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椰 豐寧報道
春天種一棵小樹,真的能改變大地嗎?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螞蟻森林在河北省豐寧縣小壩子鄉舉行“2025春種活動”,現場種下了這個公益項目啟動9年來的第6億棵樹。
“北京十粒沙,豐寧有七八”。河北省是京津生態環境支撐區,也是“三北”工程重點攻堅區,肩負著筑牢首都綠色生態屏障的重要使命。豐寧位于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的過渡帶,北接渾善達克沙地,南臨北京,燕山山脈在豐寧形成通道,是春季北方風沙南下的必經之地。
上世紀末,因過度放牧和開墾,豐寧縣小壩子鄉曾出現嚴重生態退化,曾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經過國家一系列工程的持續治理,河北豐寧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已由沙塵暴南下的“加強區”變為“阻滯區”。如今豐寧的森林覆蓋率已達58.53%,較2000年增加了32%,小壩子鄉沙化土地減少六成。
“此身雖微小,可擋一粒沙”。螞蟻森林項目從2020年開始落地河北各地,其中為豐寧生態建設累計種植樟子松160多萬棵,種植面積超1.5萬畝。螞蟻森林種植管理負責人徐琛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樟子松這類樹種能夠適應豐寧地區的地理環境,不僅存活率高,還能有效防風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
樟子松種植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如何與地方的生態工程相互協同?“實際上,我們的項目在規劃上參考了國家項目的模式,整個項目周期設定為三年,制定的驗收標準均不低于國家標準。”徐琛進一步表示,從種植開始,我們會在種樹當年和第三年分別進行成活率和保存率驗收,只有當這兩個關鍵節點的驗收結果依次達到驗收標準時,項目才會進入結項階段。一旦結項,鑒于樹木屬于地方資源,我們將把整個項目移交給當地樹木所有者或相關部門,以便他們進行后續的長期管理。
據介紹,今年3月以來,螞蟻森林在內蒙古、甘肅、新疆、河北等7個省份的大規模春種正全面展開。其中,全國網友為河北“澆水”,七天內就為河北申請超過5萬棵樟子松和200多萬棵連翹。“無論是項目結項前還是結項后,在當地護林員管護的基礎之上,我們每年都會定期派遣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檢查,并對用戶進行反饋。”徐琛表示。
“我種樹已經有20多年了,在這期間,我們組建了一支造林工程隊,隊伍人數最多時可達二三十人。過去家鄉生態環境脆弱,外出一趟便滿身沙塵。如今,通過持續的植樹,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我希望這種積極的變化能夠持續下去。雖然我已經60歲了,但我覺得還能再種20年。”河北豐寧的螞蟻森林種樹人高國江表示。
在助力各地生態修復的同時,全國的種樹人也在見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沙棘種植區,秋冬的果實可制成酸甜的果汁;在梭梭種植區,春季可在梭梭根部接種肉蓯蓉;在花棒種植區,可以通過采收種子和平茬增收;在連翹種植區,樹上的果實既可入藥又能做茶;在檸條種植區,可以采收檸條上結出的籽……。
來自內蒙古阿拉善的90后螞蟻森林種樹人楊世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我從2015年開始種植梭梭樹,已經種了超9000畝梭梭樹,2019年又在梭梭樹上接種肉蓯蓉,是一種在當地常見的沙生經濟作物,也是有名的中藥材。現在,我們已經在700畝地里接種肉蓯蓉,400畝進入采收期,每年能收蓉3噸,年增收5至6萬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