條款的模糊性與消費者維權困境。解決此類問題需多方協同:廠家應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優化產品質量與服務;監管部門需完善制度保障;消費者則應提升法律意識。唯有如此,才能推動市場公平,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汽車法律糾紛,就找律馳駕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