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螢火蟲上市過去了幾天,脖子哥作為蔚來車主五味雜陳。
一邊是覺得蔚來終于開竅了:
螢火蟲分為 11.98 萬和 12.58 萬兩個版本,暫時把理解成本高的換電放下(主要也是現有的站不支持),而且跟蔚來強綁定,能在蔚來展廳賣,還能暢行牛屋,性價比拉滿。
周末去商場的時候也看見不少人在關注這小車。
另一邊則是怒其不爭:
螢火蟲自發布后就一副躺平的模樣,社交平臺上依然充斥著對蔚來品牌的質疑,以及對這款歐洲理念小車的不信任。
但是要我說,在脖子哥目前試過那么多新能源小車中,螢火蟲是除了電動 MINI 外,第二個真的把設計融入到全車工程中的。
很多地方細細品味,甚至有一種法國車的感覺,即使你不想擁有它,但也值得了解一下,當一份談資。(完了,法國車在中國活不下去)
話不多說,咱們趕緊把車過一遍。
首先就是極具爭議性的外觀,當初螢火蟲發布的時候,那個渲染圖真的太 “渲” 了,那三個車燈給人的感覺,就跟看昆蟲復眼一樣,yue。
但其實,它線下實車是這樣的。
在現實生活中,自然光的變化會讓這三個燈更加柔和,在保留了螢火蟲辨識度的同時不顯得突兀,起碼咱們編輯部一致認為越看越好看。
上:我們的試駕車 下:周末路人的試駕車
到了夜晚,這個圓燈內外圈還有不一樣的亮度,打在旁邊半弧形的車漆上,拉出漸變的效果讓辨識度變得更高了。
外觀這塊脖子哥再提一點個人審美,咱們那天的試駕車是灰色的,我會覺得同行們的亮色車漆會更加好看,差友們覺得呢?
來到內飾,設計師解構了螢火蟲的 Logo 和圓燈,整體風格非常統一。
咱們先說中間最亮眼的車機,螢火蟲的車機與市面上所有的車機邏輯都不一樣,屏幕右側有著一個巨大的圓,滑動可以切換時鐘、導航、駕駛模式、桌面風格。
設計師簡化了操作邏輯,就像咱們手機的應用卡片,只安排了最核心的功能在主頁上,當你需要進一步操作,輕點一下就可以進入具體的應用。
當然,螢火蟲也保留了傳統的車機界面,這點與新勢力是一樣的,但里面的卡片都使用了圓角矩形,觀感保持一致。
除了車機有這樣的巧思,內飾也做了呼應。
坐在主駕駛位,映入眼簾的是圓潤的方向盤,兩邊的實體按鍵是正圓形;用手觸摸懷擋,P 檔是 “小藥丸” 的形狀;調下焦距,遠處的隱藏式出風口也是圓的;視線向下,踏板是圓的 ;朝左,門板上的實體門把手;朝右,還有杯架。。。。。。
這些細節真要說起來也沒什么技術難度,但汽車內飾與外飾的設計師一般不是同一個人,能如此貫徹始終,證明蔚來的設計團隊多少是花了心思的。
而高級感的營造不止于此,還有很多貼心的地方。
比如 11 萬的車都給了香薰系統,買車就送三個味道、標配 7.1.4 的杜比全景聲等等中高端車的配置。空調的調節也很有趣,用雙指滑動的時候,溫度的高低對應紅色與藍色,風量的大小對應氛圍燈的深淺。。。
真要說有什么不滿意的話,就是螢火蟲的語音助手叫 “Lumo”,這種要嘟起嘴來發的音就很奇怪(擼莫~)。
官方說是哈利波特里面 “發光” 的咒語,對應他們 “自在發光” 的 slogan...那我們還是麻瓜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呢,接下來是不是要把會議室叫做格蘭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勞/斯萊特林公共休息室?
氛圍感的東西說完了,咱再講點實用性的設計。
螢火蟲的這兩個版本,在內飾上有著明顯的區別。
低配 11.98 萬的自在版用的是織物座椅,但是它很高級的用了帶絨毛的那種混紡面料,而不是以前日系車的那種布藝座椅,花紋則是螢火蟲的 Logo。
由于織物座椅沒法做座椅通風,所以螢火蟲把座椅底部的空間利用到極致,除了掀開之后是一個小儲物箱。
低配織物座椅
高配則換成超纖做成的皮革座椅,前排兩張座椅都帶通風和腰托。
高配超纖皮料座椅
就脖子哥我自己的觸感來說,織物座椅的觸感真挺好摸的,很親膚,如果大伙不是剛需座椅通風的話,我覺得織物座椅真不錯,還更便宜。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無論你選哪種內飾,車內的新車味都不重,可能這就是環保的歐洲標準吧。
到了后排,螢火蟲同樣把座椅掏空做成了一個儲物盒。
至于空間。。軸距 2615mm 的小車大伙別對后排乘坐空間抱太大期待了,咱們一米七的同事坐進去,腿部空間就剩一拳,靠背也很直,長途使用肯定堪比阿茲卡班的牢房。
考慮到小車大部分時候都只是前排坐人,后排用來放雜物,螢火蟲倒是把前后空間都做得很大,前面騰出了一個容積 92 升的前備箱,后備箱也再向下掏了一層,短途郊游運點露營設備是妥妥夠用了。
說完靜態了,最后咱們再聊點駕駛感受。
相信大家有所耳聞,螢火蟲這車本來是想著主攻歐洲市場的,也請了阿斯頓馬丁、福特 GT 的合作伙伴 Multimatic 公司進行調校,連這車的產品負責人之前都是造福特嘉年華的。。
結果關稅一加,全部 GG,螢火蟲只能回來國內了。(有消息稱關稅有所松動)
那么這車開起來咋樣呢?
螢火蟲用的是前麥弗遜后五連桿的底盤,調校風格硬朗,咱們雖然是城市道路試駕,但是震動依然十分明顯,輪胎的狀況能夠清晰的反饋到車廂內。要是給他找個參照物的話,這種調校在 ID.3 和電動 MINI 上都有所體現。
而轉向的話,螢火蟲的指向在精準的同時,前段甚至要比 ID.3 更硬一點,老油條的味道沒那么重,半圈過后和 ID.3 趨同,能感覺到慢慢變重,給人充足的信心。
不過這里得對新手們提個醒,螢火蟲前輪的轉角很大,好處是掉頭只需要兩條車道,問題是這導致它方向盤的圈數非常多,如果你是原地挪車的話,那打滿接近 3 圈的圈數你可能得適應一下。
這里我們只打了一圈。
當時蔚來的產品經理跟我說,這種助力的手感以及底盤的濾振,是他們對中國路況優化后的結果。如果是原來出口歐洲的車,將會更硬更緊致。
動力上螢火蟲只能說是夠用,143 匹的馬力,1.49 噸重,推重比接近 1:1,比不過高配的海豚,但高于星愿、海鷗。基于優秀的底盤,帶上電機特有初段大扭矩,在城市里螢火蟲稱得上隨心所欲,符合他這個精致小車的定位。
這車還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電門調校,它的動能回收與踏板結合的非常精準,動力和減速的切換很絲滑,非常非常非常像特斯拉。
如果你喜歡用一個踏板就解決加減速,那螢火蟲或許是目前這個價位的孤品。
最后提一句大伙比較關心的能耗吧,我們開下來平均能耗是 10 度電,考慮到它是 42.1 度電的電池包,標稱 420km,他的續航還真像歐洲一樣實。。
說起歐洲標準,有個好笑的就是螢火蟲的充電接口在右后方,和蔚來都不一樣,因為歐洲人充電樁一般建在右邊。。。
好了,關于這車的實際體驗大概就是這些,當時我們的車型還沒實裝智駕,但是 128 Tops 的地平線方案,實現高速輔助駕駛應該是沒問題的。
后面具體像歐洲標準的安全,歐洲標準的駐車燈這些我就不啰嗦了。
在我看來,螢火蟲雖然因為中歐關稅的原因,整體的發布節奏非常倉促。
但是從各種細節上,我們都能感受到蔚來還是那個注重細節、營造氛圍的蔚來。在斌哥重新對內洗牌,全品牌重新聚焦之后,螢火蟲這次果斷放棄換電,搶先端出有競爭力的價格,讓我們見到了蔚來變革的決心。
而 3 個月后螢火蟲將推出新的 BasS 方案,有望將起售價打到 10 萬以下。
結合蔚來、樂道、螢火蟲明年將實現三車電池并網,或許能夠打消所有針對蔚來換電的流言。
屆時我們再來看看,螢火蟲是否能夠如 “發光” 之名,成為蔚來品牌的轉折里程碑。
撰文:浩森
編輯:脖子右擰 & 面線糊君
美編: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懂車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