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道,近期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曾報道白宮物色新國防部長,后被白宮斥為 “假新聞”。而在俄烏沖突戰場,局勢風云變幻,諸多關鍵動態正深刻影響著沖突走向。
普京(資料圖)
俄烏沖突持續至今,戰場形勢膠著。在紅軍城方向,俄羅斯國防部稱俄軍無人機部隊焚毀烏軍數百輛裝甲車,其中不乏德制豹式坦克。要知道,烏克蘭的裝甲力量本就有限,豹式坦克更是數量稀少,俄軍若真取得如此戰果,對烏軍的打擊無疑是沉重的。可現實是,盡管俄軍有這樣的戰報,但在紅軍城這一關鍵區域,其攻擊能量似乎已有所耗盡。
與此同時,西方勢力在這場沖突中 “蠢蠢欲動”。為了阻止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全面獲勝,英法牽頭在本月 10 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 “志愿聯盟” 國防部長會議,30 多個國家防務高層參會。這 “志愿聯盟” 是英法提出的援烏聯盟,與以往援烏同盟不同,美國并未參與其中。英法還計劃在俄烏沖突結束后,組建西方國家聯合保障部隊進入烏克蘭 “維持秩序”,以保障烏克蘭長久安全,聯盟內成員方對援烏態度看似積極。然而,西方軍事力量大多集中于美國,歐洲軍備生產長期懈怠,產能嚴重不足。就拿援助軍火來說,整個歐洲有時甚至比不上朝鮮,使得 “志愿聯盟” 的實際作用大打折扣,備受質疑。
普京(資料圖)
面對北約及西方勢力在俄烏沖突中的不斷攪局,普京發出了嚴厲警告。北約介入俄烏沖突的程度日益加深,不僅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裝備,還在指揮等層面深度參與。普京敏銳察覺到烏克蘭和北約的意圖,多次表示美西方的介入極有可能改變沖突本質。俄方認為,烏克蘭若使用遠程武器攻擊俄本土,背后必然有北約的支持與操作。北約方面屢次突破普京所設底線,其東擴政策更是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利益。普京明確表態,如果西方國家授權烏克蘭使用遠程武器,那就等同于與俄羅斯開戰,俄方必定會采取相應措施。雖然普京未明確說明反制方式,但外界猜測,俄羅斯可能會向美西方的敵對國家提供俄制武器,以打擊其海外目標。
而在這緊張局勢下,朝鮮對俄羅斯的軍事支持成為影響戰局的重要因素。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報道,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繆爾?帕帕羅指出,朝鮮加大了對俄羅斯的支援力度,近千枚短程彈道導彈和十萬發大口徑炮彈正運往俄羅斯,助力前線俄軍打擊烏克蘭軍隊。作為回報,莫斯科將為朝鮮提供先進的防空系統和空射導彈系統。其實,關于俄朝軍事合作,雖莫斯科和平壤方面未公開承認,但相關跡象表明,合作不僅存在,且規模在不斷擴大。例如,朝鮮特種部隊在庫爾斯克地區的行動,展現出強大的戰斗力,令烏克蘭一線軍人都不得不服氣,從最初的輕視轉變為夸贊,他們認為朝軍軍事素質過硬,學習能力極強。有觀點認為,若沒有朝鮮軍隊的協助,俄羅斯難以在短時間內于庫爾斯克戰役取得相應成果。
普京(資料圖)
目前,俄烏沖突已演變成一場消耗巨大的戰爭,每天都消耗海量彈藥。在特朗普宣布 “暫停” 對烏援助的背景下,朝鮮源源不斷向俄羅斯運輸武器彈藥,使得局勢對烏克蘭愈發不利。歐洲方面顯然不想 “坐以待斃”,由英法牽頭的 “自愿聯盟” 召集了 30 多國商討出兵烏克蘭計劃。俄方情報機構稱,歐洲打算在烏克蘭部署一支 10 萬人的聯合軍,可能部署在利沃夫、敖德薩、基輔等地區,英國空軍和法國空軍負責空中警戒,其余國家負責地面防務。不過,令英法失望的是,歐洲僅有 6 國同意出兵烏克蘭,分別為英國、法國、立陶宛、拉脫維亞以及愛沙尼亞。
綜合來看,俄烏沖突的結局似乎逐漸明朗。俄羅斯有朝鮮的軍事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彈藥等方面的壓力,且在戰略和戰術執行上有自身優勢。普京的警告也對西方形成威懾,使其在進一步介入沖突時有所顧慮。而西方雖試圖通過各種聯盟、援助來支持烏克蘭,但內部矛盾重重,軍備產能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其行動效果。烏克蘭在兵力、裝備及外部支持等方面面臨諸多困境。這場沖突究竟將走向何方,國際社會正拭目以待,是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還是沖突進一步升級,仍充滿不確定性,但各方力量的博弈無疑將繼續深刻影響著沖突的未來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