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新聞記者 顏靖堯 朱婉菁 見習記者 王章蘊)“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4月21日下午6時許,在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村的一處文化廣場,喜慶歡快的廣場舞曲響起,衣著鮮艷的村民隨著歡快的音樂,有節奏地跳起舞來。
今年年初,唐圩村多了這處文化廣場。如今,每到傍晚,該文化廣場成為村里最熱鬧的地方,當地不少村民吃完晚飯,就會聚集在此處。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片區域共有500余平方米,設有百姓大舞臺、健身活動區和兒童游樂區。遠遠望去,嶄新的文化廣場為唐圩村增添了一抹鮮艷的色彩。
廣場舞、健身操、劃旱船……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輪番登場,大家個個神采奕奕。村民告訴記者,有了文化廣場,唐圩村的“運動江湖”多了許多派系,村里原本不愛出門的老年人在此邁開步子,成了“風云人物”。
百姓大舞臺上,村民和著歡快的節拍,盡情舞動;在健身活動區,由唐圩村村委會捐贈的健身設施派上了用場,一面面嶄新的五星紅旗在此迎風飄揚;在兒童游樂區,數名留守兒童在滑梯上玩得不亦樂乎,歡笑聲不絕于耳。
讓人稱贊的是,這處文化廣場是由當地鄉賢王政文個人出資建造的。出生于1949年的王政文是唐圩村人。“我的父親是一名教師,他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團結鄰里,與人為善。在我的記憶中,鄰里之間相處非常和睦,大家有啥好東西都拿出來分享,誰家發生了什么事情,也會相互幫襯。”王政文回憶。
王政文說,盡管自己早早地離開了唐圩村,但家鄉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載著他的思念。1987年,在外漂泊近20年的王政文返回宿遷經營一家貝雕工藝品廠。1995年,王政文開始從事中國花鳥畫創作。隨著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他想給家鄉做點事情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
鄉情,藏在心底最柔軟的地方。王政文每次回到唐圩村,總習慣在村里走上一圈,和村里的老年人聊聊天。眼見著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王政文感到很高興。“因為我本人從事文藝創作,所以,我想能不能為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出一份力。”王政文說。
王政文心中產生了為村子修建文化廣場的想法,這個想法得到了唐圩村村委會的支持。“我決定利用自己的宅基地建設文化廣場,一些村民得知這個消息,還主動請纓,希望能出力支持。”王政文說。
經過相關部門審批,2024年8月,王政文著手將自己的構想變成現實。在文化廣場的建設中,唐圩村不少人都出了一份力。“墊土方的時候,得知我們的土不夠了,唐圩村村委會還主動為我們提供了土,大家推著小推車把土運送過來。”王政文笑稱,文化廣場能夠很快建成,要感謝每一位付出的村民。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王政文的帶領下,村里的文化廣場順利建成。
“幾天前,為了激發大家的運動熱情,我還出資購買了一套鑼鼓、幾十件運動服,大家都很喜歡。一到傍晚,文化廣場上熱鬧極了。天氣越來越熱,我還打算在村里建幾處涼亭,希望我做的這些事,能夠為鄉親們帶來些許幸福感。”王政文笑著暢想著未來,他告訴記者,自己仍在為家鄉發展做規劃,在有生之年,他愿意盡可能地回饋家鄉,回饋這片土地上的人。
“以前,我們村部附近也建有文化廣場,但是可能距離大家比較遠,所以文化廣場的利用率不太高,這處新的文化廣場,讓大家休閑娛樂有了好去處。”唐圩村村委會副主任王盤章說,為了讓文化廣場更好地服務村民,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委會將依托文化廣場,常態化開展送文化活動,弘揚良好文明風尚,同時積極對接有關部門,對健身設施等進行更新、管護。
“好久不見,近來可好?”“好著呢!你們村的文化廣場建得可真漂亮,我們過來湊湊熱鬧!”“羨慕你們村啊,王政文真不簡單,像個‘規劃師’啊!”最近一段時間,唐圩村的文化廣場吸引了不少鄰村村民注意,他們相聚于此,關系相比往日更加親密,在這個美好的春天,村與村也開啟了新的“對話”。
采訪離去時,記者回首看到,夜幕下,文化廣場上方的照明設施亮起,一束束聚光燈照進了這個被夜色籠罩的村莊,五星紅旗下,男女老少唱著、跳著,村里一片歡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