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許家印的內心早已是熱鍋上的螞蟻,但他依然喊出“永不放棄,恢復經營、還清債務”的口號,還列出了一堆數據作為支撐,但市場對恒大的信任已經降至冰點,他的任何表態都難以再獲得支持,消費者也不會買賬。
當時,還有人列出許家印的三條可選道路,分別是“救家人、救自己、救政府”,三條路搭配起來便能創造下一個奇跡;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三條路他都沒有走通,或者說,他壓根就放棄了社會責任。
生死攸關時期的選擇
恒大這棵“參天大樹”之所以會倒臺,根本在于許家印自負到了極致。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能看出:2013年廣州恒大成為23年來第一支站上亞洲巔峰的中國俱樂部,令許家印滿臉春風;7年后,他又打算砸120億建造一個超越薩巴主場諾坎普的世界最大頂級球場。
他總是在等待自己的高光時刻,哪怕恒大早已是負債累累,一點風吹草動就能徹底將其擊垮,可他走到這一步都沒有危機意識,總覺得平穩落地是恒大的必然。
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恒大足球和許家印全部停下來了,那座原本于2022年就該竣工的足球場也徹底銷聲匿跡。
央行在同時期的評價是:恒大自身出現的風險主要源于自身經營不善與盲目擴張。
這家地產公司的體量實在太大了,資本市場嗅到風險后立即行動起來;就算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房產是最考驗企業穩定性的消費品,沒有人愿意拿著幾百萬去開玩笑。
幾則簡短的報道就瞬間把許家印和他的恒大拉下神壇,擴張中的恒大迅速迎來反噬。
10月,足球場所在的廣州番禺地塊被廣州城投拿下;11月,位于深圳灣的恒大總部打包出售。
不過半年時間,恒大有超過1.2萬畝土地被政府無償收回,許家印本人的名字在企業官網上只有3次亮相,主題只有兩個,分別是賣房與交付。
那些此前入手恒大的購房者還在擔憂著是否能按期收房時,卻看到恒大依然在不務正業,已投入474億、醞釀超2年的恒大新能源汽車恒馳5交付了100臺,給了市場一個初步交代。
很多人等待著交付現場,他們大多沒有購買恒馳汽車,而是買了恒大的房,因為許家印不止一次提到對恒馳充滿希望,已經精神高度緊繃的消費者更是希望許家印能夠給出一個答復,最起碼能在交付現場露面。
然而他并未出席,只是在2個月后的保交樓工作專題會議上總結了復工復產的基本情況,順道做了要求。
在巨額負債面前,“要求”是一個很虛的東西,當所有人都以一種清醒的姿態看待現實后,他的各種表態就不再重要了,恒大的攤子鋪的實在太大,盡管完成了一定的“保交樓”,距離目標還差的太遠。
許家印本人的“句號”畫在2023年9月28日,這一天他因違法犯罪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反過來看,他有著大概2年的時間來處理一切,就算不能還清所有債務,也起碼要給市場一個起碼的交代,從他這兩年的種種表現來看,所做的一切并非真心實意,特別是從他開始考慮“后路”的那一瞬間開始,他就不再擁有任何退路了。
在“恒大暴雷”傳聞出現伊始,許家印是有三條路走的,就算爛賬再多,也得讓廣大恒大各類業務消費者看到基本的誠意、讓市場繼續認可恒大,在“許家印”三個字與恒大緊密相連的情況下,也得讓大家感受到許老板的誠意。
主動交代出所有隱藏和轉移的國內外資產,彌補投資者的損失。
把所有被前妻丁玉梅轉走的財富和信托計劃全部拿回,用于修復爛尾樓。
配合政府交出行賄人員名單和金額,彌補社會的公平正義的損失。
總結來看,這三條路就是“救自己、救家人、救政府”,可從2021年以來,許家印沒有做好任何事情,恒大的奇跡也壓根沒有再現;企業經營到了生死存亡的節骨眼,本就是許家印的面子所無法接受的。
三條路,全部走成死棋
從許家印創立恒大這些年來看,他想做的事情多半都做到了,就算曾遇到了一些損失,可損失與收益相比完全不成比例,這就導致曾遭遇風險的許家印不僅沒有汲取教訓,臉上反倒是增添了一抹風光。
他的自負就源于解決風險,哪怕像是金融危機這樣的滔天巨浪,他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就更加認可自己的膽識、抗壓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際能力。
沒人看好他做足球,他做成了,買一支降級的問題球隊就敢放出冠軍豪言;除了地產對外一竅不通,他就敢于布局多元化戰略,連礦泉水市場都不愿放過,那些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他眼里就像吃飯喝水睡覺那么簡單。
危機來臨的時候,他總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讓人看不出恒大面臨的問題。
2008年上市失敗的危機關頭,他竟然能耐心地用3個月時間打牌、堅持掏錢捐款,結局是恒大竟然成功了,如此一來他若還不膨脹,那還真的有點奇怪了。
每次都能逢兇化吉,使得許家印有了一種無所不能的錯覺。
他在公司內部地位極高,大家普遍稱呼他為“許主席”,只要是許主席的指示下來,很多人都會不折不扣地去做,沒有人敢于說一個不字,哪怕是在外面享有很高威望的恒大高管,經常會在內部會議上被許家印罵得狗血淋頭。
當一個企業沒有人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后,這家企業必然成為“一言堂”,既然許家印能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所說的都“正確”,提出反對意見反倒就是自找苦吃,倒不如馬首是瞻拿工資。
曾有個經濟學家在恒大任職,他提到過盲目舉債擴張可能導致的風險,結果許家印壓根聽不進去,反倒在會議上大發雷霆,話里話外都說人家是畏首畏尾的“鼠輩”。
于是乎,許家印把公司的債務堆得直追俄羅斯國家外債,哪怕放眼世界,恐怕都沒有第二家公司能夠做到如此地步了。
2021年10月末,恒大已經步履維艱的時刻,許家印提出的自救措施仍然是:降低地產開發建設規模,由房產業務向新能源汽車業務轉型。
從一個自己尚且扎根的領域轉向一個完全不懂的領域,如此決策,許家印何以自救?
暴雷之后的許家印在感受到絕望的那一刻,才知道過去的一切方法都不管用了,被迫走上“賣賣賣”的道路,他的個人資產開始不斷被變賣,資產所在地涵蓋美國洛杉磯、廣州珠江新城、深圳灣1號等地,只留下新能源汽車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這根稻草顯然不足以支撐恒大重新起立,因為母公司的債務危機,導致恒大汽車被多方起訴追債,就連零部件供應都存在斷裂風險,這種情況下,需要軟件不斷售后升級的電車如何得到市場認可呢?
明明已經到了這種地步了,許家印依然給自己留了后路,他“救自己”也并不是全力以赴,還有一些豪宅、私人飛機等資產是在許家印被逮捕后才變賣出去。
另一邊,許家印不僅沒去救自己的家人,反倒操縱家人出去躲債,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各種操作更是引起債權人的憤怒。
若不是要享受“衣錦還鄉”的風光,恐怕他的妻子丁玉梅將永遠藏在幕后,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許家印首次成為首富,丁玉梅從未露面;這個神秘女人的首次露面,就是在2018年回老家的時候。
那一次,丁玉梅風光無限,一路上都在給老人問好、給孩子發糖果,她和丈夫去看了老房子,還和鄉親們吃了“憶苦思甜飯”。
明明只是個“背后女人”,丁玉梅卻在2017年以210億身家躋身《胡潤女富豪榜》第17位。
恒大暴雷后,享受過好處的她原本該與丈夫一同承擔社會責任,她卻與丈夫技術性離婚,還向自己的親兒子追討10億港幣債務,一位資深資本市場律師說:“除了技術性追討,沒有任何理由解釋這個行為。”
也就是說,如果她成功了,就能通過司法判決的方式確認這筆債權的合法性,從而保證這筆錢免于被罰沒。
在許家印被捕前后,法院限制丁玉梅每月的生活費為2萬英鎊,可在許家印被捕一年后,她全年的實際消費卻高達400萬美元,這就表明,在被凍結的資產外,丁玉梅依然掌握著大量財富,包括隱藏資產、海外信托、比特幣以及非洲鋰礦投資部分。
許家印的大兒子許智健早已取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權,曾在2014年和2015年兩次出現在恒大集團全筑股份前十大股東名單中,隨后就消失了,就連很多恒大內部員工都不知道這位“太子爺”的真實情況。
而他的二兒子許騰鶴就沒這么好的運氣了,他參與恒大系事務很多,還擔任恒大集團珠三角公司董事長多年、主導恒大財富,在2023年9月同樣被帶走調查。
若是沒有許家印一開始鋪好的道路,恐怕他的家人也沒有這種底氣繼續享受生活。
在2023年9月之前,許家印原本還有一些選擇能去救自己、救家人;在這之后,他只剩下一條路了,那就是老老實實交代自己的問題。
前些年的恒大早已超出了企業的范疇,因為許家印做的很多事情都超越了基本的商業邏輯,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就算許家印瘋了,怎么會有這么多人跟著他一起發瘋?難道這些人不懂經濟嗎?
無論是公家的、私人的,每一筆錢是怎么到了恒大賬目上的都需要好好調查,明明金融機構都有風險管理方式和監管,許家印究竟用了什么辦法獲得一路綠燈,這都是需要仔細調查的事情。
普華永道的信譽因恒大而直接墜入谷底,還有一些金融領域的大拿跟著倒臺,這些都是許家印掀起的漣漪。
許家印的問題太多,如今的他更是應該交代清楚,避免類似的恒大騙局再度出現在市場當中。
參考資料
許家印前妻向兒子追討超10億港元債務,為什么? 《財經》
“生死”許家印 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