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娛樂原創
文|小福 編輯|樸芳
“有很年輕的創作者,雖然他們的劇本尚不足以馬上進行拍攝,但從他們的只言片語中能非常明確地感知到他們的創作潛能,他們在創作方面會有非常美好的未來,這對于我們整個創投項目、發掘新人都非常重要,我們會給予他們更好的平臺。”
第1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榮譽盛典暨青年影人之夜活動現場,第一次參加創投活動、喜提北影節創投終審主席新身份的陳思誠導演和青年創作者們來了段“掏心窩子”的發言。
為期兩天的創投終審活動,30部題材各異的新項目讓他感慨良多,而在官方創投之余,陳思誠導演也在現場官宣了由他的壹同制作發起的壹同創作·新銳編劇計劃。讓發掘好內容、好創作者,從這屆北影節創投延伸到更遠。
人才扶持的再定義
“如果沒有劇本,一切都是空談,都是遑論。”
壹同創作·新銳編劇計劃,就誕生在這個初衷下。
此次壹同創作·新銳編劇計劃給定了六個可供選擇的命題范圍,創作者可在命題范圍內自由選擇一個感興趣的方向,并按要求撰寫創作闡述以及10-30個場次的劇本正文。
可以看到,此次官方給出的“失去名字的人”、“殺人現場”、“家庭的秘密”、“陰差陽錯”、“我的外星朋友”、“我愛你”六個關鍵詞并不局限于壹同制作最深耕的懸疑犯罪方向,同樣可以拓寬至家庭、愛情、科幻等多元內容領域。
之后,壹同制作將組織公司內部的專業評估團隊對提交作品進行評估篩選,從中選出優秀創作者給予5到20萬元不等的現金獎勵。除此以外,選拔出的創作者將有機會與壹同制作簽約,并優先參與到公司后續項目的開發與創作中。
相較此前我們看過的大多影視人才扶持計劃,壹同創作·新銳編劇計劃身上的開創性尤其吸睛。
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有趣的命題寫作選拔方式。
以往影視人才扶持或是創投類活動大多不會對征集內容做太多限制,壹同制作此次則設置了內容主題這個前置條件,相當于提前公布了扶持對象需求,對目標創作方向的編劇人才導向性更強。
其次,便是異常高效的流程規劃。
按照目前壹同制作做出的時間安排,從征稿階段、評選階段到公布結果,整個周期只有三個月時間,其中征稿階段僅有20天。有確定的主題以及可控的創作、選拔周期,這意味著選拔方無需“大海撈針”,同理,參與者也不需要投入過多成本與等待,毫不拖泥帶水。
昨日,陳思誠導演在官宣計劃的同時也分享了他的審核標準:“不求盡善盡美,但要足夠新奇,足夠創意”。
最后是務實,除了為優秀創作者提供現金獎勵之外,還提供了簽約、優先參加后續項目開發、創作等機會。這其實就凸顯了壹同制作作為一家影視公司的特性,從公司層面讓該計劃更好地發掘和啟用優秀人才。
“如果創作者還在為生計發愁的話,那一切的創作也是空談。”
其實正如陳思誠導演所說,只有幫助創作者解決了眼前的難點,才能體現出這些影視人才扶持計劃的價值。
真金白銀自然不必多說,又有多少青年創作者不在為項目資金發愁。然而在此之外,不為創作者畫大餅,讓這些新人迅速轉化為參與主流項目創作的新鮮血液來賦能市場、為行業造血,更是這些行業人才扶持計劃的真諦。
為好內容背書的能力
客觀來說,壹同創作·新銳編劇計劃看著很誘人,然而若想要人才和項目落地其實需要多方面的輔助配合,市場經驗、行業資源、工業流程缺一不可。不過在我們看來,這恰恰是壹同制作與陳思誠導演的長板。
先說開發經驗。
壹同制作大概算得上當下國內電影行業最專注于類型片的公司之一了,在懸疑領域探索尤其深。“唐探”系列、“誤殺”系列、《消失的她》等一批觀眾耳熟能詳的懸疑片背后,都寫著這家公司的名字。
最近幾年,壹同制作也開始把創作的觸角伸向更多元類型領域,比如在近期的電影《解密》《唐探1900》里就融合了一定歷史元素,還未與觀眾見面的網劇《球狀閃電》、電影《帶上她的眼睛》則是標準科幻題材作品。
這些項目經驗,已然足夠“授人以漁”。
再聊聊壹同制作既有的扶持新人傳統。
以陳思誠導演為中心的“陳思誠監制+青年創作者”創作模式,此前已經在“誤殺”系列、《三大隊》《消失的她》等項目中有過多次成功探索。接下來,壹同制作也打算繼續延續這種“傳幫帶”模式,目前待映的電影《惡意》、網劇《球狀閃電》以及已經官宣啟動的電影《帶上她的眼睛》均采用了這樣的創作搭配。
在引導青年創作者上道這件事上,壹同制作不說經驗豐富也是輕車熟路了。
當然最重中之重,還是離不開壹同制作一直在努力踐行的工業生產模式。
關于壹同制作的工業水準,其實有個非常直觀的體現:無論作品題材、體量,壹同制作的項目從立項、拍攝到后期、上映的整個周期在行業內都屬于高效水平。
依托于前期壹同制作到后期熠熠和光的產業一體化與流程工業化,壹同制作用作品說話,已經多次展示過自己的超強執行力與高度統籌能力。
創作、扶持雙管齊下的豐富經驗,持續提升的工業水平,這才是能夠為人才扶持背書,也是讓行業信服這一扶持計劃能夠真正落地的關鍵所在。
創投的“新價值”
讓每一部有價值的項目、每一個有才華的創作者獲得應有的支持——在今年北影節創投環節,我們對此感受尤其深。
今年北影節創投征集項目數量較去年稍有回縮,但數量上的減少絲毫沒有影響到潛力項目的閃光點。
獲得最具創新制作團隊榮譽的藏地題材影片《風從海邊吹來》,導演扎西甲木是一位年僅26歲的藏族青年;獲得大衛·葉茨榮譽的《談談情,開開車》,則是一部罕見老年女性版公路片;講述兩位女性奇幻故事的最具商業價值項目《摩登情書》、關注移民群體的最佳原創劇本《有限認罪》……這些項目的多元、開創性,遠遠超過此前預期。
一些優質項目不光在創投項目中脫穎而出,還現場收獲了資方們拋來的新鮮橄欖枝。就如獲得評委會特別推薦榮譽的科幻片《宇宙心流指南》,憑借其新穎選題,一口氣拿到了三家公司的大方投資,另外還有壹同特別關注榮譽加磅的10萬元獎金。《風從海邊吹來》則獲得了來自熠熠和光后期全流程價值50萬元的支持。
而一直對青年創作者保持高度關注的陳思誠導演,更是把今年北影節創投變成了“選材大會”,在短短兩天的創投終審路演活動里先后向六個潛力項目做出無償助力后期制作的承諾。
“電影也都不一定以市場最后的回報來認知它的唯一價值,有些電影只要留在那就有價值。”他并不吝惜肯定任何一部有勇氣、有想法、有價值的好項目,并樂于給予創作者們真金白銀的制作支持。
而即將啟動的壹同創作·新銳編劇計劃,其行業指向性也非常之強。用最精準高效的選拔找到一起干實事的人,這讓人才輸血不再是一句空談,而是肉眼可見地落地。
按照壹同制作過往操刀項目的推進速度,我們甚至可以展望這些即將被選出來的優秀創作者名字會很快出現在壹同制作未來的片單中。
這個行業,缺的就是這種實實在在的扶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