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匿名作者
“對愛我的人別緊張,我的固執(zhí)很善良”
這是我最愛的一首歌的歌詞,每當我陷入情緒中無法自拔的時候我都會聽這首歌, 而那些愛我的或者說帶給我力量的人,正如這句歌詞所說,她們擁抱了我的固執(zhí)。
還是十七八歲的年紀,大家都在為高考而拼命,但我卻一直提不起勁。直到一次發(fā)高燒,我躺在床上淚流不止,無法從床上起來,仿佛深陷泥潭,有什么東西把我拉入黑暗里,我像迷路的人在漆黑一片中痛苦嘶吼卻無人響應。
那個時候母親只是覺得我生病了,吃了藥退燒了就會好起來,只有我知道我確實是病了,不過不是感冒發(fā)燒,而是一種我還不了解的病。
我拿著手機瘋狂找尋“一根救命稻草”,我?guī)缀跸蛏磉吽械呐笥讯夹沽宋业谋瘋遗瓮幸浑p手拉住我。可是我聽到的回答不是“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很辛苦”,就是“我也苦啊”。
只有我高中閨蜜花花回應了我:“好好休息,我在學校等你回來”,其實就是平平無奇的一句話,我感覺我平靜了。
往后的七年歲月里,她總是一字一句回應著我的悲傷我的憤怒,即使最糟糕的時候和她起了矛盾她也沒有離我而去,而是幫助我好好梳理。
沒有人能感同身受,大多數(shù)人都是想要把你從黑暗中拉到光明里,可是很少有人想到進入黑暗里先擁抱瑟瑟發(fā)抖的你。 正如花花所說“你已經(jīng)很好了,不需要刻意做什么顯示自己就是個正常人,好好吃藥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就夠了”,或許她不能夠說什么專業(yè)術語去引導我,但是在我需要的時候她都會第一時間擁抱我。
她陪我穿喜歡的漢服,在古寺里參拜,仿佛可以與過去對話。我們一起去看蔚藍的大海,坐在海邊聽著小酒館駐唱的歌聲靜靜吹著海風,一切煩惱都可以煙消云散。 在她的相機里我永遠綻放著最美的笑顏,在她身邊我感覺我就是最真實的自己,我會相信即使下一刻我面目可憎也有人看到我的可愛。她是那個要求我一定陪她去遠方的人。
剛開始面對自己是抑郁癥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可以咬牙克服過去,但是在經(jīng)歷好幾次復發(fā)的折磨中我妥協(xié)了。
我背著父母一個人去醫(yī)院看病,最后在交不起醫(yī)療費的時候無奈給母親打去電話。不久后父母以來給我過生日的名義到我上學的城市看我,我?guī)е麄儏⒂^了很多景點。直到晚上父母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女兒,如果真的不開心,我們就休學不讀了,回家休息吧”,爸爸就哭了,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爸爸哭。
我拒絕了,我害怕自己一休學就是一去不回。 其實父母根本不完全知道抑郁癥是什么,可能就是在來之前查了一下,但因為她們愛我,他們知道我不開心了,所以難過。
在后續(xù)的治療中,我我的診斷由抑郁變成雙相。在這期間,母親關注了很多公眾號,加了很多家屬陪伴群,爸爸閱讀了很多資料。因此,他們越來越能夠明白這個病是怎么一個情況。然而當母親每次聽見我述說我難受的時候她都會流淚,母女連心或許就是如此吧。
爸爸寬慰我的方式則是帶我去吃美味的小吃, 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但是愛意是相通的。 他們夸我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yè),其實我也想感謝他們對我病情的理解。很多父母覺得這種病是矯情,是青春期的不懂事,是不開心的無理取鬧,而我的父母卻不會隨便下定義。爸爸媽媽給我的不少不多,足夠我去面對這個世界這個病魔。
在我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我遇到了我的咨詢師劉老師。 那個時候父母不知道如何去開導我心里的郁結(jié),所以他們只能求助外界的力量。
劉老師很溫柔,我一見到她就覺得很親切。她不會強迫我一定要說什么,也不會灌輸大道理。 她總是像朋友一樣去聽我講述我發(fā)生的事,不會教育我,而是幫助我分析一件事的正反面,還會分享有關她的一些事。 每次向她述說完那些糟糕的情緒我都覺得心里輕松不少,漸漸地心里沉積的放不下的往事慢慢都淡忘了。
也要順便感謝一下我的爸媽,每次去心理輔導,他們都會陪著我,而且不會催問我咨詢的內(nèi)容,只會問我有沒有好受一點。
后來,我去她那里次數(shù)越來越少,最近一次去的時候,她夸我道:“你現(xiàn)在很有力量”。
她就像一個給予我燈的人,鼓舞我通過自身的努力點亮這燈照亮這片漆黑。
無論是花花,還是父母,亦或是劉老師,她們都是我與心魔對抗路上堅定的后盾。
生命很可貴,尤其在父母眼中,我是獨一無二不可失去的。但是我卻曾經(jīng)辜負過他們的信任,我不僅自殘還想過做傻事。
那一刻,當我向花花坦白時,她嚇得瘋狂給我發(fā)信息通話,但我已經(jīng)關機。 我痛苦地扭曲地嚎啕大哭,最后狠狠地在手臂上留下了幾道痕跡才作罷,因為我明白第二天父母醒來知道我不在了會崩潰。
等我再打開手機,終于看到了花花發(fā)來的信息:她害怕到了極致,她一字一句地懇求:“別丟下我!”最后可能是太困了吧,在閨蜜的哄睡下我沉沉睡去,閨蜜一直擔驚受怕到凌晨都沒睡。
后來某天,我主動向母親展示自己手臂上的疤痕,坦白我自傷的過往,母親沉默許久,低聲抽泣說“沒有你,我可怎么辦”。
雖然我依然會在偶然控制不住大腦時,蹦出的“死亡”想法,但那些關心我的人的愛,讓我有了盔甲,去與之戰(zhàn)斗。 我不害怕死亡,我終將向死而生。
我相信,黑暗不會永無止境,我也明白,只有自己成為了那道光才能照亮自己。但是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是孤獨的,有許多人也在努力與你同行。
他們會陪你從迷茫中找到目標,陪你在孤單中生出勇氣。你曾經(jīng)失去一切,但他們會陪你同行,等著你走向更明媚的遠方。
封面圖源:Pexels
征稿啟示
渡過公號日常向讀者征集對抗抑郁、雙相等精神疾病或陪伴、見證家人、朋友等抗擊疾病的經(jīng)歷、感悟。
征稿要求:
1. 要求重點突出、三觀端正、內(nèi)容真實,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渡過平臺。
2. 原則上字數(shù)不少于1000字。
3. 投稿時鼓勵提供自我介紹、頭像(正方形)、封面圖(橫圖)。
投稿郵箱:zhangjinduguo@163.com,若錄用會在投稿2周以內(nèi)回復,投稿被錄用后,刊登一周以內(nèi)(含當天)的贊賞屬于作者。
注意事項:作品一經(jīng)提交,使用權、修改權歸主辦方所有,主辦方有權將作品在渡過自有及授權的第三方平臺進行發(fā)布,也可按需進行編輯再發(fā)布。
投稿至郵箱視為已閱讀并同意以上約定。
傾聽患者心聲,了解精神健康知識,探索青少年抑郁解決方案,關注獲取更多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