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每年的“雙11”,國內快遞企業的快件處理量都在逐年遞增,但鮮有人關注到支撐這些包裹高效運轉的“毛細血管”——零擔物流。
作為連接快遞與整車運輸的中間形態,零擔物流承擔著大宗商品、工業設備、電商大件等非標準化貨物的運輸需求。隨著中國制造業升級與消費擴容,這個萬億級市場正從“粗放生長”轉向“精耕細作”。
2024年,行業龍頭安能物流以16.7%的營收增速、64.2%的凈利潤暴增,向市場拋出一張顛覆認知的答卷。當順豐、中通在快遞紅海廝殺時,零擔賽道的整合浪潮正悄然孕育新的資本洼地。
全網快運“強者恒強”,三大市場加速分化
2023年,全網快運10強整體貨量達到8874萬噸,同比2022年的7728萬噸上升了14.8%??爝\似乎成了整個零擔市場中唯一的增量市場。
在規模效應的推動下,頭部企業收獲盈利后繼續拓展市場,目前順豐、中通、德邦、安能4家企業邁入了“千萬噸俱樂部”。
具體來看,幾乎所有快運企業在2023年都獲得超過10%的增長。2023年,排名第一的順豐快運零擔貨量1296萬噸,同比增長16.0%;中通快運貨量1133萬噸,同比增長15.7%。
德邦(調整口徑后)零擔貨量1122萬噸,同比增長約18.2%;壹米滴答貨量970萬噸,同比增長8.6%;百世快運貨量928萬噸,同比增長約7.2%。
相比之下,區域網受合同物流擠壓,市場規模下降;專線市場因貨源被快運分流,規模同比縮水9.2%,是零擔三大市場中降幅最明顯的細分市場。
如今,直營模式(如順豐、德邦)以服務質量和品牌溢價立足,但成本較高,凈利率普遍較低。加盟模式(如安能、中通快運)通過規?;途婀芾韺崿F降本增效,安能2023年凈利率大幅提升至7.1%,2024年繼續保持這一水平。
與此同時,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CR10占30強榜單總收入的90.4%,第一梯隊已經呈現絕對領先的態勢。
再對標美國,國內零擔市場潛力仍待釋放。業內龍頭ODFL憑借成本領先與差異化服務,2024年營收接近60億美元,凈利率從5.1%躍升至22%,市盈率穩居27倍上下;而中國頭部企業凈利率不足10%,估值普遍偏低。
差異源于發展階段:美國市場已完成整合,國內企業則尚處整合初期,未來通過服務升級和成本管控,盈利提升空間巨大。值得注意的是,市場份額也逐步向“高增長”“高盈利”的安能物流聚攏。
價值洼地之爭,安能物流的“逆襲”邏輯
長期以來,加盟制快運網絡常被貼上"管理難度大""服務品質低"的標簽,而安能2024年的業績表現卻展現出強烈的"反差感"。
2024年,安能推進"3300產品"升級,取消300公斤內貨物特殊區域加收費,并構建"9996時效標準",推動平均運單時長同比縮短7.1%,貨物遺失率和破損率分別下降79.7%和64.7%,申報投訴率下降91.0%,末端派送能力與客戶滿意度顯著提升。
這一年,安能頭部網點留存率高達97%,網絡粘性顯著增強。截至2025年3月,其全國網點數突破36,000家,較2023年增長超8000個,行業排名第一,且超7成網點來自同行。
深層次來看,安能不僅具備覆蓋全國的服務能力、直逼直營的服務質量,更通過渠道深耕,催化著行業整合。
相較于直營模式,加盟制在成本控制端具有天然壁壘。憑借頭部規模化優勢,安能通過精益管理,正將成本領先的優勢不斷擴大。
2024年,其通過優化分撥結構、車線規劃及車隊管理,單位運輸成本同比下降5.0%,單位分撥成本下降16.5%。
同時,杭州蕭山、鄭州等核心分撥中心引入自動化分揀流水線,浙閩線路試用換電重卡及NOA車輛,資產配置下的產能上限持續提升,降本空間進一步釋放。
服務能力強勁、網絡覆蓋率高、總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安能"行業領跑"的護城河逐步穩固,也為區域業務增長提供了充足動力。
以河南長葛后河網點為例,依托"鐵三角"賦能及差異化政策支持,2024年發貨量實現近3倍增長,成為當地衛浴貨運市場的頭部企業。
技術驅動與生態整合重塑行業規則
如今,頭部企業加速技術賦能,從“規模擴張”轉向“效率革命”,不斷布局自動化分揀、智慧路由系統和換電重卡。
比如,安能在杭州蕭山、鄭州等核心分撥中心引入自動化分揀流水線,浙閩線路試用換電重卡及NOA車輛,資產配置下的產能上限持續提升,降本空間進一步釋放。
順豐、京東則通過大數據優化干線網絡,降低空駛率。伴隨著規模效應、網絡效應、綜合服務能力及信息化水平提升,全網快運在零擔市場的占比趨于提升??梢姡夹g投入正從成本項轉化為利潤引擎。
而綠色物流的真也在倒逼行業升級?!半p碳”目標下,零擔企業加速新能源車輛替代。安能表示將以分撥智能化、路由優化和運力升級為抓手,積極投資新質生產力,運輸端引入新能源運力、智慧運力,分撥端提升自動化水平,強化全鏈路時效與成本管控能力。
最后是生態整合維度,跨界巨頭與垂直聯盟并進。同時,區域網企業加速擁抱全網快運或轉型合同物流,專線市場則通過平臺化整合尋求出路。未來行業將呈現“寡頭主導、生態互補”格局。
長期來看,中國電商物流的高速擴張,持續為零擔市場注入增長動能。疊加行業整合初期的結構性機遇,頭部企業正加速構建競爭護城河。
行業領跑者們依托規模效應與成本領先優勢,有望持續提升市場份額。伴隨規模經濟與運營效率的逐步兌現,市場或將啟動對其價值的系統性重估,推動估值中樞向企業實際產業地位靠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