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夏夜,郭村蘆葦蕩中劃過一葉扁舟。渾身濕透的旗袍女子攥著浸水的密報,跌跌撞撞沖進新四軍指揮部。葉飛披衣起身,油燈映出情報上觸目驚心的字跡:“李長江部異動,明日攻郭村!”
三百里外,陳毅正策馬疾馳,馬蹄在青石板路上迸出火星——這場由泰州二李引發的危機,即將考驗中共在蘇北的統戰智慧。
一、酒杯里的統戰:陳毅三入泰州城
1939年的泰州酒樓里,陳毅舉杯笑道:“明揚兄,這壇紹興黃酒可比子彈金貴!”對面坐著的李明揚會心一笑。這位新四軍將領已是第三次冒險入城,只為爭取這支三萬人的“中立”武裝。
前兩次會面,陳毅用十萬發子彈的誠意敲開二李心防。這次他特意帶來惠浴宇——曾在李明揚部任職的共產黨員。宴席間,惠浴宇瞥見韓德勤特務的身影,暗中扯動陳毅衣角。
陳毅卻朗聲舉杯:“李總指揮若要陳某頭顱,何須他人代勞?”
李明揚聞言擲杯:“陳將軍是貴客,誰敢造次!”
當夜,李長江親自護送陳毅出城,韓德勤的逮捕令終究落了空。
二、挺進縱隊的鋒芒:葉飛過江引發的震蕩
葉飛率部北渡長江后,在吳家橋一帶迅猛發展。這位“小葉挺”兩個月內擴軍三倍,甚至策反了二李麾下的陳玉生支隊。李明揚在日記中寫道:“新四軍如野火,稍近則灼手。”
韓德勤趁機煽風:“今日不除葉飛,明日泰州改姓共!”
1940年6月27日,二李發放雙餉——這是動手的信號。地下黨員李欣扮作富商之女,旗袍下藏著密信,泅渡護城河時遭追兵槍擊。她在回憶錄中寫道:“子彈擦過發髻,河水灌進口鼻,但想到郭村數千將士,拼死也要游到對岸。”
三、郭村槍聲:十三天改變蘇北格局
葉飛接警后,將僅有的兩個營布成“鐵三角”:1營守北門,2營守東線,教導隊作機動。6月28日拂曉,李長江三個支隊撲向郭村,其嫡系顏秀五部卻故意打偏炮彈——原來該部早有中共秘密黨員。
第七日戰況最烈,二李敢死隊突破東門。炊事員掄起菜刀參戰,文書抱著炸藥包滾入敵群。葉飛在指揮所嚼著炒黃豆笑道:“李長江把棺材本都押上了!”
戰至第十三日,陶勇率蘇皖支隊星夜來援,二李部隊潰退時,竟有八個連陣前倒戈。
四、陳毅的雷霆之怒:止戰背后的深謀遠慮
當葉飛部追至泰州城下時,陳毅的快馬踏破晨霧。“胡鬧!立即收兵!”
向來溫和的陳總指揮罕見震怒。他在軍事會議上拍著地圖分析:“此刻破城容易,但韓德勤十萬大軍正等我們鷸蚌相爭!”
葉飛晚年回憶:“陳老總讓我看《三國演義》的荊州借據故事,說蘇北就是我們的‘借荊州’。”果然,放二李生路換來三個月緩沖期,新四軍趁機連通黃橋、郭村、吳家橋,建成穩固的江北根據地。
五、歷史的回響:統一戰線政策的勝利
二李事件后,泰州成為特殊緩沖區。商販持李明揚的通行證可穿越日偽封鎖線,新四軍傷員在泰州醫院換上國軍病號服治療。直至皖南事變爆發,李明揚仍默許新四軍物資過境,這種微妙關系維持到抗戰勝利。
1987年,葉飛著書坦言:“若當時打下泰州,蘇北抗戰至少要付雙倍代價。”陳毅當年在筆記本上寫下的“爭二李,就是爭人心”,成為統戰藝術的經典注腳。二李部隊中的起義官兵,后來組成華東野戰軍四個主力團,在孟良崮戰役中立下奇功。
【參考資料】:《葉飛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陳毅年譜》(人民出版社)、《新四軍抗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蘇中抗日根據地史》(江蘇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