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潛艇的電影可能是K-19,因為年代比較久遠。當時全是劣質VCD畫質極差,當時也沒看得太明白,故事情節也早忘光了。后來似乎沒看過什么特別精彩的關于潛艇的電影。如果有,可能是這部印度片。由于當時不太了解具體歷史內容,初看感覺還不錯。后來,就當喜劇片來看。然后發現電影海報,大伙應該就知道這是個離譜電影。當然,電影不是歷史書,它是在演繹歷史,然后又加上一點虛構,所呈現的故事。
可能是早年對K-19電影有那么一點印象,所以對潛艇就有一種特別神秘的感覺。具體是個什么樣子,一直很模糊,所以今天咱們就淺談這艘倒霉的K-19。
現在成為K-19潛艇紀念碑
K-19是658工程(俄語:проект-658)的首艇,北約代號為“Hotel級”潛艇,另翻譯為:“旅館級”,是蘇聯第一代裝備核彈道導彈的核動力潛艇,H級由蘇聯第一級核潛艇N級發展而來,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主要配備的是R-13潛射彈道導彈。該艇是在美蘇核潛艇軍備競賽的背景下,蘇聯為了追趕美國的核潛艇進展而匆忙建造的。
在下水前,就因為事故和火災造成10名工人和1名水手死亡。服役后,K-19經歷了多次故障與事故,其中一些幾乎導致整艇沉沒。
1961年7月4日的首次航行中,K-19的兩座反應堆之一發生冷卻劑系統完全失效。由于當時設計中的備用系統未安裝,艦長命令工程人員緊急創造解決方案以避免核反應堆熔毀。工程組犧牲自己的生命,臨時拼裝出一個應急冷卻系統,成功防止了核災難。隨后的兩年中,有22名船員因此死亡。
此后該艇又發生多次事故,包括兩起火災和一次碰撞。由于這些接連不斷的災難,艦員們給K-19起了一個綽號:“廣島”。
“Hotel級”潛艇一共有:K-19、K-33、K-55、K-40、K-16、K-145、K-149、K-178。
基座由水泥混凝土制作成潛艇上浮的樣子。
位于莫斯科州的K-19潛艇紀念碑
梅季希市的K-19核潛艇紀念設施
局部細節
K-19核動力潛艇正面視角
無人機空中航拍
俯視圖
背景
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決心追趕美國,開始建造核潛艇艦隊。實際上,這意味著在建造過程中將速度置于安全之上,這些艦艇被匆忙地投入海試,以盡快服役。K-19從一開始就因做工粗糙而事故頻發。許多蘇聯海軍軍官認為這些艦艇不具備戰斗能力,但并未采取任何措施阻止它們出航。在蘇聯第一批核潛艇上服役的船員享受到了非常高質量的伙食標準,包括熏魚、香腸、高檔巧克力和奶酪,與其他海軍艦艇上的標準食物截然不同。
建造期間的死亡事故
K-19于1957年10月16日由蘇聯海軍下單訂購。她的龍骨于1958年10月17日在北德文斯克的造船廠安放。在建造過程中,有幾名工人死亡:一場火災導致兩名工人死亡;后來六名在為水箱粘貼橡膠襯里的女工因吸入有毒煙霧中毒身亡。在裝載導彈的過程中,一名電工被導彈艙蓋壓死,另有一名工程師在兩個艙段之間跌落身亡。
服役狀態下的K-19
在干船塢中的K-19
模擬圖
K-19 潛艇的指揮塔
蘇聯核潛艇 K-19
658 型和 658M 型潛艇
K-3“列寧共青團”號潛艇
K-19 潛艇內部的指揮塔
疑似K-19
《技術與青年》雜志中的核潛艇
K-19核潛艇剖面圖
658М型核潛艇模型
“達尼伊爾·莫斯科夫斯基”號核潛艇(671РТМК型)
位于梅季希的K-19潛艇
K-19——658型核潛艇
名聲不佳
該艦于1959年4月8日下水并命名。打破傳統的是,由第五突擊分隊的三等海軍上校V.V.帕諾夫(V. V. Panov)而不是女性,執行了在船尾擊碎香檳瓶的儀式。然而,瓶子未能破裂,而是沿著螺旋槳滑動并彈到橡膠涂層的船體上。根據海軍傳統,這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征兆。第一任指揮官為一級上校尼古拉·弗拉基米羅維奇·扎捷耶夫(Nikolai Vladimirovich Zateyev)。后來在古巴導彈危機中阻止核戰爆發的瓦西里·阿爾希波夫(Vasily Arkhipov)則被任命為副艦長。
初期問題
1960年1月,由于換班期間的混亂,船員操作不當,導致反應堆控制棒彎曲。此損傷需拆解反應堆進行修理。值勤軍官被免職,帕諾夫艦長也被降職。
1960年7月12日,潛艇首次升起軍旗。7月13日至17日及8月12日至11月8日,K-19進行了海試,航行了17,347公里(10,779英里)。該艦于11月12日宣布完工。在一次滿功率航行后浮出水面時,發現大部分船體橡膠涂層脫落,整艘潛艇需重新涂覆。
在進行最大深度300米的測試潛航時,報告稱反應堆艙進水,扎捷耶夫立即下令上浮,潛艇因進水在左舷側傾。事后發現是建造過程中未更換密封墊所致。1960年10月,炊事員將木箱板通過廚房廢棄物系統處理,造成堵塞,導致第九艙段進水,積水達三分之一。1960年12月,主循環泵故障導致冷卻劑流失。來自北德文斯克的專家在海上完成了為期一周的維修。
1961年4月30日,K-19正式服役。艦上共有139人,包括導彈員、反應堆軍官、魚雷手、醫生、廚師、服務員,以及幾名并非標準編制的觀察軍官。
K-19——658型核潛艇
核事故
1961年7月4日,K-19在扎捷耶夫艦長指揮下于格陵蘭東南海岸外的北大西洋海域進行演習。04:15,右舷核反應堆冷卻系統壓力降至零。反應堆部門發現冷卻系統重大泄漏,導致冷卻泵失效。因遠程無線電也在另一事故中損壞,無法與莫斯科聯系請求支援??刂瓢敉ㄟ^緊急SCRAM系統自動插入,但溫度仍然失控上升。裂變產物的衰變熱將反應堆加熱至800°C(1470°F)。
扎捷耶夫作出果斷決定,命令工程組割斷通風閥并焊接水管以搭建臨時冷卻系統。這需要船員長時間暴露在強輻射下工作。最終這個應急系統成功降低了反應堆溫度。
事故釋放的放射性蒸汽通過通風系統擴散至其他艙室,導致全體船員受到輻射,艦體大部分及部分彈道導彈也被污染。7名工程組成員及其分隊軍官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死于輻射病,隨后兩年又有15名水手死亡。
艦長決定終止任務并向南航行,以會合預定區域的柴油潛艇。擔心可能發生兵變,扎捷耶夫命令將所有輕武器拋入海中,僅為最信任的5名軍官配發手槍。柴油潛艇S-270接收到K-19的微弱求救信號并趕來會合。
美軍艦艇也監聽到信號并提出援助,但扎捷耶夫為避免泄露蘇軍機密而拒絕,轉而與S-270會合。他安排船員轉移,并將K-19拖回本土基地。
在接下來的兩年內,維修組更換了損壞的反應堆。維修過程中對周邊環境及維修人員造成污染,污染區域半徑達700米(2300英尺)。蘇聯海軍將原放射性反應堆艙段傾倒進喀拉海。K-19重新服役,并被士兵戲稱為“廣島號”。
根據政府官方說法,事故原因是在最初建造期間焊接失誤。調查發現,安裝主冷卻系統管道時,焊工因工作空間狹小未用石棉布覆蓋裸露管道表面(用于防止焊渣灼傷管道)。一滴焊條熔渣落在管道未覆蓋區域,形成肉眼無法察覺的裂縫。該裂縫在高壓(超過200大氣壓或20,000千帕)下長期運行,最終導致管道破裂。
也有人對這一結論提出質疑。已退役的海軍少將尼古拉·莫爾穆爾指出,最初在岸上啟動反應堆時,建造組未在主冷卻回路安裝壓力表,導致冷卻管道在不知情情況下承受400大氣壓壓力,超過正常值一倍。
犧牲的船員
在反應堆#8的備用冷卻系統維修中,多名船員吸收致命劑量的輻射。8人在事故發生后一到三周內死于嚴重放射病。短時間內接受4至5希沃(400–500倫琴)的輻射劑量將有50%死亡率(30天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