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撞死一家三口案終于開庭審理,但未當庭宣判。
之前,人們以為會按照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司機廖某的刑事責任,不過司機廖某朋友的一份證詞,可能讓結局大不相同。
2024年10月2日,景德鎮一對新婚夫妻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準備去馬路對面的母親家里吃飯。
就在一家三口走到馬路中央時,一輛轎車高速飛奔過來,有人瞬間被撞飛三米多高,現場一片狼藉。
目擊者司機回憶“肇事車速度很快聽到砰的一聲,然后看到一個人飛起三米過高,又摔在地上”。
男子和妻子倒在地上,周邊大片血跡,太慘了。
而罪魁禍首的司機竟然只是因與女友口角泄憤,在限速40km的馬路上強行開到129km每小時。
吵架!泄憤!129碼!這幾個細節聽著就足以讓人氣憤。
更令人震驚的是,據當時目擊者說,撞人后廖某相當淡定打電話搖人,據家屬說120都是路人幫忙打的。
事發后,警方執法記錄儀顯示,廖某被警方帶走后在警車上抽煙,態度冷漠,被辦案民警訓斥。
這得是什么樣的人,才能這么冷血?
肇事司機廖某為初中輟學,16歲左右開始工作,事發時才20歲,家里是做瓷器生意的。
案發后,廖父迅速低價拋售經營的瓷器店并搬離景德鎮,被外界解讀為逃避輿論追責。
其態度進一步激化公眾憤怒,網友評論稱“冷血基因一脈相承”。
事故發生后,兩個家庭的老人都垮了。
男子的母親說,兒媳從小父母離異,是跟著爺爺長大的,爺爺聽到孫女車禍去世,受不了打擊,沒多久就不幸離世。
男子的父母也患上了“創傷后應激性障礙”和重度抑郁。
兩人每天度日如年,靠安眠藥入睡。
兩位老人還搬到兒子、兒媳和孫子的新房里,看著那里的東西,就好像他們還會回來。
但他們知道這是不可能,唯一希望的就是法律的公正裁決,讓廖某得到應有的懲罰。
事情過去這么久了,他們沒等待廖某和廖某家人的一句歉意。
廖某父親還為自己兒子辯解說,“肇事車輛是一輛二手特斯拉,事發時剛買到手5天,而廖某某實際駕駛這輛車的時間不足兩天。”
意思是,兒子技術生疏導致事故,把責任歸咎于客觀,卻絲毫不提廖某主觀泄憤才加速車輛的事。
更沒有人性的是,廖某父親把慘劇歸咎于“天災”。
2025年3月20日,二老接到肇事者父親的電話“我兒子撞死了你家屬,這是意外,這是天災,你們過來搞我兒子,這是人禍。”
姑且翻譯一下這句話,肇事司機父親的意思是,我兒子撞死你家人是天災,是不可避免的。
可你們想讓我兒子坐牢就是人禍了,是可以變通的。
廖某父親還通過中間人提出想要80萬得到諒解,并提出讓兒子出獄后給二老養老。
可中國也有句老話叫人死償命。
面對肇事方賠償80萬的提議,二老態度堅決:不要錢,只求法律嚴懲。
人都沒了,希望都沒了,要錢又有什么用呢?
如今廖某的量刑成為爭議焦點。
一說是廖某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應當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若認定存在主觀故意或放任心態,最高可判死刑。
不過,這次庭審中,廖某女友雖然沒有出庭,卻拿出廖某朋友的證詞,稱廖某購買特斯拉后,稱帶兄弟感受“推背感”,這份證詞很不利受害者家屬。
庭審中,廖某律師還以交通肇事罪為其辯護,稱“廖某宇事發當時懵了,沒看清。”
若認定為過失犯罪,依據《刑法》第133條,若司機因疏忽(如操作不當)導致重大事故,可適用此罪,最高量刑7年。
可如果按交通肇事罪判7年,與3條人命的結果嚴重不匹配。
若按危害公共安全罪判死刑,需排除“情緒失控≠故意犯罪”的辯護空間。
最終結果如何,只能耐心等待。
2019年重慶公交墜江案中,乘客與司機爭執導致車輛失控,最終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2022年河南瑪莎拉蒂醉駕案,因“放任后果”的飆車行為,主犯被判無期徒刑。
本案中,廖某某的行為與上述案例的“放任心態”高度相似,可能成為定罪參考。
為生命的逝去感到痛惜,最可憐的是小孩,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這個世界。
希望能有一個公平的裁決,還給遇難家屬一個公道!
(亦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