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美國就是八十歲的老太太過年,過得一年不如一年。結果特朗普接過拜登的權杖后,帶著美國在下坡路上,一腳把油門踩到油箱里去了,要憑一己之力,把整個美國帶到坑里去了。
為什么這么說了,從特朗普上任到現在3個月的時間,前前后后說了多少荒唐話?做了多少荒唐事?推出了多少荒唐政策?尤其是特朗普掀起關稅戰(zhàn)爭后,幾乎每天關于特朗普的消息都在社交媒體屠版,可以說特朗普成了全世界的關注焦點。
當然了,特朗普這樣做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為了贏得大選,特朗普承諾要給支持者提供更多就業(yè)機會,這就得重新發(fā)展美國的工業(yè),發(fā)展工業(yè)又需要擴大出口,減少進口,這才有了所謂的“對等關稅”。
但特朗普完全沒摸清楚中國究竟是什么態(tài)度,認為中國還是2008年的中國,會毫不猶豫地對美國讓步,甚至在關鍵時候拉美國一把。但特朗普一腳踢到了鋼板上,高關稅不僅沒讓中國妥協(xié),反而是讓中國扛起了反抗美國關稅霸權的大旗,一句“奉陪到底”已經打亂了特朗普的計劃,反而把美國架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關稅再加沒什么實質性意義,不加面子上又掛不住,搞不好原本的盟友看出來美國外強中干,直接來一手對等反制,那美國就真的要行將就木了。
換句話來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已經讓美國偷雞不成蝕把米。
但是,特朗普不是一個會認輸的人,就算自己贏不了,特朗普也會想方設法讓自己看起來贏了。畢竟在2020年國會山事件上,特朗普就硬生生地上演了一場把戲。
而在關稅問題上,特朗普更不可能妥協(xié)。
4月18日,特朗普正式打出了自己手中的第二張“王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宣布,將對所有中國籍的商船和中國籍的船只,停靠美國港口征收貨物費用。這項新規(guī)定將在未來半年時間內生效,并且將分為兩個部分,從10月14日開始,將對中國商船每噸貨物收取50美元的費用,并且在未來三年內每年每噸貨物增加30美元的費用。
實際上,這并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提出加收服務費的方案。在2月份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就提出了草案,要對每一艘中國籍或者中國生產的商船收150萬美元的服務費。但是遭到了美國從上到下的炮轟,認為這會阻礙美國的貨物流通,所以又悄默默地把這版方案給撤回去了。
特朗普這樣做的威力,要看不加征關稅,或者說這本身就是變相地加征關稅,所以落腳點又回到美國制造業(yè)上去了,對應的產業(yè),也就是美國的船舶制造業(yè)了。但是,這可能讓美國船舶制造業(yè)重登巔峰嗎?答案肯定是不可能。
假設中國生產一艘商船的成本在1億美元,美國制造的價格最少是3倍到四倍。即便是加上停靠美國的運營成本,這也需要數十年時間才能和美國出廠價持平。
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占到了全球集裝箱船81%的市場份額,散裝船占到了全球的75%。而美國只占0.1%,美國該用什么方式來和中國競爭造船業(yè)?過去15年時間里,中國一直都是全球第一大船舶生產國,也就是說全球相當大一部分船只都是由中國生產,再加上中國在全球船舶制造份額中的比例進一步提升,未來超過90%的商用船只停靠美國,都可能會被征收高額的停靠服務費。
但是,這些費用最終的承擔方,依舊是美國消費者。可以說,在特朗普的豪賭中,美國人民承受了代價,美國損失了國家利益,只有特朗普贏了面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再次拋出船舶服務費的論調后,最先站出來表示反對的并不是中方,而是美國的貿易團體。
在這項政策出臺前,美國舉行了聽證會,數百個貿易團體參加了聽證會,并且與國會議員爆發(fā)了激烈的沖突,數百個團體警告美國,如果特朗普執(zhí)意要把這場戰(zhàn)爭進行下去,美國將會必敗。因為這除了給美國運輸系統(tǒng)和制造業(yè)帶來更多混亂外,根本無法撼動中國在造船業(yè)中的地位。
一個1980年之后就喪失LNG船制造能力,2017年之后喪失油輪制造能力的國家,怎么敢對全球第一大造船國發(fā)出挑戰(zhàn),這真是抽象的魔幻現實主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