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 許蕓
2025年的中國車市,掀起了智能化熱潮,車企紛紛發布智能化戰略和解決方案,大喊智駕平權,將高階智駕技術下放到平價車型上。
對此,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負責人鐘學丹對DoNews表示,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這是智能駕駛長期發展的必然方向。
而這場關于汽車智能化的比拼,不僅是車企從白熱化競爭中突圍的關鍵所在,也是相關服務企業“秀肌肉”的良機。
“從技術本身來講,不管是組合智能駕駛還是輔助智能駕駛,可能平時的叫法不一樣,但背后所帶來的變化是今天端到端智駕技術已經成為主流。這意味著,我們在模型的訓練和基礎上會比原來需要更大的算力支持,同時我們對數據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意味著車企、科技公司都需要大量計算的資源、數據處理的支持包括網絡、存儲的一些點。”鐘學丹進一步對DoNews表示。
在鐘學丹看來,騰訊通過對這些基礎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優化,可以幫助主機廠、科技公司等在這方面的技術進化上實現更快地發展。
雖然騰訊并不參與造車,但騰訊在汽車產業卻從未缺席。
“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定位——不造車,但全力協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助力用戶用好車,做汽車產業升級的數智化助手。”在4月22日于上海舉辦的2025 TIME DAY·騰訊智慧出行技術開放日活動上,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強調。
面向汽車產業,騰訊以“混元大模型+先進開源模型”的多模型策略,在AI基礎能力層、AI開發與應用平臺層、AI場景化應用層全面布局,保持汽車云服務市場領先優勢。
據湯道生介紹,目前,騰訊已經為100多家車企和出行科技企業提供云服務,其中,有30多家使用了騰訊的海外云服務;汽車公有云增速位居行業第一,是市場平均增速的兩倍;智能汽車產品搭載量超過1500萬輛車。
圖源:騰訊
會上,騰訊宣布面向汽車行業升級全棧AI能力,涵蓋了AI基礎設施(AI Infra)、AI開發與應用平臺(AI Platform)及AI場景化應用(AI Application),幫助汽車行業從模型開發、模型部署再到模型應用,全面用好AI工具箱,打造好用的AI。
湯道生表示,“高性能算力、精準數據閉環、快速迭代的AI模型,是汽車智能化的三大底層要素。騰訊以云和圖為基礎,推動‘車云一體’戰略,幫助車企打造高效、合規的數據閉環,助力構建覆蓋車企駕駛研發、生產制造、用戶服務全鏈路的智能化底座。”
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國內零售滲透率已突破了50%,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汽車的核心技術變為三電技術、高階智駕,中國企業占據了領先地位,并吹響了出海號角,不在少數的車企將海外市場所占自身銷量的比重目標設定在了50%。
而騰訊在海外的布局,將成為車企出海的助力。當前,騰訊已在全球范圍運營21個地理區域,56個可用區,擁有3200個加速節點,可以為遍布全球的智能汽車,提供高質量的就近接入服務。車企也可以在同一朵云下,為各國用戶提供服務,降低運維成本。
為響應很多中國企業出海需求,騰訊云正加大海外布局,宣布將新建位于沙特的首個中東數據中心、印尼的第三個數據中心和日本的第三個數據中心。目前,騰訊已經助力30多家車企和出行科技公司提供海外云服務。
比如,比亞迪把全球多個地區的業務系統搬到了騰訊云上,通過騰訊在新加坡、美國、東京、雅加達、圣保羅等地的節點,落地數字化業務系統。比亞迪遍布全球的員工和上下游渠道商,則使用騰訊會議進行全球協同,連接六大洲、30多個工業區,每個月要在騰訊會議上開一萬多場跨國會議,無論是車型項目組會議、供應鏈上下游溝通、渠道經銷商培訓、高管匯報等各類會議都在騰訊會議上召開,騰訊會議的17種語言翻譯能力,大幅提升了跨國、不同語言之間的溝通效率,助力比亞迪全球業務持續增長。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智慧出行總裁鐘翔平表示:“AI技術的深度應用,正在逐步改變汽車市場原來‘大魚吃小魚’的傳統競爭規則,讓能夠掌握技術趨勢、通過創新獲得先機的‘快魚’,有更大機會搶占新市場、吃掉‘慢魚’。騰訊希望幫助汽車企業更快、更好的應用AI,助力車企以更高效的用戶服務、技術創新和組織協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鞏固自身的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